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第八屆兩岸學子論壇聚焦「奮鬥與新局」

〔本報特約記者 付敏報導〕以「奮鬥與新局」為主題的第八屆兩岸學子論壇近日在福建廈門舉辦。本次論壇採用線下會議與線上連線同步進行的方式,吸引了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台灣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70餘所知名高校的300餘位青年學子和台灣研究學者與會。本屆論壇包括開幕式、主題演講、研究生代表主題發言、分論壇研討、學術總結彙報、閉幕式及頒獎典禮、微視頻展播等。論壇旨在透過青年學子間的前沿理論探討及學術觀點碰撞,共同致力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通過視頻致辭表示,兩岸學子論壇作為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學科最全、形式新穎的兩岸學術交流品牌,深為青年學子所關注、信賴。兩岸青年學子通過深度參與,逐步成長為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互動的新生力量。他勉勵兩岸青年學子繼續發揚奮鬥深耕的精神,攜手致力於兩岸人民美好生活的實現。台灣民主自治同盟中央委員會常務副主席李鉞鋒在視頻致辭中表示,「青年者,國之魂也」,兩岸青年學子有責任、有擔當,不懼疫情挑戰,創新交流合作方式,用青春與熱情為兩岸關係長遠發展繪就亮麗前景。他寄語兩岸青年攜手同心、和衷共濟,共同參與到推進祖國統一的正義事業中,共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榮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劉國深說,和平統一最符合兩岸中國人的利益。希望兩岸青年學子不懈奮鬥,致力於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本屆兩岸學子論壇由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海峽交流文化中心主辦,廈門大學研究生院等承辦。

「夢幻黃山 光影世界」黃山海峽兩岸攝影作品展開幕

〔本報特約記者 趙強 張俊報導〕「夢幻黃山 光影世界」黃山海峽兩岸攝影作品展22日在安徽黃山和台灣新北同時開幕。本次攝影展聚焦黃山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精選海峽兩岸攝影家攝影作品40幅,設置了水墨風雅、雪凇仙域、石破天驚、雲霞湧金、人文攬勝共5個篇章。其中台灣著名攝影家李松茂作品《曉嵐》《黃山三奇》作為特別篇現場展出。安徽省台辦副主任張勝利說,近年來,皖台交流廣泛深入、增效突出。今年前10個月,該省共舉辦了20多場交流互動,線上和線下參與的台胞近千人,安徽正成為廣大台胞宜居、宜業、宜養的樂土。「希望廣大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推進兩岸經濟文化合作交流,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當日,兩岸代表還就如何挖掘兩岸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兩岸的特色風貌,展現兩岸獨特的民俗風情,創作出更具兩岸特色的精品力作等主題展開座談交流。「黃山是台灣同胞旅遊的首選地區之一,黃山一年300萬遊客中,台灣的遊客就占了60萬人,黃山受台灣旅客的歡迎程度可見一斑。」台灣攝影家交流協會理事長黃炳祥表示,未來,希望與黃山開展更多的交流推廣活動,加強兩岸旅遊及攝影交流。據悉,本次攝影展採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展期至12月31日結束,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黃山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台灣攝影家交流協會、黃山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承辦。

初冬洱海岸:群鳥翔集 紅了水杉 醉了遊人

洱海岸邊水杉美景。段建民 攝 〔本報特約記者 符皓報導〕入冬以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天朗氣清。藍天下,洱海碧波蕩漾,洱海岸邊的水杉紅得耀眼,每天都能見到以紅嘴鷗為代表的眾多鳥類在岸邊飛翔嬉戲,醉人美景引來眾多遊客駐足欣賞。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屬瀾滄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嶺地帶。洱海流域面積2565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966米時庫容為29.59億立方米,湖面面積252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129公里,洱海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9公里,最大水深21.3米,平均水深10.8米,現為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雲南9萬公里輸電線路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

〔本報特約記者 王明玉報導〕無人機從梅里雪山升起,避開空中障礙物,對輸電線路進行巡檢並拍照……近日,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無人機對35千伏永德(德欽到明永)線路完成自主巡檢。這標誌著雲南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9萬公里輸電線路均可採用無人機自主巡檢。雲南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從最低數十米至最高6000多米,電網超過80%輸電線路位於高山大嶺地區。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介紹,採用無人機自主巡檢,電網運行維護更高效、更安全、更智慧,減少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

最大運行壓力達50兆帕 中國最高壓力海底管線鋪設完成

〔本報特約記者 趙穎妍報導〕11月23日,在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一期開發專案海上施工現場,隨著8英寸海底管線終止封頭入海,由中國自主設計安裝的最高壓力海底管線鋪設完成,標誌著中國海上高壓氣田開發工程能力獲得重要突破,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渤中19-6項目屬於高壓氣田,為了擴大輸送能力、提高氣田採收率和延長氣田開發壽命,專案採用超高壓迴圈注氣開發方案。目前中國大陸海底管線的運行壓力通常不超過30兆帕,渤中19-6項目最大運行壓力達50兆帕,而且需要將高壓氣體從增壓平台經過最長8.6公里的遠距離海底管線輸送到生產平台,這在大陸尚屬首次,對工程設計及建設提出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