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民進黨明年1月補選主席 陳其邁表態不參選

(圖/翻攝自陳其邁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2022九合一選舉落幕,民進黨慘敗,國民黨橫掃13縣市,民進黨掉到只剩5縣市,六都中綠營甚至只剩兩都,民進黨前主席、總統蔡英文在開票當晚請辭黨主席。代理黨主席陳其邁11月30日表示,預計在明年1月中旬完成黨主席補選,由黨員投票產生,而且他不會參選主席。民進黨11月30日召開中常會,推舉高雄市長陳其邁擔任代理黨主席。陳其邁在中常會後召開記者會指出,他臨危受命,擔任代理黨主席;黨主席補選選務是他代理黨主席最重要的工作,在這此前他會無縫接軌,持續推動黨務工作、輔選工作,預計在明年1月中,完成主席選舉,他當代理主席最重要‪工作是公正辦理選務,盡速產生下一任補選的黨主席。媒體追問陳其邁「可不可能登記參選黨主席」,陳其邁說「不會」。陳其邁接任民進黨代理黨主席後,第一道關卡要迎接的正是「12月18日嘉義市長選戰」,再來則是「1月8日台北市立委補選」,以及時間尚未確定的「南投立委補選」。針對未來誰會是角逐黨魁的人選,其中有4人被點名,分別是桃園市長鄭文燦、屏東縣長潘孟安、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前立法院長蘇嘉全。至於副總統賴清德是否也有意加入戰局?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親賴派」立委郭國文語帶保留,僅提出3點,首先,主席由總統兼任,有制度上設計的原理存在,而副總統沒有在這個制度設計原理的考量中;第二,賴清德並非中常委;第三,賴清德有可能成為2024黨內的參選人,怎麼可以球員兼裁判?

獲徵召戰北市立委補選 吳怡農承諾環保選舉

〔本報綜合報導〕國民黨籍立委蔣萬安辭職參選台北市長,出缺的第3選區立委將於明年1月補選。民進黨11月30日確定徵召上次參選過的壯闊台灣理事長吳怡農捲土重來,他承諾,自己將打場環保的選舉,不掛競選看板、不插旗子,且只講政見、不談八卦,不抹黑、不做人身攻擊。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請辭立委後,北市第3選區(中山區、松山區20里)立委缺額將於明年1月8日舉行投票,民進黨11月30日決定徵召吳怡農。吳怡農透過臉書指出,2020年1月的立委選舉,他沒有成功。雖然先前對台灣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卻獲得這麼多人支持,他非常感激;過去2年多,他盡全力從事民間國防工作,透過壯闊台灣聯盟舉辦上百場課程與講座;「後盾計畫」從台北到高雄訓練3000多位民眾,提升民間災害應變的能力。感謝一路走來並肩努力的NGO,更感謝大家持續做後盾。吳怡農表示,在未來的一個多月,會提出3個選舉的主軸和2項競選的承諾;他會以「強化國家安全」、「提升競爭力」、「與世界接軌」為主軸,針對兵役制度改革、韌性社會的建立、行政區域的整併、城市的再生與活化、雙語人才的培育,提出具體的政策與主張,並希望帶動廣泛討論、凝聚共識、逐步落實。吳怡農承諾,會延續上一次選舉的原則:只講政見、不談八卦,不抹黑、不做人身攻擊;他說,未來的所有選舉,都會遵守這個承諾。

數位中介法成戰犯? NCC主委陳耀祥:有爭議不會繼續推

〔本報綜合報導〕外界質疑NCC先前推數位中介服務法是民進黨選舉選輸的戰犯之一,NCC主委陳耀祥1日表示,NCC是獨立機關不介入政黨,沒有戰犯問題,中介法草案先前只是徵詢各界意見階段,目前社會上有爭議不會繼續推。九合一合併公投大選開票當天,三立電視台被觀眾發現錯置藍綠候選人票數、另有台北市長選舉灌票亂象,不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當天卻稱是否違規必須主管機關中選會處理,遭批「卸責」。陳耀祥1日受訪表示,11月26日開票日迄今,接獲相關申訴共5件,主要是跟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票數有關,申訴案分別為三立2件、民視2件、年代新聞台1件,涉及選罷法部分由中選會認定,NCC就職責的衛廣法處理,會請業者陳述意見,召開自律委員會做檢討。有立委質疑,到底有沒有灌票?陳耀祥說,要看灌票定義,至於是否違反選罷法,要中選會認定。中選會主秘莊國祥說,媒體確實有「誤植」。至於外界關注NCC先前推出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也是選舉的戰犯之一,陳耀祥表示,中介法草案先前只是在徵詢各界意見而已,網路的犯罪問題很多,NCC還是廣徵各界意見,不一定是中介法,相關網路如何治理、如何規範,還是會跟各界對話。目前社會上有爭議,當然不會繼續推中介法。

「本站月球,請到火星的乘客在此換乘!」去火星總共分幾步?

