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科技

「海上巨無霸」!新型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船出江入海

〔本報特約記者 謝博韜報導〕7月18日凌晨4時許,在9艘大馬力拖輪及6條海巡艇的精心維護下,一艘「巨無霸」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船緩緩離開江蘇海門碼頭,開啟拖帶出江入海征程。據瞭解,這艘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船俗稱「海上移動煉油廠」,可通過軟管和輸油平臺系統,將海底油井與鑽井平臺連接,實現原油輸入、加工、儲存和輸出。該輪是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為摩納哥一家企業建造,船總長341.31米、總高85.5米、總寬86米、吃水6.8米。儲油能力達200萬桶,空船重量達93000噸,最大排水量46萬噸,總價值約27億人民幣,系業內已交付使用的同類項目中最大噸位、最大儲油量的新型海上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巨無霸」。

科技部等十三部門印發檔 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本報特約記者胡喆報導〕為進一步激發女性科技人才創新活力,推動女性科技人才在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中發揮更大作用,近日,科技部會同全國婦聯等12家部門印發《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堅持性別平等、機會平等,從培養造就高層次女性科技人才、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支持孕哺期女性科技人才科研工作、加強女性後備科技人才培養、加強女性科技人才基礎工作6個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16項具體措施,為女性科技人才成長進步、施展才華、發揮作用創造更好政策環境。下一步,科技部、全國婦聯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若干措施的貫徹落實,明確任務分工,細化工作舉措,加強執行情況監測評估,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切實解決女性科技人才在職業發展中面臨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為女性科技人才在新時期科技創新主戰場中發揮更大作用營造更好環境。

兩岸專家南京研討積體電路產業合作前景

〔本報特約記者 朱曉穎報導〕海峽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協調發展對接會,15日在江蘇南京浦口高新區舉行。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專家、企業代表等60餘人現場對話,研討兩岸積體電路產業合作前景。今年以來,大陸半導體產業迎來政策、資金的多方面利好,供需兩旺。行業景氣度高漲,增速超出預期。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積體電路產業銷售額1739.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1%。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內多個省市,均對「十四五」期間積體電路的發展,形成了較為明確的集群化發展規劃。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千目表示,江蘇地處長三角腹地,是大陸積體電路產業起步早、基礎好、發展快的地區之一,在大陸積體電路產業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南京市浦口區為例,當地引進了凱鼎電子、天水華天等一大批積體電路重磅項目,集聚了產業鏈上下游的270餘家重點企業,已發展成大陸重要的積體電路產業聚集區之一。台灣新經濟發展學會理事長丘邦翰在視頻致辭中說,今年一季度,台灣半導體產業產能同比增長了25%,勢頭良好。人才培養、技術能力、成本結構、資金調動能力等是台灣行業的強項所在。南台灣產學聯盟協會副理事長蕭引鳳通過視頻表示,兩岸可以整合各自在積體電路產業的優勢和資源,在專家人才交流、智慧財產權轉化、技術應用、市場開拓等方面加強聯繫和深度合作。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認為,過去十多年,一批台灣企業紮根大陸,兩岸積體電路產業深度互補。眼下,大陸積體電路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是全球最大的積體電路市場,人才資源充沛、製造產業鏈條完備,很好地彌補了台灣同行在設備材料方面的短板。在當前全球晶片產能短缺的形勢下,兩岸產業界完全可以攜手彌補產能、緩解「缺芯」困境。

大陸累計建設5G基站91.6萬座 占全球70%

〔本報特約記者 郭倩報導〕《經濟參考報》記者13日從2021(第二十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獲悉,中國大陸已建成全球最大光纖網路、4G和5G獨立組網網路,目前5G已建成基站91.6萬個,占全球70%,5G連接數已經超過3.65億,占全球80%。下一步大陸將加強對5G、大資料、基礎軟體、工業軟體、人工智慧等基礎核心技術的支援和投入力度,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進一步夯實產業發展基礎。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尚冰建議,需大力推動5G、千兆網路等新一代資訊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超前部署6G等新型網路技術研發和產業佈局。同時,要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快高端晶片、網路切片、基礎軟體等關鍵技術突破。圍繞實體經濟數位化轉型,加快技術創新、業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成果轉化成為市場應用,推進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加快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