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財經

數位經濟讓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

〔本報特約記者 強勇報導〕在8月10日於哈爾濱開幕的2022世界5G大會上,「『大國糧倉』——龍江5G數位農場」專案入選「5G十大應用案例」。通過5G賦能,這個項目實現黑土地管護、無人農機智慧作業等全方位創新,農田水、肥、藥施用量大幅節約,每畝可增產5%至10%。2022世界5G大會以「築5G生態 促共創共利」為主題,緊密圍繞國際合作、技術前瞻、數位產業、5G+行業應用四大板塊,為全球5G發展搭建交流合作的高端平臺。當前,5G融合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形成新一代資訊通信技術,正加速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交融。一些與會專家認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擁有大量的資料資源、豐富的5G應用場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正逢其時。來自2022世界5G大會的資料顯示,中國大陸5G網路基站數量達185.4萬個,終端使用者逾4.5億戶,均占全球60%以上。不斷完善的資訊基礎設施,推動5G融合縱深發展。截至目前,黑龍江5G網路覆蓋全省13個市(地)、127個縣(區)和1481個鄉(鎮)。吉林提出,到2025年,「數字吉林」體系基本形成。遼寧發佈相關規劃,目標是2025年數位經濟占GDP比重達45%。

合作簽約超5億 雲台科技農業產業發展對接會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黃坤報導〕7月27日上午,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雲台科技農業產業發展對接會在位於穿金路的昆明.科創中心開幕,來自台灣地區、雲南省內外的台資企業、內資企業和重要行業協會的60多名嘉賓,與來自雲南、廣西等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科技農業專家學者就助推雲南新興農業產業、現代科技農業轉型升級,推動雲南科技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進行交流研討。昆明市副市長張勤勳在致辭時表示,將為兩岸企業家、專家學者搭起有效的交流平台,碰撞更多的思想火花,助推更多專案合作建設,共謀發展,共創輝煌。雲南省委台辦副主任張燦致辭時希望,雲台兩地進一步深化科技農業、生物醫藥與大健康、農文旅產業的交流合作。雲南長耕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德尚致辭時認為,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結合雲南各界與台灣相關農業機構,研發按生產單位進行實質科技農業產業發展交流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接會開幕式現場,雲南長耕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祿勸縣馬鹿塘鄉中心小學捐贈了價值5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太陽能設備,為中心小學的學生們送上一份台企的溫暖和愛心。現場還舉行了簽約儀式,台灣妍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昆明市台辦簽訂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生產及研發專案落地昆明投資服務協定,第一期投資金額5億元,雲南長耕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雲南農大簽約共建科技植物工廠及實驗室,總投資1200萬元,雲南長耕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日烽有限公司簽署共建植物工廠備忘錄,總投資600萬元。據悉,雲台會是雲南打造雲台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機制化平台,自2012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9屆。本次活動由中共雲南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昆明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昆明市委台灣工作辦公室、昆明市鄉村振興局、盤龍區人民政府、雲南長耕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昆明市科技局、昆明市投資促進局、昆明市台灣同胞聯誼會協辦。活動期間,與會嘉賓還將參觀昆明市規劃館,並進一步洽談合作專案。

