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 月

回顧2021十大新聞

台灣10大新聞 1.鮭魚之亂知名連鎖餐飲壽司郎推出與「鮭魚」同名同音享優惠的促銷活動,掀起全台300多人改名「某某鮭魚」熱潮,衍生後續包括食材浪費、道德倫理等議題。2.F-5E戰機失事2飛官殉職空軍F-5E戰機失事造成飛官羅尚樺中尉、潘穎諄上尉殉職,F-5型戰機出廠近50年機型已過於老舊,至今折損11名飛官、2名飛官失聯,讓不少飛官因此萌生退意。3.太魯閣事故49死台鐵408次太魯閣號4月2日在花蓮清水隧道前,撞上違法施工、掉落鐵軌的工程車導致出軌,釀49死、逾200人輕重傷,讓台灣鐵路的安全改革進程再度受到各界重視。4.百年大旱2020年颱風雨量不如預期、又逢2021年反聖嬰現象導致春雨偏少等因素,上半年台灣遭逢百年大旱,西部多數水庫幾近見底,台中等地實施「供5停2」限水逾2個月更創歷來最久紀錄,促使台灣重新檢視水資源政策。5.513、517大停電5月13日、17日五天兩次大停電影響全台,凸顯台灣長期以來過度仰賴集中式能源系統供電的潛在風險,面對未來「缺電」恐成新常態,台電的改革決心全民拭目以待。6.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台灣本土疫情5月升溫,5月19日開始為期69天的全國三級警戒,高風險行業停業、餐飲旅遊業吹熄燈號,休閒娛樂幾乎停擺,口罩、簡訊實聯制與疫苗採購等話題成為全民最關注。7.城中城大火46死高雄老舊大樓城中城凌晨大火釀46死、41傷,不僅燒出危老建築缺乏管理機制、沒有相關法令嚴格稽查的安全問題,更暴露社會弱勢底層只能蝸居都市邊陲的悲歌。8.史上首位遭成功罷免的立委第10屆中2選區立委台灣基進陳柏惟罷免案投票結果通過,罷免案領銜人楊文元表示,這是贏回民主最重要的一刻,提醒下位立委別忘記對選民與土地的承諾。9.尼加拉瓜與台灣斷交尼加拉瓜於總統奧蒂嘉執政期間第二度與台灣斷交,成為蔡英文政府任內第八個斷交國家,目前台灣僅剩十四個邦交國。10.四大公投皆未過關重啟核四、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四大公投案最終成藍綠攻防,由民進黨「4個同意」完封,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公投已死」,獨裁政府勝利。 世界10大新聞 1.英國正式脫歐英國於2016年通過脫歐公投,脫歐貿易協議在格林威治時間2020年12月31日晚間11時(布魯塞爾時間2021年元月1日零時)生效,英國正式擺脫歐盟束縛,雖重獲「自主權」,也衍生出入境、旅遊留學、貿易等新衝擊。2.長賜輪卡蘇伊士運河長榮海運巨型貨櫃輪長賜輪在一場沙塵暴中,卡在聯通歐亞的蘇伊士運河長達6天,造成數以百計船隻無法通行、全球貿易中斷,更增加海、空貨運運價飆漲力度。3.東奧賽事延宕一年的2020東京奧運不畏疫情隆重登場,不僅首次新增衝浪、空手道、滑板、運動攀登4個項目,也因疫情首次不開放觀眾入場,光門票就損失至少233億台幣,成為最燒錢的夏季奧運。4.美國撤軍阿富汗美軍結束20年戰事全面撤出阿富汗,民兵組織塔利班迅速重掌政權,阿富汗人權問題與恐怖主義恐蔓延成全球關注,美國總統拜登此舉也遭各界批判。5.臉書改名Meta引爆元宇宙話題臉書母公司改名「Meta」,宣告將透過虛擬實境技術打造「元宇宙」,未來人類可用VR、AR等裝置在虛擬世界社交、工作和娛樂,概念股也成為市場熱錢投資焦點而飆漲。6.多國武裝政變2021年全球多國政局動盪不安,包括緬甸翁山蘇姬民選政府被推翻、海地總統遭暗殺身亡,西非國家查德、馬利、幾內亞、蘇丹也接連發生政變,讓多個長期執政的獨裁政府被迫下台。7.16年梅克爾時代正式結束德國總理梅克爾任期歷經2008年金融危機、2012年歐債危機、2015年難民危機,以及在執政末期的疫情危機,外交方面也有來自英國脫歐及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挑戰,隨著社民黨黨魁蕭茲接下總理大位,梅克爾執政的16年正式劃下句點。8.聯合國氣候協議首次提及化石燃料議題因應極端氣候在全球各地造成野火、熱浪、洪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達成史上首次提及化石燃料的聯合國氣候協議《格拉斯哥氣候公約》,100多國承諾2030年前必須減少30%的甲烷排放量,也同意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內,以期達到未來淨零碳排的永續目標。9.加密貨幣躋身全球主流加密貨幣在2021年躋身全球最熱門話題,總市值一度突破歷史性的3兆美元門檻,NFT更打破外界長期以來認為虛擬貨幣沒有實際商業應用的迷思,也讓越來越多國家、企業認同使用。10.烏克蘭邊境危機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升至近年來最高點,將全球天然氣價格推到歷史高位,在烏俄邊界部署的數十萬俄軍被西方強權視為可能爆發軍事衝突,加上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未化解,未爆彈似乎即將引爆。

【2022選微鏡(29)】林智堅為保大新竹升格成功棄選市長 是犧牲打還是另有盤算?

