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科技

點亮航太夢想 大陸多地開展中國航太日活動

上一張 下一張 〔本報綜合報導〕4月24日,大陸多地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第八個「中國航太日」。今年航太日的主題是「格物致知 叩問蒼穹」。在主會場安徽合肥,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合發佈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太空人劉洋、王亞平、劉伯明、聶海勝走近公眾,為青少年進行航太科普。深空探測重點實驗室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深空探測學院」正式掛牌、合肥市深空科學城概念性設計規劃發佈、鵲橋通導技術試驗衛星正式命名為「天都一號」「天都二號」……開幕式現場,還公佈了一系列圍繞深空探測領域的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規劃及實施方案。以「走向世界的中國航太」為主題的展覽同步開展。當晚,上海(花旗集團大廈)、西安(陝西資訊大廈)、珠海(銀都大廈)、重慶(複星國際中心)、成都(港匯天地)、廣州(廣發證券大廈)、南京(青奧雙子塔)7個地方,同時點亮「格物致知、叩問蒼穹」「我們的太空、共同的家園」。此外,在中國科技館、北京航空航太大學、航太科技集團五院天津基地、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及黑龍江撫遠等地還舉辦了「築夢航太」等400多場航太日科普活動。

大陸首個AI保險規劃師上線,有望規模化應用

〔本報綜合報導〕最近,大陸首個AI保險規劃師已上線,這也被認為是保險科技領域的一大突破。該保險規劃師依託金融科技和人工智慧模型,通過智慧問答、演算法模型等方式為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保險規劃服務。這也打破了傳統保險理財模式的局限性,有望在未來實現規模化應用。天眼查的資料顯示,大陸保險市場的總體需求量龐大,而保險科技的不斷創新也使保險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一環,保險業一直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科技的廣泛應用和普及,有助於提高保險行業的服務水準和推進其下一步的發展,也有助於給用戶帶來更好、更智慧、高品質的保險服務。而這種新型保險規劃師的推出,則為保險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王若弦報導〕開啟最美芳菲季,綻放科技巾幗力。4月22日,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及歐萊雅中國共同舉辦的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于曉、車靜、毛方圓、吉興香、劉娟等20人,及星載高精度時頻技術團隊等5個團隊分別獲第十八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團隊獎。面對湧現的卓越年輕科研人才,今年「未來女科學家計畫」擴大表彰規模,共有於彤等10人獲獎。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為大陸科研領域注入「她」力量、展現新時代巾幗美麗風采的同時,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進程唱響科學和女性光彩交相輝映的春日旋律。

風雲三號G星成功發射 全球降水星家族首添「中國造」

〔本報綜合報導〕4月16日9時36分,中國大陸首顆低傾角軌道降水測量衛星——風雲三號G星(即風雲三號07星),搭乘長征四號乙遙五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是繼美國、日本聯合發射專用降水測量衛星之後國際上第三顆發射的主動降水測量衛星,全球降水星家族首添「中國造」。自此,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傾斜四條近地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風雲三號G星考核壽命為6年,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抓總研製,衛星載荷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研製,發射、測控任務由中國衛星發射系統部組織實施,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氣象局負責研製建設和運行。未來6個月,風雲三號G星將按照「邊測試、邊應用、邊服務」思路開展在軌測試,以充分驗證衛星平台、載荷、星地一體化指標,並全力應對主汛期暴雨、颱風等氣象災害。根據計畫,大陸還將在今年8月發射一顆風雲三號上午星。目前,中國共有8顆風雲氣象衛星在軌業務運行,正持續為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資料產品和服務。

大陸多部門發文:進一步支援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

〔本報特約記者 劉垠報導〕4月12日,大陸相關部門官網公佈《關於進一步支持西部科學城加快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以西部(成都)科學城、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西部(重慶)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作為先行啟動區,加快形成連片發展態勢和集聚發展效應,有力帶動成渝地區全面發展,形成定位清晰、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的協同創新網路,逐步構建「核心帶動、多點支撐、整體協同」的發展態勢。這份由大陸多部門共同印發的檔指出,到2025年,西部科學城建成若干國際領先的重大創新平台和研究基地,在物質科學、核科學等基礎學科領域實現原創引領。到2035年,西部科學城建成綜合性科學中心,科技綜合實力邁入大陸前列,引領成渝地區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