海峽兩岸能源電力融合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傅心婕 徐銘偉報導〕7月15日,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台灣電力發展協會、台灣科技產業協會、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等聯合主辦的2022年海峽科技專家論壇分會場——海峽兩岸能源電力融合發展論壇在廈門舉行。150位海峽兩岸從事能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科研機構、能源企業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進行主題報告、學術交流和技術研討,攜手共話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服務能源轉型發展。論壇以「建設新型電力系統 服務能源轉型發展」為主題,聚焦「雙碳」目標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邀請兩岸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交流,旨在融合海峽兩岸在能源電力技術方面的經驗及優勢,助力海峽兩岸能源電力融合發展。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鴻賢出席開幕式致歡迎辭,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林學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秘書長王剛、台灣科技產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春源、台灣電力發展協會理事長蕭金益等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在7月15日上午舉辦的主論壇專家主旨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湯廣福作《加快能源低碳轉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主旨報告。「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電力系統在能源轉型中將起到核心作用,面臨系列挑戰。隨著新能源裝機、電量占比不斷提升帶來的量變,將逐步引發電力系統在物理形態和技術框架上產生本質性變化。」通過視頻連線方式,湯廣福院士分析了新型電力系統呈現出區別於傳統電力系統的一些顯著特徵,從電力電源清潔化、柔性化、數位化、電子化四方面提出了新型電力系統的「四化」本質特徵。此外,華北電力大學校長楊勇平、長沙理工大學校長曹一家、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鴻賢、台灣經濟研究院研一所研究員兼所長陳彥豪、台灣科技大學東南區校友會會長曾月春、廈門大學能源學院副院長趙英汝也分別作了主旨報告。論壇上,福建省電機工程學會與台灣電力發展協會簽訂了《海峽兩岸能源發展學術交流合作協定》。台灣科技產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春源還和台灣中華畫院協會理事長、中山大學教授黃小萍一起,將「加強兩岸文化交流 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等書法作品,贈送給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和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希望海峽兩岸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最美河北鄉村行」——兩岸媒體後冬奧經濟專題採訪活動啟動

〔本報特約記者  張占軍報導〕7月15日,「最美河北鄉村行」——兩岸媒體後冬奧經濟專題採訪活動啟動。台灣中視電視台、人民網等兩岸媒體記者及台灣網紅將到保定、張家口開展為期一周的拍攝錄製。河北省委台辦副主任霍海斌出席活動啟動儀式。採訪活動緊密圍繞貫徹落實中央、河北省委對台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後冬奧經濟發展總體部署,將到冬奧遺址、冰雪設備企業、鄉村振興示範村及重點台資企業進行拍攝錄製,深入挖掘河北省對冬奧會、冬殘奧會設施、文化等遺產綜合利用,冬奧成果人民共用,綠色資源開發,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縣鄉村改造提升等內容,客觀反映冬奧會、冬殘奧會對地方經濟、文化、生態、社會發展的牽引作用。拍攝錄製完成後,台灣《工商時報》《中國電視》《中時新聞網》、島內社群平台及大陸相關媒體將集中宣傳河北省及張家口地區後冬奧時代的崛起態勢,彰顯制度優勢和發展潛能,為冀台融合發展營造良好輿論。

第五屆「台商走電商」活動在江蘇宿遷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劉林報導〕2022「台商走電商」啟動五周年暨兩岸融合發展(宿遷)「雲交流」活動10日在江蘇宿遷舉行。宿遷主會場之外,北京、上海與台北、台中等地設有18個分會場及多個簽約點。據悉,本次活動現場簽約22個專案,協定總投資133.85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宿遷市電商產業發展迅猛,活躍網店數突破10萬家,2021年全市電商交易額達20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1%,完成快遞業務量5.65億件、同比增長26.9%,平均每秒鐘有18件快遞從宿遷發往世界各地。宿遷市負責人王昊致辭時稱,「台商走電商」活動創辦以來,宿台經貿交流、平台載體建設、企業轉型升級等實現新發展新突破,宿遷日益成為「台資集聚新高地」和「台商投資新福地」。「宿遷台資板塊日益壯大,全市累計落戶台資專案307個、總投資53.3億美元,一批優秀台資企業落戶宿遷,在促進就業富民、提升科創水準、擴大稅收來源等方面為宿遷作出了重要貢獻。」江蘇省台辦主任練月琴介紹,據台灣經濟主管部門統計,今年1月至3月,島內核准投資江蘇金額達2.17億美元,同比增長20.66%。今年第一季度,蘇台貿易額達164.7億美元,同比增長21.8%,占兩岸貿易額的近20%,占江蘇全省外貿總額的8.3%。「這顯示出台商看好江蘇的信心沒有變、蘇台經濟合作的熱度沒有減。」「『台商走電商』工作發源於江蘇、起步於宿遷,五年來,越來越多的台商台企乘著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東風,把握『雙迴圈』新發展格局,電子商務説明台企全方位融入大陸內需市場,獲得口碑、盈利雙提升。」練月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