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1 年 9 月

接種疫苗後712人猝死 應給亡者與家屬真相

(圖/翻攝自臉書/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記者會直播影片) 〔本報綜合報導〕國民黨立法院黨團6日指出,台灣至今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累計712人,法醫解剖卻僅列死因,未檢測是否因疫苗誘發,呼籲衛福部、法務部盡快合作訂定一套標準程序,給亡者和家屬真相。國民黨團6日召開「打疫苗猝死,至今配套全無」記者會,黨團總召費鴻泰指出,疫苗施打迄今已有712人接種後死亡,其中AZ疫苗565人、莫德納疫苗141人、高端疫苗6人,但法醫相驗結果都與疫苗無關,許多家屬和黨團立委陳情,要求政府給個交代。國民黨立委吳怡玎指出,日前接獲施打疫苗後猝死的陳情案,詢問法醫研究所檢驗問題,結果皆為「法醫解剖僅列死因,個案是否因疫苗死亡需交由衛福部專家會議鑑定」。吳怡玎質疑,若法醫解剖只告知死因,對於死因是否因疫苗誘發則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不知道這樣的解剖結果送到專家會議後,到底要怎麼評斷?黨團副書記長洪孟楷表示,接種疫苗後猝死的案例中,有超過141起接受法醫相驗,其中約50件申請送政府的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進行審議,但截至目前為止,VICP竟仍一案未審。此外,若法醫相驗遺體時,相關檢驗都沒有進行,VICP又如何判斷死因是否與疫苗有關?國民黨團強調,黨團長期關注國內疫苗接種後死亡、以及染疫死亡率高的議題,截至目前已有超過1500位國人因疫苗或染疫喪失生命,政府應該還給亡者公道,國民黨團也將持續監督相關議題。

新北幼兒園群聚15人染疫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本報綜合報導〕台灣6日一口氣新增16例確診個案,分別為9例本土及7例境外移入,其中本土個案與5日新北市某幼兒園確診老師有關,包括8名學童及1名家長確診,7日再新增2名幼兒、3名家長確診。指揮官陳時中坦言,幼兒園密切接觸,未來陽性個案可能更多。陳時中6日在疫情記者會中指出,今天驗出9例的確診個案,其中一位為幼兒的母親,其他8名都是幼兒,研判是幼兒園的老師感染幼兒,目前已請新北照嚴格標準進行家戶匡列,一部分居家隔離,一部分是預防性的居家隔離。由於該幼兒園晚上也有安親班、有不同的師生,也請新北對晚上安親班的接觸者做居家隔離並且採檢。陳時中坦言,這起幼兒園群聚案,因幼兒園小朋友間親密接觸,加上已有多人確診,不排除未來陽性個案可能更多。新北市長侯友宜7日表示,新北幼兒園群聚案,今天新增2名幼兒、3名家長確診COVID-19,已共15人染疫。

柯文哲落跑選高雄?民眾黨:不可能

(圖/本報資料照) 〔本報綜合報導〕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市長任期即將屆滿,外界頻傳他有意親征2022高雄市長選戰,更傳出柯日前在黨部的一場祕密便當會中表示「選上高雄就不選總統,要選的話選前四個月就辭職下去選」;對此,民眾黨發言人蔡峻維駁斥,柯文哲市長不可能、也不會放棄台北市政、違背市民託付,在任期期間競選其他縣市首長。近期政壇盛傳台北市長柯文哲有意來高雄參選市長,試圖提振民眾黨在南部的低迷市場,更有媒體報導,柯文哲8月底在黨部與黨內幕僚舉行秘密便當會,除點名年輕幕僚勇敢參選市議員,還鬆口表示考慮參選高雄市長,「要選的話選前四個月前就辭職下去選。」、「我如果選上高雄一定不選總統!」傳近期柯也找了北市府綠營背景的官員秘密餐敘,啟動選戰布局。對此,民眾黨發言人蔡峻維駁斥,柯文哲市長不可能、也不會放棄台北市政、違背市民託付,在任期期間競選其他縣市首長。也有與會人士透露,柯文哲「練肖話」的成分居多,若辭台北市長不僅會被貼上「落跑市長」的標籤,綠營執政的行政院也將指派代理市長,「這樣台北市怎麼選?」