■ 本刊特別報導 林智堅上月27日晚間拋出震撼彈,為了能促成朝野加速修法,讓大新竹順利合併升格,放棄參選2022大新竹市長。近日民進黨排除萬難力拚竹竹併升格第7都,現任新竹市長林智堅原是大新竹市長的熱門人選之一,未料棄選引起外界詫異。對此林智堅深夜再度發文,透露棄選原因,「我應該做什麼樣的選擇?」林智堅表示,這幾天他一直在思考,大新竹合併升格與他個人是否參選市長,若這兩件事不能兩全,「我應該做什麼樣的選擇?」縣市分治後造成大新竹發展的困境,是他這幾年最深的感慨,所以想清楚後做了這個決定,就顯得自然;同時他喊話,曾要求他不選才能服眾、才願意支持合併升格的在野各政黨,希望能停止政治操作,一起加速修法,促進大新竹升格,「才不會愧對支持你們的新竹鄉親。」林智堅感性地說,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新竹人,「39歲有幸擔任市長至今,是我一生的榮耀,但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市長,無止盡的會議、成堆的公文,深夜才回到家是我生活的日常」,但擔任市長最快樂的,「是完成大家的心願,完成自己的夢想」,例如兒童醫院、打通公道三,改造新竹市立動物園與新竹公園再生,南寮漁港華麗轉身成新竹漁人碼頭和新竹棒球場,「過去將近30年來國民黨做不到的,我們一一實現了。」林智堅深信,新竹人值得更好的對待,新竹人年年上繳可觀的稅收,但生活機能就是跟不上民眾的期待,縣市分治之後,不論區域治理或是預算編列都受到很大侷限,唯有大新竹合併升格才能讓新竹脫胎換骨;但自從他主動倡議以來困難重重,在野各政黨放大「因人設事」,因此幾經思量,決定把在野黨用來以拖待變最大的理由「林智堅」拿掉,用不參選來爭取朝野各政黨的支持。民進黨要推出什麼樣的人選來競選大新竹市長,實在令高層傷腦筋。林智堅說,再過363天他將卸下這個職位,但自己依然是新竹市民,一定會竭盡所有力量持續推動大新竹合併升格,同時他向關心這件事的朋友們說,「我不怕少數人的暴力,我怕多數人的沈默」,請大家和他一起,為下一代能有更美好的生活、繼續大步邁進。

【話山論見】民進黨再怎麼野蠻 也不能閹割立院預算權(下)

