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在廣東珠海舉辦

〔本報綜合報導〕11月8日至13日,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太博覽會(簡稱:第十四屆中國航展)在廣東珠海國際航展中心舉行。作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中國航展已成為集中展示中外航空航太先進技術和高端裝備的重要視窗、促進航空航太技術和裝備領域商貿合作的國際平台。本屆航展有來自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瑞士、義大利、奧地利、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亞等線上線下43個國家和地區的74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室內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室外展示面積達36萬平方米。11月8日在本屆航展開展第一天,隨著C919騰空而起進行飛行表演,商飛與大陸多家租賃公司簽訂C919確定訂單,總數高達300架。目前,中國已與美歐等32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雙邊適航協定,為國產民機走向國際市場提供了良好的雙邊環境。自1996年首次舉辦26年來,中國航展見證了中國航空航太產業的飛躍發展。在航空航太領域,世界對中國充滿信心,也將共用中國航空航太產業鏈紅利。

少子化危機 2035年台灣總生育率恐成全球墊底

■ 映丞 台灣生育率低迷,已經是全球後段班,從國發會報告更可發現,到了2035年,台灣總生育率將取代南韓,成為全球總生育率最低的地區。總生育率可理解為每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觀察台灣過去總生育率的走勢,在2010年一度跌破1、下探0.90人,主要是因前一年為孤鸞年加上當年為虎年,導致總生育率創下歷史新低,隔年便回升,不過2020年又再度跌破1,跌至0.99人。國發會指出,2021年台灣總生育率續降為0.98人,但和亞鄰國家相比,仍較韓國、香港高。然而,進一步觀察國發會彙整主要國家總生育率推估,可以發現,雖然台灣總生育率可望小幅回升,但到了2035年,也只升至1.12人,不及韓國提升的速度(1.18人);也就是說,2035年台灣將正式取代韓國,成為全球總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此外,國發會指出,雖然台灣15歲至6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目前還處在高峰期,但下降速度相當快,自2056年起,占比將低於主要國家,僅略高於韓國,並於2060年開始低於50%。少子化衍生的議題將在勞動市場、社會照顧等面向發酵,除了平均年齡走高、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下滑,還可能導致勞動力不足,年輕一代的扶養負擔也會愈來愈沉重。國發會報告便指出,台灣的扶養比自2012年起逐年上升,依據中推估,隨老年人口快速攀升,未來扶養比也將隨之上升,2022年為42.2,預估於2060年就會超過100。另以工作年齡人口與老年人口之比來看,2022年每4名工作年齡人口負擔1名老年人口,但到了2070年,降至每1.1名就須負擔1名老年人口,屆時青壯年恐怕將被沉重的扶養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第32屆中國新聞獎、第17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

〔本報綜合報導〕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2屆中國新聞獎、第17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於11月8日揭曉。來自大陸各級各類媒體的376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72件,二等獎116件,三等獎185件。同時評出的還有長江韜奮獎,長江、韜奮系列各10位元獲獎者。此次評選中,湧現出多件反映2021年重點工作、重大典型、重要活動的優秀新聞作品。例如,重大主題報導《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典型宣傳報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輿論監督作品《「東北黑土保護調查」系列報導》、媒體融合報導《復興大道100號》等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中國記協將於近期舉辦第32屆中國新聞獎、第17屆長江韜奮獎頒獎報告會,為中國新聞獎特別獎、一等獎獲獎者及長江韜奮獎獲獎者頒獎。

渤海億噸級大油田墾利6-1油田最大區塊完成海上平台安裝

〔本報綜合報導〕近日,渤海億噸級大油田——墾利6-1油田最大區塊7座平台全部完成海上安裝,計畫今年年底全面建成並投產。墾利6-1油田位於中國渤海萊州灣北部地方,是這片區域勘探發現的首個億噸級大型油田。這次作業成功完成了1座中心處理平台和6座無人井口平台的海上安裝。其中,中心處理平台重量超15000噸,是目前中國渤海海域最重的採油平台。墾利6-1油田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歷經多輪勘探,2020年宣佈發現億噸儲量。油田6個智慧化無人平台均採用標準化模式進行設計建造,是渤海油田迄今為止無人平台最多的油田。

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

〔本報特約記者 胡璐報導〕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日前共同發起倡議,將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更好發揮竹子在代替塑膠產品方面的突出優勢和作用。這是記者在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國際竹藤組織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上瞭解到的。據介紹,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威脅人類健康,而竹子作為綠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在包裝、建材等多個領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膠製品。「以竹代塑」,可以增加綠色竹產品的使用比例,減少塑膠污染。倡議提出,各國制定「以竹代塑」支持政策,為「以竹代塑」的全球化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並推進科技創新、鼓勵科學研究,為「以竹代塑」新技術利用、新產品開發創造條件。此外,倡議還提出,加大「以竹代塑」公共宣傳,通過在國際、區域和國家不同層面的專家論壇、展覽示範、公共活動等,廣泛宣傳竹子應用於包裝材料、建築工程、生活用品等領域的優勢,開拓竹製品市場。國際竹藤組織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也是一家致力於竹藤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機構,其成員國和觀察員國廣泛分佈在非洲、亞洲、美洲和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