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財經

中國大陸打破亞洲陸上垂深最深千噸井紀錄

〔本報特約記者 楊睿報導〕3月14日,中國石化「深地一號.順北油氣田基地」再獲突破,順北84斜井測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折算油氣當量達到1017噸,成為順北油氣田超深層第22口「千噸井」。該井垂深深度達8937.77米,是亞洲陸上最深的千噸井,將為探索深地,保障能源安全貢獻重要力量。順北油氣田位於塔里木盆地中西部,目前,順北油氣田垂直深度超過8000米的井已達49口,落實4個億噸級油氣區帶,建成300萬噸油當量產能陣地,生產原油474萬噸、天然氣28億立方米。順北84斜井位於順北油氣田的8號斷裂帶,目前已經勘探開發出7口千噸井,前景廣闊。深層、超深層已經成為大陸油氣重大發現的主陣地,塔里木盆地超深油氣資源量在大陸各大盆地中居於首位,勘探開發潛力巨大。

首屆「中國+中亞五國」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在青島開幕

〔本報綜合報導〕2月16日,首屆「中國+中亞五國」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在山東青島舉辦。該論壇以「互利共贏,攜手推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為主題,邀請中國與中亞五國相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專家、協會和企業等代表參會,組織開幕式、成果發佈、政策推介、分論壇、參觀調研等活動,圍繞重要議題進行洽談交流,為中國+中亞五國各方搭建產業與投資合作平台。中亞五國副總理以視頻方式向論壇致辭,中亞五國駐華使館、中外企業等近300名代表參會。

海南2023年首批167個自貿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

〔本報特約記者 王碩報導〕2月6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項目2023年度第一批集中開工活動在江東新區綜合智慧能源(CBD大唐能源站)主會場舉行開工儀式。據瞭解,本次集中開工項目共167個,總投資597億元(人民幣,下同),2023年計畫投資180億元。從投資規模上看,總投資30億元以上項目2個,投資共76億元,占全部專案投資的13%;總投資10~30 億元的專案13個,投資共221億元,占全部專案投資的37%;總投資1~10 億元的專案74個,投資共273億元,占全部專案投資的46%;總投資1億元以下的專案78個,投資共27億元,占全部專案投資的4%。從投資主體看,政府投資項目117個,總投資284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48%;社會投資專案50個,總投資313億元,占項目總投資的52%。從項目類型上看,涵蓋了產業發展、「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民生公共服務等領域。其中:產業發展專案45個,投資共252億元,占全部專案投資的42%;「五網」基礎設施提質升級項目79個,投資共145億元,占全部專案投資的24%;民生公共服務專案43個,投資共200億元,占全部專案投資的34%。

突破300萬輛!成世界第二大出口國,中國大陸汽車出口為何能迅猛崛起?

