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大貓熊團團去世 遺體將解剖考慮做立姿標本

大貓熊團團離世。台北動物園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透過保育計畫從四川臥龍來台的大貓熊「團團」19日凌晨癲癇再度發作,根據生理指數等研判病況已不可逆,台北市立動物園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團團已在19日下午1時48分心跳停止。「團團」與「圓圓」在2008年前台北市長郝龍斌任內,由中國大陸贈送給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園則回贈一對梅花鹿及台灣野山羊到對岸。兩隻大貓熊的名字難免引發兩岸政治聯想,民眾的關注度也特別高。根據動物園統計,「團團」、「圓圓」初亮相的2009年,創下了360萬入園人次的紀錄,這個紀錄直到2014年才被打破,因為「圓仔」的誕生。動物園發言人表示,18歲大貓熊「團團」因癲癇頻繁發作,需要藥物、鎮定劑等,做CT檢查等也需要深度麻醉,但從檢查結果來看,即便團團甦醒也會有極大痛苦,「那就不要再花功夫讓牠醒過來」,這是最符合動物福祉的決定。去世的動物依規定都一定會做病理解剖,了解詳細病因,也希望將團團的案例讓其他大貓熊照養團隊參考、提升照養品質。而團團的遺體,園方盡可能保存全部的皮毛跟骨骼,考慮做成生態立姿標本。園方表示,與陸方都保持密切溝通,陸方對團團病況與動物園處置都很清楚;至於是否會再與陸方接洽新的大貓熊個體,或是幫「圓仔」與「圓寶」配對,都有跟陸方溝通,這要回歸大貓熊族群管理,每年都有大貓熊繁殖技術委員會年會,會積極爭取。

2022「美麗中華」主題推廣活動跨兩岸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黃揚 齊湘輝報導〕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主辦的2022「美麗中華」主題推廣活動16日舉行。活動連線兩岸7個會場,重點推介「千年運河」「美麗鄉村」兩大旅遊主題產品,向台灣旅遊業介紹大陸文旅產業新發展、新樣貌。海旅會延續「雲」模式舉辦面向台灣市場的旅遊推廣活動,在江蘇、山東、浙江、安徽、台北、高雄、台中設置7個會場,向台灣同胞介紹旅遊品牌資源、優惠政策、景區恢復情況和安全防疫措施。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孔倫在致辭中指出,「美麗中華」推廣活動不僅是當前兩岸旅遊業界交流資訊的重要平台,更是維持業界熱度、增進同胞情感的重要載體。參加活動的台灣業界人士表示,「美麗中華」主題推廣活動是兩岸旅遊品牌資源推廣的重要管道,維繫了兩岸旅遊業界的情誼。在「千年運河」主題推介中,江蘇、山東等地文旅部門以「運河文化」為線索展示當地特色旅遊資源,呈現當地文化歷久彌新的活力與魅力;在「美麗鄉村」主題推介中,浙江、安徽、重慶等地的文旅部門借由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產品,多元展現各地「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活動現場還發佈了「『美麗中華』雲踩線活動」資訊,以科技與藝術相結合的手段,向台灣同胞全景呈現大陸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的發展風貌。近年來,「美麗中華」系列推廣活動已成為聯結兩岸同胞情感、推廣大陸文旅資源的重要品牌。海旅會表示,未來將繼續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打造交流平台,培育新興業態,助力構建兩岸旅遊業發展新格局。

兩岸青年在渝共話融合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趙佳樂 劉恩黎報導〕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重慶.台灣周」日前在重慶舉行。作為本屆「重慶.台灣周」重要活動之一,第三屆海峽兩岸(重慶)青年融合發展研討會如期召開。150多名兩岸青年共聚山城,共謀西部發展機遇。2011年,「80後」青年台商周代祥來到廣西南寧,經營混凝土企業。11年間他見證了大陸快速發展,也抓住了大陸發展機遇。「企業在大陸取得非常不錯的發展,產值增長了數倍。」周代祥說。此次重慶之行,周代祥積極與當地企業溝通交流,探索如何讓企業取得進一步突破。他說,重慶擁有成熟的上下游產業,並憑依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渝新歐),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希望更多台灣青年把握重慶發展良機,來渝投資興業,實現夢想。來自台灣新北的王昱智在上海開辦了一家青年創業中心,幫助台灣青年融入當地生活與創業環境,特別是幫助創業者對接大陸資源,把台青項目孵化得更成熟。王昱智表示,作為老工業城市,重慶有不少舊廠房,在舊廠房改造、工業遺存保護利用方面,能給台灣青年帶來新機遇。未來希望在重慶也開辦一個台青創業中心,幫助更多台青來這裡學習、創業、交流。在重慶紮根十幾年的台商臧鳴遠暢談了在渝創業經歷。18年前,他從台灣高雄來到重慶,抓住大健康產業商機,成就自己的夢想。「西部充滿活力,發展潛力巨大。政府對台胞的政策支持和當地人的熱情,讓這裡成為我們就業創業的沃土。」不少台青認為,大家應積極與西部企業攜手,結合彼此優勢,發揮合作共贏的力量。據瞭解,近年來重慶與台灣合作規模和範圍不斷擴大。2021年重慶與台灣貿易額達到646.9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5.9%。今年1至9月,重慶與台灣的貿易額為499.9億元,同比增長4.7%。「兩岸青年扮演深化兩岸融合的重要角色及橋樑。」兩岸企業家峰會中小企業合作及青年創業推進小組台灣方面副召集人吳昆民表示,期望通過本次研討會,搭建兩岸青年交流互動平台,助力兩岸青年探索合作途徑及方法。

