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 月

台灣青年在大陸留住「鄉愁」

〔本報特約記者 李慧穎 鄧倩倩 褚萌萌報導〕鄉關何處是,兩岸皆故土。一群來自台灣的年輕人,正投身到大陸鄉村振興的事業中,他們是鄉村營造師、老街規劃師、生態「新農人」。來自台北的楊於萱,作為廈門海滄區東孚街道過阪社區的鄉村營造師,在此已駐村兩年。她所在的社區,位於廈門周邊的天竺山麓,旅遊資源豐富,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村莊修復古厝、整治環境之餘,還引進了職業鄉建人士落地式陪伴。2019年,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的兩位台灣鄉村營造師來駐村,楊於萱是其中之一。「我們的工作被稱為『陪伴式鄉建』。」楊於萱說,這是借鑒台灣的社區營造理念,紮根村居開展調研、文化挖掘、策劃方案、人才培養,讓村莊真正活絡起來,而不僅僅是硬體設施的改造。福建省閩清縣梅城印記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是台灣規劃設計師曾芝穎在大陸參與的第一個項目。2018年底,她帶著團隊入駐梅城老街。「鄉村和老街連結著大多數人兒時的記憶,能喚起內心深處的鄉土情懷。」曾芝穎說,為了留住「鄉愁」,在改造老街的過程中,他們團隊用紀錄片將老街蛻變的過程記錄下來。在這裡,曾芝穎欣喜地看到,街區本著「修舊如舊」的理念,盡可能保留原汁原味。福建福清市鏡洋鎮占地300多畝的綠生園生態農場,從鳳梨、芭樂、蓮霧等台灣特色水果,到草莓、西瓜等應季瓜果種類豐富,農場由台灣青年劉元楷和父親劉進裕共同創辦。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農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為了加速「回血」,在做好各項防疫措施後,劉元楷和父親試探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採摘活動。農場設計的創意體驗,讓綠生園的採摘迅速爆火。投身大陸鄉村農業八九年,劉元楷以大陸「新農人」自居,常常用網上直播的方式推介農場,今年旺季,農場每天遊客近千人。未來,他希望能夠繼續打造大眾喜愛的休閒農場,增加互動項目和娛樂設施,讓更多人在農場中找到「鄉愁」。

台灣學生在北京迎冬奧:體驗冰上運動,感受冰雪魅力

〔本報特約記者 朱賀報導〕「相約北京·燃情冬奧」2022年兩岸大學生「冰雪嘉年華」之冰上體驗活動15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校近20位在京台灣學生相聚未名湖冰面,體驗了拉雪圈、賽冰車、室外冰壺、滑冰等趣味專案。 當天距離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還有20天,北京已進入深冬,零下的氣溫和陣陣寒風不減台生們的熱情。「刷冰可以減少冰面摩擦,幫助冰壺改變運動方向。」體驗室外冰壺時,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教師、台青陳文成為台生講解投壺及刷冰技巧,台生們聽得認真,投出冰壺後笑著表示「力道很難控制」。滑冰體驗中,一些首次接觸這項運動的台生踩上冰鞋後不能「獨立行走」,需要在同伴的攙扶下緩步前行;有的台生則動作協調,可以做出旋轉動作,滑行中速度快到冰刀劃過冰面時會帶起細碎的冰花。「今天的體驗很棒!剛上手時還有些生疏,跟小夥伴們一起練習後慢慢找回了感覺。」北京大學台生林卉妤就是一位「熟練者」,她告訴記者,在台灣較少有機會在天然場地滑冰,大部分處於室內,今天能站在學校的湖面上滑一場,有別樣的感受。由北京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和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聯合主辦的兩岸大學生「冰雪嘉年華」系列活動,於去年12月16日啟動,至今已開展數場體驗活動。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主任錢俊偉觀察到,台灣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很高。他對記者表示,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台生感受冰雪的魅力,還能結交朋友,弘揚體育精神,「這都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體現」。

鐵路春運啟動 十大便民措施服務旅客平安健康出行

〔本報特約記者 王連香報導〕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以下簡稱國鐵集團)宣佈,2022年春運於1月17日正式啟動,2月25日結束,共40天。國鐵集團始終堅持以百姓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做好春運組織和疫情防控工作,推出十大便民服務措施,全力打造平安、有序、溫馨春運。一是科學精准安排運力,滿足疫情防控條件下旅客出行需求。春運每日可提供客座席位1050萬個以上,較2019年提高10%以上。二是優化售票服務措施,進一步改善旅客購票體驗。延長12306網站、手機用戶端售票和改簽服務時間,旅客可24小時辦理退票。三是提供臨時電子身份證服務,滿足部分旅客應急乘車需求。四是豐富關愛服務舉措,方便老年人等重點旅客出行。五是大力推廣無接觸自助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疫情交叉感染風險,為旅客營造健康出行環境。六是優化中轉換乘服務,便利旅客接續行程。七是擴大票價優惠範圍和力度,普惠讓利於旅客。八是高品質開好「慢火車」,服務保障邊遠山區群眾出行。九是「點對點」開行專列,為學生、務工人員群體出行提供服務保障。十是推出「雪之夢」等特色服務,全力做好冬奧運輸服務保障。每日安排開行40對冬奧列車,在開、閉幕式人員集中出行時段還將增開專列;對客運組織實施閉環管理,確保冬奧運輸疫情防控安全。春運期間鐵路部門還將統籌貨運能力供給,繼續加強發電供暖用煤、東北糧食、春耕化肥、節日物資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點物資運輸,全力確保防疫物資運輸,力保大陸鐵路日均裝車17萬車以上,確保大陸363家直供電廠存煤保持可耗天數15天以上,確保人民群眾溫暖過冬和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王亞平成為中國首位在軌超100天女太空人

〔本報特約記者 馬帥莎報導〕2021年10月16日,太空人王亞平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入駐中國空間站,已經在軌工作滿3個月;再加上她在神舟十號任務期間在軌15天,王亞平累計在軌工作已超100天,成為中國首位在軌時長超百天的女太空人。去年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太空人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為中國空間站第二批「住戶」,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王亞平不僅成為中國首位兩次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也是首位進駐中國空間站的女太空人。2021年11月8日凌晨,王亞平完成了長達約6.5個小時的出艙活動,邁出了中國女性艙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同年12月9日,王亞平又和翟志剛、葉光富完成了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

大批候鳥雲集洪澤湖濕地

〔本報特約記者 張連華 王雅婧報導〕近日,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大批候鳥雲集洪澤湖濕地。洪澤湖濕地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5萬畝,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淡水濕地,這裡水質優良、草木繁茂、水產豐富,是候鳥遷徙途中的重要驛站,每年10月都有大批候鳥來此越冬,次年3月才逐漸離去。2022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周年,也是《濕地保護法》正式施行的一年。近年來,大陸持續推進濕地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大陸濕地類型豐富,濕地總面積超過6000萬公頃,位居亞洲之首,世界第四位。1月初,國家林草局公佈了最新的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44處濕地公園通過驗收。至此,大陸國家級濕地公園已達899處。目前,大陸濕地保護管理體系已初步建立,以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濕地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