長榮機師染疫 台灣防疫再傳破口

(圖/翻攝自長榮航空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長榮航空5天內連爆3名機師「突破性感染」,還有其中1名機師就讀高中的兒子不知被傳染還到校上課,讓台灣再陷社區感染危機。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痛批,指揮中心顯然並未從3+11的破口學到教訓。沈政男4日在臉書發文指出,長榮有多少機師?竟然打過兩劑疫苗後接連有3人確診,顯見該公司機師的防疫措施太過鬆散,證據就是有人回台後,在自主管理期間趴趴走,玩得不亦樂乎。沈政男痛批,在台灣死了8百多名染疫同胞後,指揮中心顯然並未從3+11的破口學到教訓,依然輕信機師能夠自律。而染疫高中生是接觸者,應被隔離,卻在開學後到校上課,到底疫調匡列出了什麼問題,也必須追究到底。沈政男質疑,為什麼會有「打了兩劑疫苗以後,機師只需自主管理」這樣的措施?就因防疫觀念還停留在Alpha變種時代,輕忽了Delta變種具有可怕的突破性感染力。早在兩、三個月前,國外諸多論文就已指出,兩劑AZ疫苗對Delta變種的保護力頂多只有6成,而最近一個月以色列與美國的研究更發現,連兩劑BNT疫苗都可能降到只有四成保護力,更不用說AZ疫苗了。沈政男說,擋住Delta變種幾個月的紐西蘭最近破功,讓病毒傳入社區,而漏洞出在哪裡根本找不出來,因為所有環節都已做到完備。而紐西蘭出現Delta首例後,隨即進行四級封城,如今兩個禮拜過去,每日新增依然有二十餘例;台灣雖在6月屏東守下了Delta變種,但北部人口密集度與屏東相差太大,況且三級警戒已經解除,甚至餐廳已開放內用,若Delta變種進入社區,病毒有擴散趨勢,甚至應回到三級警戒。沈政男直言,怎麼會以為打了兩劑AZ疫苗,就可以在家自主管理?然後在自主管理期間還趴趴走,去按摩什麼的,實在讓人搖頭。由此可見,那些機師到了美國芝加哥,會把口罩戴好戴滿,隨時做好個人防護嗎?沈政男直指,檢疫縮短之所在,就是最可能產生破口之所在,「現在,大家知道『3+11』是怎麼回事了吧。」

診所敵不過疫情 紛紛苦撐甚至倒閉

(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 〔本報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台灣各行業,沒想到竟連基層醫療診所也受影響。有醫師透露,疫情以來民眾戴口罩、勤洗手,不只阻絕新冠病毒,連一般病毒也難以入侵,加上疫情期間民眾對於到診所看病有疑慮,診所生意大幅下滑,但人事、水電等維運開銷仍須支出,讓不少診所直接選擇關門休診。醫師向來給人印象是高收入的行業,但自五月本土疫情爆發後,許多診所門診量大幅下滑,包括兒科、家醫科、耳鼻喉科與牙科等,因為民眾對於到診所看病有疑慮,不少應該要回診的病人選擇延後回診。醫師指出,疫情確實衝擊基層診所,病患數降低,但人事、水電等維運開銷仍須支出,有的診所改為減診運作,以降低營運成本 ,更有不少開業醫師選擇直接關門休診。台灣復健醫學會理事長李紹誠表示,由於五月中疫情爆發初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醫療降載,規定健檢、美容、物理及職能復健等項目可延遲診療的醫療全面暫緩,成為復健科營運墜崖式掉落的主因。與108年五至七月同期相比,基層開業醫健保點數申報,今年五月減少45%、六月份62%、七月51%,其中基層診所業務量又以六月份復建科下降最多,達54%,其次為小兒科36%、耳鼻喉科25%。為協助因疫情影響致營運困難的醫療機構減輕營運負擔,政府雖有提供貸款利息補貼,但就像勞工疏困貸款只是延遲償還欠款,因此醫界普遍期盼政府能給予更多紓困方案,在實質上獲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