■本報特約編輯 李舒華 自8月以來月均出口量全部超30萬輛、全年出口量突破300萬輛、趕超德國直追日本……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再次實現跨越式增長,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資料顯示,去年我國汽車出口總量突破300萬輛,超過德國的261萬輛,成為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大乘用車出口國,中國汽車品牌在國際市場上也實現了量價齊升。在全球減碳大背景下,汽車產業的電動化趨勢不可逆轉,中國汽車產業有機會借此時機實現「彎道超車」。 2023年1月19日,江蘇連雲港港東方公司碼頭,即將出口的汽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311.1萬輛,同比增長54.4%,出口已經成為拉動我國汽車工業增長的重要推動力。從2021年的超過200萬輛,到2022年超過300萬輛,中國汽車出口在過去的兩年裡完成了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也由此拉開中國汽車出口的新篇章。新能源車成為出口增長點資料顯示,新能源車去年出口總量達67.9萬輛,同比大增1.2倍;去年11月,新能源汽車出口15.3萬輛,創下單月出口量新高。新能源汽車成為新的增長點。在整車企業出口量榜單中,上汽集團、奇瑞和特斯拉分別以90.6萬輛、45.2萬輛和27.1萬輛的成績位列前三。其中上汽集團獨佔近3成,出口量同比大增51.48%,創下歷史新高;特斯拉品牌因上海超級工廠而具有「中國製造」屬性,去年全年交付超71萬輛,同比增48%;奇瑞集團出口量達45.2萬輛,同比增長67.7%;長安、東風、吉利等車企出口量也取得同比超50%的大幅增長。資料顯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中,我國自主品牌佔據三席。持續性突破歐洲市場一系列銷量資料的背後,既是我國自主品牌的崛起,也體現出全球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普遍認可。近年來,比亞迪、奇瑞、長城、吉利等自主車企持續加速海外擴張步伐。去年下半年,比亞迪接連登陸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市場,並獲得德國租車公司10萬輛新能源車的大訂單。吉利汽車與塔維爾汽車集團簽約正式開拓阿曼市場,並大手筆入股雷諾韓國,進軍韓國市場。領克品牌也通過向亞奧理事會完成交付,再次強化亞太戰略。與此同時,國產汽車出口市場也逐步擴張。「2020年以前,沙特、孟加拉、埃及等是中國汽車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場。2021年汽車出口結構優化,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比利時、智利、沙特等國家。隨著新能源車大踏步走出國門,去年以來,歐洲和北美正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兩大增量市場。」全國乘用車市場訊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 2023年1月25日,上海,位於臨港的南港碼頭,中遠海運騰飛輪停靠碼頭,近4000輛汽車在船邊整齊排列,工人不斷將車開上滾裝船。 乘聯會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前三大汽車出口市場分別是墨西哥、沙特和比利時,出口量均突破20萬輛;緊隨其後的英國、智利和澳大利亞,也逐漸成為我國汽車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在歐洲和北美市場取得持續性突破,使得我國汽車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電動化智能化更具競爭力隨著海外擴張步伐加速,自主品牌的整體車輛品質標準也在與世界接軌。去年以來,蔚來ES8、比亞迪Atto、WEY品牌Coffee 01等多款中國電動車獲得「歐洲新車評估計畫(NCAP)」五星級評級。獲得這項評級要求測試車輛配備遠遠超出法律基本要求的主動和被動安全功能,包括額外的安全氣囊及駕駛輔助、駕駛監測等系統。越來越多的國產新能源車獲得認可,體現出產品競爭力的不斷提升。資料顯示,2022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量均價達1.89萬美元,其中純電動車均價為2.58萬美元。據法國汽車諮詢公司Inovev預計,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占歐洲新車銷量的40%,中國品牌將占全電動汽車市場的12.5%至20%,銷量會在72.5萬輛至116萬輛之間。業內分析認為,隨著產品競爭力逐漸提升,中國汽車出口已經步入新階段。中國汽車出口為何能迅猛崛起?「從2021年的200萬輛,到2022年的300萬輛,近兩年,中國汽車出口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中國汽車出口的快速增長,與海外市場需求和中國汽車品牌競爭力的持續提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首先,受疫情、地區衝突等因素影響,海外某些市場產業鏈未能完全恢復,這給中國汽車品牌帶來出口機會。同時,歐洲為代表的一些國家,在大力發展電動汽車,而中國電動汽車品牌有較好的產品品質和推廣經驗,説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更好地拓展到這些國家。其次,經過多年積累,中國汽車品牌在產品品質、品牌競爭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這為中國品牌開拓歐洲在內的海外汽車市場提供了機遇。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物流工程系系主任、教授張曉東表示,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出口物流運輸需要構建網路化的國際供應鏈體系,推進物流運輸的全球產業佈局、豐富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國際物流節點、建立國際規則標準、創新協同運輸模式、協調各國機制體制,並加強人才培養。整車出口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相關配套體系、零部件出口的發展,同時,配套體系的完善、零部件出口的提升,也為整車出口提供了必要支撐。迎接挑戰,衝刺20%增幅. 未來,中國汽車出口將迎來巨大的發展空間。中汽協預測,保守估計,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實現20%的增長。更有企業樂觀判斷,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達到4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將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重要貢獻者。

二〇二二年大陸軟體業務收入達十萬億元人民幣

〔本報特約記者 王政 韓鑫報導〕2月1日,大陸相關部門發佈資訊,得益於廣闊應用場景、巨大市場需求的有力支撐,2022年,大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以下簡稱軟體業)運行穩步向好,軟體業務收入躍上1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台階,盈利能力保持穩定,軟體業務出口保持增長。2022年,大陸軟體業規模以上企業超3.5萬家,累計完成軟體業務收入108126億元,同比增長11.2%。全年軟體業利潤總額12648億元,同比增長5.7%,主營業務利潤率為9.1%。資訊技術服務收入較快增長,新業態增勢喜人。2022年,資訊技術服務收入70128億元,同比增長11.7%,高出全行業整體水準0.5個百分點,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64.9%。其中,雲服務、大資料服務共實現收入10427億元,同比增長8.7%,占資訊技術服務收入的14.9%,占比較上年同期提高2個百分點;積體電路設計收入2797億元,同比增長12.0%;電子商務平台技術服務收入11044億元,同比增長18.5%。工業軟體產品收入增長加快,有力支撐製造業數位化轉型升級。2022年,大陸工業軟體產品實現收入2407億元,同比增長14.3%,高出全行業整體水準3.1個百分點。「十四五」時期,大陸將進一步夯實開發環境、工具等產業鏈上游基礎軟體實力,提升工業軟體、應用軟體、平台軟體、嵌入式軟體等產業鏈中游的軟體水準,增加產業鏈下游資訊技術服務產品供給,從數位經濟大國向數位經濟強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