■本報特約編輯 劉文文 聯合國/中國空間探索與創新全球夥伴關係研討會11月24日閉幕研討會期間中國大陸深空探測的成果與未來規劃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未來探月工程還有哪些亮點?火星探測會進行採樣嗎?深空探測還有哪些重點任務?在未來10至15年中國大陸準備在月球上幹三件事 2020年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佈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 第一件事準備實施的探月工程四期探月工程四期規劃包括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任務。「嫦娥六號」準備在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如果成功了會是人類的又一次壯舉。2020年底,「嫦娥五號」採樣返回,從月球正面采回1731克月壤。希望「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採集更多樣品爭取實現2000克的目標。「嫦娥七號」準備在月球南極著陸主要任務是開展飛躍探測,然後是爭取能找到水在月球。南極有些很深的陰影坑被科學家們認為很可能是有水的,只不過它終年不見陽光,如果見了陽光,水就揮發了因為終年不見陽光那裡的水就可能以冰的形式存在。希望「嫦娥七號」著陸以後能夠飛躍到這一到兩個陰影坑裡面去現場勘查看能不能找到水。「嫦娥八號」準備在2028年前後實施發射「嫦娥七號」和「嫦娥八號」將會組成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型有月球軌道器、著陸器月球車、飛躍器以及若干科學探測儀器。一方面是找水還有一方面就是探測月球南極到底是一種什麼狀態以及它的地形地貌它的環境還有什麼物質成分,這是中國大陸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型的重要任務。 第二件事與其他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在2035年前建成國際月球科研站計畫與其他國家開展國際合作,動員各個國家和我們聯合起來進行聯合設計、聯合勘察資料共用、共同管理。 這是中國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著巡合影」圖。 月球探測的四期工程就是「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在月球上構建一個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這個基本型有著陸器、月球車、飛躍器軌道上還有軌道器,隨時在那兒觀察飛躍器要從月球上面起飛它可以多次起飛。第一是安全著陸第二有行走的月球車。現在「嫦娥三號」、「嫦娥四號」都釋放了月球車但是車子很小,以後這個車子要比現在大了。因為我們火箭推力大而且也是可以坐人的。第三還需要考慮能源供給。現在正在研製新的能源系統把核能用在上面就可以長時間大功率解決能源問題,還有通信設施上面有網站、基站,實現和地面之間通信比如和火星通信或者和其他行星通信要有這種中轉通信的設施。 第三件事建立月球互聯網以月球為主要基地建立集資料中繼、導航遙感於一體的月球互聯網這些形成一體化後可以對月球上的一些資源和探測器實行有效管理,如果再往後面延伸火星也可以像這樣。重型運載火箭助力中國大陸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陸續傳回的火星影像備受社會關注。吳偉仁表示,中國大陸行星探測工程現在是以火星探測為主,計畫在未來10年到15年對火星上的土壤進行採樣返回。此外,還準備開展木星系及天王星等行星際探測,未來還將開展太陽探測以及太陽系邊緣探測,希望能夠發射中國的探測器,走到太陽系邊緣地區看看太陽系邊緣地區太陽風和宇宙風交匯的地方是什麼樣。要實現火星採樣要把人送上月球、送上火星都要靠運載火箭,計畫研製一種更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是目前中國大陸最大推力的運載火箭現在研究的重型運載火箭推力能夠達到4000噸,是長征五號推力的約4倍,這已列入中國大陸深空探測的日程表上。運載火箭在整個深空探測任務中的分量很重作用也很大,可以說中國大陸火箭的運載能力有多大航太的舞台就有多大! 「嫦娥一號」衛星飛行軌道示意圖 「嫦娥一號」衛星在軌探測 「嫦娥一號」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大陸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的一步。同年11月26日國家航天局正式公佈「嫦娥一號」衛星傳回並製作完成的第一幅月面圖像,標誌著「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取得圓滿成功。科學探測工作全面開始,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歐洲航天局和日本之後第五個成功探月的國家。「嫦娥二號」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順利發射在完成主任務後在距地球150萬公里遠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展科學探測。2012年12月13日成功飛抵距地球約700萬千米遠的深空與圖塔蒂斯小行星交會並對小行星進行了光學成像。這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該小行星近距離探測。 「嫦娥二號」拍攝的圖塔蒂斯小行星圖片 「嫦娥三號」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發射。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虹灣地區,嫦娥三號探測器著陸點周邊77米區域被認證為「廣寒宮」緊鄰這片區域的3個較大的撞擊坑分別被命名為「紫薇」「天市」和「太微」。與之前不同的是「嫦娥三號」這次帶著自己的神話「cp」作伴。2013年12月15日早上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玉兔號」巡視器順利駛抵月球表面。23時45分傳回照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現月面巡視探測的國家。 「玉兔號」月球車拍攝的「嫦娥三號」著陸器 「嫦娥四號」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成功發射。2018年12月12日完成近月制動被月球捕獲。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預選區著陸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嫦娥五號」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自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起飛將重達8.2噸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精准送入預定的地月轉移軌道並將帶著2千克月球樣本返回。這是人類月球無人探測樣本容量的新紀錄。最終我們將一點一點抵達,抵達月球,抵達火星,抵達小行星,抵達木星,抵達太陽系邊際直至到達更深更遠無限深無限遠的宇宙!

21金!中國工匠閃耀世界技能大賽

〔本報特約記者 劉昕宇 於濤報導〕當地時間11月27日下午,奧地利山城薩爾茨堡寒意逼人,而在薩爾茨堡展覽中心舉行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奧地利賽區閉幕式卻熱鬧非凡。在各國選手和現場觀眾此起彼伏的歡呼聲中,8名中國選手身披國旗陸續登上領獎臺,鮮豔的「中國紅」成為閉幕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23日至27日舉行的奧地利賽區比賽是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的最後一站,設置電氣裝置、砌築、混凝土建築、工業控制、化學實驗室技術、重型車輛維修和貨運代理7個專案,共吸引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名選手參賽。經過激烈角逐,中國選手在參加的全部賽事中脫穎而出,斬獲6枚金牌、1枚銅牌,為今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的征程畫上完美句號。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其競技水準代表了當今職業技能發展的世界先進水準。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9月至11月在15個國家分散舉辦。隨著奧地利賽區比賽落幕,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全部62個專案比賽均告結束。中國代表團在參加的34個項目上共獲得21枚金牌、3枚銀牌、4枚銅牌和5個優勝獎,位列金牌榜第一,金牌總數刷新單屆比賽歷史最好成績,展現了中國年輕一代務實肯幹、堅持不懈、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