■ 轉載自臉書/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藍委賴士葆表示,民進黨立院黨團運用多數暴力,赤裸裸將國會議員審查權沒收,這無疑是向全世界宣告「台灣民主已死」、「台灣國會已死」,顯然蔡英文政府民主獨裁已經是現在進行式,蔡英文集團猶如空中的「政權禿鷹」,在空中盤旋,尋找可以吞食獵物,先吃了「竹竹併」,再吃「沒收預算審查權」,正式宣告12月是蔡英文政府「民主獨裁元年」。賴士葆指出,從歷年立法院審查預算完成時間,從民國97年度迄今,有多少是已超過12月底,例如民國109年度在1月29日、民國108年度在1月17日、民國107年在1月31日、民國106年在1月19日等等,預算審查超過12月底根本不是問題,可以延會續審,下周國民黨團有5個召委已經排審預算,很難理解,柯建銘總召到底在急什麼?賴士葆表示,國民黨團不會接受柯建銘總召如此粗暴地運用國會多數暴力,沒收、閹割國會議員預算審查權利,下周5個委員會繼續排審行政部門預算,這是國會議員的職責,如果連預算審查都剝奪,中華民國立法院乾脆關門、立法院可以解散,蔡英文可以正式宣佈「獨裁元年」!藍委曾銘宗表示,根據《憲法》第63條和第70條賦予立法委員審查政府預算的權責,民進黨團將預算抽出逕付二讀,除了閹割立法委員權責,更是蔡政府囂張、霸道的具體表現,昨天是立法院最黑暗的一天,國民黨團給予民進黨團最嚴厲的譴責。曾銘宗指出,民進黨團認為預算時程有耽誤情形,因此有必須抽出逕付二讀的必要,事實上今年審查時程跟往年比較,並沒有比較慢,這是民進黨團睜眼說瞎話,利用多數暴力、為所欲為、無法無天。曾銘宗進一步指出,預算抽出逕付二讀不符程式正義,也無法監督高達2兆2千億元預算,民進黨團到底在急什麼?怕什麼?行政部門在民國111年度編列宣導預算高達20億元,其中前三名分別是經濟部、衛福部和農委會,難道這是民進黨團計畫暗渡、偷渡這筆20億元宣導預算,給予網軍在2022年縣市長選舉之用?柯建銘總召必須說清楚、講明白,難道這20億元不能好好公開審查嗎?國民黨團不願意見到人民辛苦的繳納稅金,結果變成豢養民進黨網軍。內政委員會召委林為洲表示,在擔任3屆立委從未遇過將預算抽出逕付二讀。過去抽出逕付二讀不是沒有發生過,但多以法案為多,且有急迫性、朝野有共識,但是中央政府總預算從來沒有抽出逕付二讀,不讓委員會委員審查,朝野協商用「喬」預算,統刪、通刪1.5%,像是菜市場喊價,這是審預算該有的程式嗎?這有盡到立委的責任嗎?民進黨團、柯建銘總召藉勢藉端,稱國民黨團緩審預算,但從歷年審查完成時間,並沒有比較晚,國民黨團已經在下周密集排審預算,以內政委員會為例,27日審內政部預算、29日審客委會預算、30日審中選會預算,議程都已經排定,根本沒有拖延。按照柯建銘總召的做法,委員會可以收攤了、立法院可以關門了,無論是法案還是預算案,直接到協商室處理;可以這樣嗎?國民黨團堅決反對、嚴厲譴責民進黨團,下周續審預算。藍委翁重鈞表示,從改選後第一屆進入立院,從未遇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抽出逕付二讀情形,民進黨團可以問問綠營預算專家前輩,這樣有沒有違法、違憲之虞?「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程式」並非憑空而來,民國98年5月1日立法院第7屆第3會期第11次會議修正通過,審查核心必須經由委員會審查,審查結果提報到財政委員會,再經由財委會審查有無牴觸、違憲,綜合整理後送出到院會進行二、三讀。如果需要加快速度審查預算,可以根據「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程式」第8條,但也僅針對單純、緊急項目追加減預算,或特別預算由財委會會同相關委員會共同審查,最後將審查報告提交院會。由此可見,預算審查是立法委員制定、遵循、有依據,民進黨團的做法等於破壞、閹割職權。翁重鈞進一步指出,《大法官釋字520號》解釋,「實質的正當,不可以取代程式的合法」簡言之,施政報告沒有在立院完成,委員會就不可以實質審查。民進黨團將預算從委員會抽出逕付二讀,是百分之百的違憲,倘若柯建銘總召還要繼續蠻幹、硬幹,建議國民黨團到憲法法庭與其辯論。                  (全文完)

【社論】韓先生來敲門了 國民黨將何去何從?

(圖/翻攝自韓國瑜臉書) 2022年開年的大事,除了1月9日中二選區立委補選,以及台北中正、萬華選區「罷昶」兩個大活動外,就是1月2日韓國瑜在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發表新書《韓先生來敲門》「善良微光見面會」,儘管舞臺區只開放給有購書者入場,但現場也擠滿上萬韓粉,還有不少人從中南部北上,甚至有人從前一天就在現場排隊,等著領號碼牌。據估計約有萬餘韓粉參與本場簽書會。韓國瑜此次復出,據瞭解背後一定有火力支援,絕不是光棍司令,現在隨著韓國瑜新職務「典亮慈善基金會」董事長的公佈,韓國瑜的後台已經非常清楚,中天生技集團總裁路孔明。從台北地方法院公告很清楚表明,典亮慈善基金會成立於2020年4月20日,財產總額登記為1000萬元,捐助人為路孔明(中天生技集團總裁);而後另一份台北地方法院的公告則清楚載明該基金會的原董事長姜忠良與今年的8月23辭任,董事長一職改由韓國瑜擔任。如今,韓國瑜出任由中天生技集團總裁出資成立的基金會董事長一職,未來韓國瑜復出之路的火力與子彈支援會少嗎?韓先生真的來敲門了,只是這次敲的是國民黨的大門。國民黨在這一次的公投四項皆輸,若1月9日中二選區立委補選與台北中正、萬華選區的「罷昶」兩項再有任何閃失,那深藍對朱立倫的逼退聲浪將不可避免。韓國瑜此次復出並率領昔日市府團隊成員,包含民政局前局長曹桓榮、兩位新聞局前局長王淺秋與鄭照新、法制局前局長吳秋麗、勞工局前局長王秋冬都出席。展現團隊實力的態勢明顯。至於有許多政論節目討論要參選台北、桃園的說法,韓國瑜回應,「那都是隨便的無稽之談,他們做節目別有居心,完全是想像力,我完全沒要想什麼。」韓國瑜坦言,「我是很靜的!」在沒有位置時,一心想做事情是要把自己調回道家的心情,把自己修練好,有機會為老百姓做事,當仁不讓。深藍大佬透露,自2020年韓國瑜敗選後,國民黨的支持度一蹶不振,原本想藉著前主席江啟臣來做老新世代交替,可惜江啟臣在主席改選中敗選,使得國民黨又回到「老藍男」的手中,再加上韓國瑜的復出,國民黨路線將何去何從?實在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