大陸新聞

強化列車消毒 京港地鐵試用 智慧雙氧水霧化消毒機器人

為進一步加強地鐵環境的清潔消毒,更好地保障乘客及工作人員的安全,近日,京港地鐵引入港鐵公司的智慧雙氧水霧化消毒機器人,在現有列車清潔消毒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列車車廂等環境的深度消毒。消毒機器人通過自動噴灑霧化的雙氧水消毒液對封閉環境進行消毒,可深入至人工消毒不到的細微縫隙,與普通的用消毒水噴灑、擦拭相比,能更有效地消除病毒、細菌。同時,雙氧水是無色透明的液體,分解後為水和氧氣,無殘留且消毒效果更好。此款機器人的有關效能已通過相關測試並達到預期效果,可以為乘客出行提供更好保護。此款機器人在封閉環境下可全自動運作,更加強了對工作人員的保護。當要進行消毒工作時,操作人員只需預先設定需要清潔範圍的平面圖,一鍵開啟後,機器人便可全自動運作;此外,操作人員也可以利用智慧裝置,在二十米範圍內進行遠距離遙控操作。針對目前疫情情況,京港地鐵持續高標準強化各項防疫舉措,科學精准執行通風、消毒、測溫、設置隔離區、佩戴口罩等多項防疫措施,加強安全防護,全力確保乘客出行安全。

綜合消息

廈門台企真「薪」留員工在廈過年[本報特約記者 楊伏山報導]春節臨近,越來越多在廈門的台企因應宣導,以真金白銀鼓勵企業員工留下過年。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吳家瑩26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目前廈門已有建霖、東亞、正新輪胎、福祥禮服等數百家台企回應留廈過年的倡議。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再起波瀾,大陸各地政府部門紛紛向計畫返鄉過年的外來務工人員發出留守當地、就地過年的倡議。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等機構也于日前向在廈臺胞發出留廈過年倡議,得到積極回應。廈門海滄台商投資區是在廈台企集聚之地。該區台港澳辦稱,據不完全統計,57家台企共計發放約5250萬元人民幣,用於春節大禮包、開工紅包、額外津貼、滿勤獎等方面補貼。兩岸「小三通」20年 臺胞盼儘快複航[本報綜合報導]今年是兩岸「小三通」(即福建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澎湖地區的海上直接往來)開通20周年。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兩岸「小三通」自去年2月起停航已近一年,給兩岸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尤其是臺灣同胞往返兩岸,帶來許多不便。過去,「海峽號」「麗娜輪」「臺北快輪」三船齊開、客貨並行,平潭在大陸率先實現至臺灣本島北、中、南海上航線「全覆蓋」,為兩岸人貨往來搭起「黃金通道」。去年2月以來,「海峽號」「麗娜輪」也被叫停。很多臺灣居民習慣從大陸購買日用品,希望「海峽號」「麗娜輪」能先恢復貨運,滿足民眾生活需求。武漢市有序啟動在漢臺胞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本報綜合報導]18日,家住武漢江岸區的臺胞李先生完成了第一次新冠肺炎疫苗接種。這是武漢市啟動新冠肺炎疫苗重點人群接種工作以來首位接種疫苗的臺灣同胞。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3日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應詢表示,各地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工作正在分階段有序進行,對包括大陸臺胞在內的符合條件的群眾,都會作出妥善安排。目前武漢市正對包括醫療衛生、涉及進口冷鏈物品的口岸一線海關檢驗檢疫人員等9類感染風險較高的人員當中自願接種的臺胞進行登記統計,在自主選擇、自願申請、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有序安排接種工作。昆山創新金融服務助力台企逆勢而進[本報綜合報導]得益於「昆台融」提供的新專案啟動資金貸款,台資企業坤武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搶抓疫情下的「宅經濟」機遇,使筆記型電腦、電動工具等產品配件訂單成倍增長,2020年產值預計同比增長30%以上。江蘇昆山是台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區域之一。為應對疫情,去年3月,昆山市出臺《「昆台融」資金池實施意見(試行)》,通過定向增加貸款為台資企業注入「金融活水」。截至2020年底,「昆台融」資金池不到1年內累計授信企業76家,授信總金額4.3億元人民幣,66家企業累計提款3.07億元,資金放大6倍,且未發生一筆逾期或違約。

湛江調順跨海大橋成功合攏

[本報特約記者 劉穩 顧大煒報導]1月25日上午10時18分,中國大陸首座以中國文化和地方文化為設計理念的橋樑——調順跨海大橋成功合攏,比原計劃提前2個月完成了施工任務,為大橋早日實現通車奠定了基礎。調順跨海大橋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北部,全長9.36公里,跨越湛江灣連接湛江市東、西兩岸。大橋主橋全長591米,主跨296米,為雙塔雙索面斜拉橋,整幅橋面寬37.5米,為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據施工單位中鐵大橋局調順跨海大橋專案部專案經理戴軍翔介紹,為減少疫情和專案前期主橋方案變更等因素對工期的影響,專案部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捨棄了「先塔後樑」的施工方案,改成了「塔梁同步」施工方案,不僅搶回了因疫情耽誤的工期,還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務,確保了大橋順利合攏。調順跨海大橋為廣東省重點工程,建成後將構築起湛江市「北連高速、南通港區、西進城區、東接機場」的對外快速連接通道,從根本上拉開城市骨架,改變市區交通格局,對促進區域開發和城市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

[本報特約記者杜燕飛 唐克報導]1月14日,由大陸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臺“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將于近日啟航前往海南島東南陵水海域實施油氣生產設施的現場安裝,用於大陸首個1500米深水自營大氣田的開發。「深海一號」能源站由上部組塊和船體兩部分組成,按照「30年不回塢檢修」的高品質設計標準建造,設計疲勞壽命達150年。能源站搭載近200套關鍵油氣處理設備,在全球首創半潛平臺立柱儲油,最大儲油量近2萬立方米,實現了凝析油生產、存儲和外輸一體化功能,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技術優勢。

兩岸攜手成功救助巴籍「永豐」輪遇險船員

[本報特約記者 路梅報導]1月16日11時,「東海救113」輪成功接轉台籍漁船「閩發漁」救助的22名「永豐」輪遇險船員,返航廈門(郵輪中心碼頭),17日早晨抵達。日前,巴拿馬籍散貨船「永豐」輪在菲律賓以東海域機艙爆炸起火,中國海上搜救中心1月13日2時47分許接報並緊急組織救援。中國臺灣籍「閩發漁」漁船率先抵達事發海域,克服現場風力8級、浪高3米的惡劣海況,將遇險船員全部安全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