台灣農企皖鄉行啟幕 共話兩岸鄉村振興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趙強 儲瑋瑋報導〕台灣農企皖鄉行——兩岸鄉村振興發展交流會(安慶站)15日在安徽省安慶市開幕,來自兩岸30餘位農業專家學者、企業家齊聚安慶,共話兩岸鄉村振興發展。圖為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主任委員李中堅致辭。 安徽海聯會主要負責人張西明說,皖台農業農村交流合作是皖台融合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地區高效精緻農業、特色鄉村文創產業和鄉村建設模式經驗對安徽鄉村振興實踐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其品種研發、種植管理等先進經驗推廣也將成為皖台農業農村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張西明介紹,安徽擁有和縣、廬江兩家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在食品加工、生物育種、現代園藝、休閒農業等產業有著多年的創新發展,成功入選國家農業科技園。「我們要以這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為台商台胞搭建平台,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助力台企尋找合作機會,實現多方共贏、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是大陸在新時期對於「三農」工作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這是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重大機遇和長期的利好,為兩岸的農業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商機。「皖台農業合作一直是雙方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非常好的基礎和很多的成功案例。皖台農業優勢互補,應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色,有效整合要素資源,攜手開創兩岸農業合作的新天地,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台灣農特產品整合行銷推廣協會主任委員李中堅說,希望兩岸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在交流研討中及實地考察後,能夠更瞭解雙方的資源與優勢,進而更緊密持續地互動與合作,為安徽省農業產業創造出實質成果。當日,安徽省台辦主任劉泉宣讀在安徽再芬黃梅文化藝術股份有限公司設立「安徽省對台交流基地」的批復並授牌;安慶市政府與全國台企聯簽署產業發展合作協定。

「孔孟之鄉」向台灣推介大運河沿線文旅資源 共謀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李明芮報導〕2022「美麗中華」主題推廣活動山東「魯風運河」推介會16日在山東濟南舉辦。「孔孟之鄉」山東向台灣推介大運河沿線文旅資源,冀與台灣文旅共謀發展。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常務理事孔倫在致辭中指出,「美麗中華」推廣活動不僅是當前兩岸旅遊業界交流資訊的重要平台,更已成為維持業界熱度、增進同胞情感的重要載體。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將充分發揮旅遊作為兩岸民間交往的主管道作用,共謀兩岸旅遊業復蘇振興的未來。「相信推介會精彩的表演及發表的內容,能激蕩出兩岸旅遊發展的火花。」台灣旅遊交流協會理事長賴瑟珍在致辭中表示,大運河沿線城市衍生出珍貴的歷史文化,孕育了迷人的風采,希望通過千年運河的主題推介,為台灣旅遊業提供新的視野和思路。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總會理事長蕭博仁在致辭中表示,「美麗中華」主題推廣活動是兩岸旅遊品牌資源推廣的重要管道。推廣活動展現了兩岸發展日新月異、欣欣向榮的全新風貌,維繫了兩岸旅遊業界的情誼,為兩岸旅遊市場復興蓄勢儲能。在推廣活動中,山東以「運河記憶」為主旨,推出了「文化長廊」「非遺腔調」「禦風律動」「煙火韻味」「老城拾遺」五大板塊文旅產品,從不同角度詮釋大運河山東段古老而現代的魅力,凸顯了大運河山東段豐厚的文化底蘊和包容開放的精神。針對旅遊市場重振措施和旅遊新產品等問題,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外交流與合作處負責人表示,山東始終堅持優化入境旅遊產品結構,持續推動旅遊產品轉型升級,堅持每年推出一批新的入境旅遊線路產品。據瞭解,山東今年面向台港澳遊客,推出銀髮旅行、休閒體育、研學旅行3條專題線路和10條黃河文化主題旅遊線路,以點帶面串聯起遍佈山東省的文化旅遊景點。下一步,山東將適時修訂山東省入境旅遊獎勵辦法,在延續優惠政策的前提下,進一步調動旅遊企業積極性,重振山東入境旅遊市場,吸引更多台灣遊客來魯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