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 月

「家在濟南」——2022年度「濟台情深『泉』家幸福」系列活動啟動

〔本報特約記者 張艾翊報導〕「家在濟南」——2022年度「濟台情深『泉』家幸福」系列活動近日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墨香陣陣,來自泰山書畫院的書畫家揮毫潑墨,用一幅幅精彩的書畫作品,生動展現了兩岸同胞的手足親情,深情表達了對台胞、台生的祝福。捏花的「裙邊」、渾圓的「肚子」,不一會兒,餃子在手中逐漸成型……現場台胞、台生歡坐一堂,一起包餃子、話團圓,寄語美好明天,現場洋溢著濃濃的手足親情。「兩岸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斷、更不能少。」山東省台港澳辦副主任王清玉在致辭中表示,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在傳統臘八節啟動「家在濟南」——「濟台情深『泉』家幸福」系列活動,為住濟台胞、台生送上祝福,共話親情,具有特殊意義。活動之前,兩百套「泉」家福字和春聯已經寄送給台灣南投山東同鄉會。濟南現場的團圓氣氛,通過視頻連線傳遞給了島內親人,大家互致祝福。「我們收到了『泉』家福字和春聯,看到山東老家的親人,收到來自老家的祝福,真是太感動了,期待我們早日團聚。」山東同鄉會的老鄉動情的說。活動現場還舉行了台胞台青泉城之家、濟南台胞醫保服務站揭牌儀式及台胞「最美家庭」頒發獎牌和證書的儀式。「能在臘八這樣一個傳統節日裡,參加這樣一個活動,感到非常有意義,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情感紐帶。」濟南市台協會會長陳世偉表示,「長期以來,廣大在濟台胞深深感受到濟南給與我們家人般的溫暖,讓我們深受感動,願為濟南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廈門分場開啟 凸顯對台特色

〔本報特約記者 龔常報導〕1月10日至2月7日,商務部會同中央網信辦等部門共同指導開展「2022全國網上年貨節」活動。廈門作為全國9大分會場之一,以「E鷺購,迎新春」為主題,通過政府、企業、平台等多方互動,突出對台特色,全力豐富市場供應,同時有效激發網上消費市場,滿足群眾的春節消費需求。 本次全國網上年貨節廈門分場活動共計29天,活動採用「1+N」形式,「1」即啟動儀式,於1月10日在海滄雲創直播小鎮舉行。「N」通過市區有效聯動、企業、平台積極參與開展各類線上線下促消費活動,目前已有14場活動,凸顯對台特色成為本次年貨節亮點之一。閩台文源相通,此次年貨節特別邀請台灣青年現場演唱原創主題曲《留廈過年》,並通過鏡頭雲遊廈門,展現最真實的在廈台胞生活。「居家嗨購·網上過年」直播活動,通過「淘寶人氣主播嚴選廈門好物+台青播台貨」的組合形式,推介廈台品牌產品;舉辦「雲遊廈門過新年」青春體驗官活動,邀請在廈創業就業的台灣青年作為青春體驗官推介廈門文旅商精品;同時,市台聯牽頭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以直播賽事促進兩岸青年融合,以電商直播平台助推傳統經濟轉型。此外,在啟動儀式上,在市台港澳辦、團市委領導的共同見證下,MCN機構奇跡山與廈門中達集團進行了兩岸青年短視頻直播內容孵化基地的簽約。雙方將攜手為台青台生提供系統性、針對性、專業性的短視頻+直播新經濟人才實訓,推動台灣青年在大陸電商創業就業,將廈門打造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的第一站。廈門市政協委員、廈門市網路零售協會執行會長林溱表示,廈門對台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新經濟電商力量,將幫助更多台青把握機遇,留廈就業創業。

菏澤接入大陸高鐵網 最快2小時59分鐘可達北京

「牡丹之都」菏澤 〔本報特約記者 王連香報導〕近日,記者從中國國家鐵路集團(以下簡稱國鐵集團)獲悉,日照至蘭考高速鐵路曲阜至菏澤至莊寨段(以下簡稱日蘭高鐵曲莊段)已開通運營,「牡丹之都」菏澤接入大陸高鐵網,菏澤至北京、濟南最快分別2小時59分鐘、1小時23分鐘可達。日蘭高鐵東起山東省日照市,向西經臨沂市、濟寧市、菏澤市,終至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線路設計時速350公里。日蘭高鐵日照至曲阜段已於2019年11月26日開通運營。此次開通的曲阜至菏澤至莊寨段全長199公里,共設曲阜南、濟寧東、濟寧北、嘉祥北、巨野北、菏澤東、莊寨7座車站。連通目前在建的莊寨至蘭考段後,將實現日照至蘭考高速鐵路的全線開通運營。日蘭高鐵是大陸「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連接線,其東端在日照與青鹽鐵路相連,中端在曲阜與京滬高鐵相連,未來,西端將在菏澤與京港高鐵、在蘭考與徐蘭高鐵相連,在魯南和豫東串起一條高速鐵路「金腰帶」,進一步完善區域路網結構,增強魯南和中原地區交通互聯互通性,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出行,對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助力中部崛起戰略實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年產原油3013.2萬噸 渤海油田建成大陸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

〔本報特約記者  杜燕飛報導〕記者近日從中國海油獲悉,大陸最大海上油田——渤海油田2021年原油產量達到3013.2萬噸,成為大陸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原油增量約占大陸增量的近50%,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交出靚麗答卷。 「十三五」期間,渤海油田陸續在地球物理技術、智慧分注技術、採油工藝技術、稠油規模熱採、岸電、智慧油田等新技術應用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十四五』期間,渤海油田將努力實現勘探大突破、原油硬增長、天然氣大發展,確保2025年實現油氣上產4000萬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總經理閻洪濤表示。

2021年中國農業科學十大科學發現發佈

〔本報特約記者 馬愛平報導〕1月12日,在中國農業科學院2022年工作會議上,中國農業科學院10項2021年度重大科學發現、10項2021年度重大成果產出發佈。中國農業科學院10項2021年度重大科學發現為:植物到動物的功能基因轉移首獲證實,首次發現烷基型產甲烷古菌,第一代基因組設計的雜交馬鈴薯問世,首次揭示陸地棉群體地理分化和纖維品質改良基因組學基礎,首次揭示氯法齊明廣譜性抗冠狀病毒的機制,自主創新演算法助力超大基因組解析,首次利用耦合方法描述生物質酶解過程機理,基於細胞生物學提出生物燃料規模生產新思路,建立秸稈資源估算方法助力燃料乙醇產業轉型升級,構建作物估產系統提供大面積作物估產新途徑。中國農業科學院10項2021年度重大成果產出為:「中麥895」助力黃淮海小麥穩產增產高產,草地貪夜蛾防控實現技術升級引領國際技術進步,創制新型高效生物農藥引領國內農藥發展新方向,「中甘21」打造「高原夏菜」重大品牌,「廣明2號」育成標誌大陸白羽肉雞實現自主育種,反芻動物腸道甲烷減排技術促進畜牧業減碳增效,把脈生豬產業形勢助力國家宏觀決策,「中油雜19」育成標誌大陸油菜含油量育種邁入世界領先行列,口蹄疫病毒樣顆粒疫苗邁出產業化關鍵一步,植物工廠水稻快速繁育關鍵技術實現作物育種方法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