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 月

江蘇省台屬聯誼會舉辦活動共迎新春

〔本報特約記者 張艾翊報導〕日前,江蘇省台屬聯誼會在南京舉辦新春聯誼座談會,部分在寧省、市、區台誼會代表及台胞代表參加活動。大家歡聚一堂,暢敘友情,共話發展,同迎新春。江蘇省台屬聯誼會會長、省台辦副主任吳偉榮向全省廣大台屬及其在台親友致以新春的祝福,並對全省各級台誼會的工作表示感謝。他表示,過去一年,全省各級台屬聯誼會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產生了廣泛影響,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是全省各級台誼會共同努力奮鬥的成果。吳偉榮表示,新的一年,全省各級台屬聯誼會要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充分發揮各地特色和資源優勢,加強與在台同鄉會的聯繫,多為在台鄉親辦實事解難題,為加強蘇台兩地交流合作,推進融合發展貢獻積極力量。要加強各級台屬聯誼會規範化建設,依法依章程開展工作;要持續發展壯大會員隊伍,最廣泛吸引和團結廣大台屬台胞和在台鄉親,不斷提升台誼會組織的廣泛性和代表性;要建立健全符合台誼會特點和規律的科學運行機制,著力破解制約長遠發展和發揮作用的障礙與難題,全面提高履職能力和服務水準。

織帽亦是「織心」:一個台商家族的共富傳承

〔本報特約記者 顧小立報導〕在福盛隆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家琛位於寧波的辦公室裡,近百頂各式各樣的草帽錯落有致地掛在大門右側的牆壁上。同事開玩笑說,每次走進他的辦公室,就仿佛踏入了一個袖珍的「草帽博物館」。「我是很喜歡草帽的,小時候就跟草帽睡在一起。」隨手拿起一頂乳白色的織草帽,俞家琛向記者細細講起了製作工藝。他說,一頂小小的草帽裡,凝聚著俞家幾代人的「百年記憶」。俞家琛的祖籍地寧波盛產藺草,明清以來,不少家庭靠著一手編織草帽的技藝貼補家用。上世紀20年代,祖父俞立梓在上海創業,從多地製作、收購麻帽、金絲帽的帽胚,並以上海為貿易起點銷往海外。後來,俞立梓和兒子俞翊燾分別前往香港和台灣,把製帽業務繼續做大。上世紀90年代,出生於台灣的俞家琛成為「草帽之家」的新一代探索者。將做好一頂小小草帽的事業延續百年,俞家琛說,這當中最重要的品質就是對「善念」的傳承。「帽」和「人」相互依存,善待帽子,即是善待人心。這種善念,是讓更多人得到真切可感的關懷,是讓更多人收穫由心而生的溫暖。儘管很早就外出經商,但祖父俞立梓一直有個信念,要帶動家鄉父老一起「好起來」。改革開放後,俞立梓不止一次告訴兒孫,有機會要「回去看看」,為家鄉做一點實事。1993年,在寧波鎮海渡駕橋村俞家的老宅旁,一間嶄新的草帽生產廠房蓋了起來。過了幾年,距渡駕橋村20公里外的寧波海曙也造起了另一個車間,隨著當地營商環境的不斷完善,兩個廠區近年來產值穩中有升。俞家琛回憶,父親俞翊燾以前常常說,所謂織帽,亦是「織心」。他對員工很照顧,跟員工交談總是很溫和。「他把員工當親人,看重的不僅是員工現在的價值,更是他未來能如何走得更好。」像父親一樣,俞家琛也喜歡時不時去車間走走。在一排排針車生產線前,他像見到老朋友那樣自然地湊過去,和幾位同事你一言我一語聊起來。在介紹員工時,他常把「已經在我們這邊做了很久」這句話掛在嘴邊。不少女工從學校畢業後就開始來廠裡上班,十幾年過去結了婚、生了孩子,依舊跟著俞家琛在製帽一線的縫紉機前忙碌。「我開工廠的目的,也是盡可能讓老員工背後那一個個『小家』,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有錢一起賺的『大家』。」俞家琛說。俞家相信,教育是讓人全面發展的基礎,知識是讓更多人富起來的力量。改革開放後,俞家為家鄉鎮海捐資興建了喬梓小學(現為喬梓學校),後來還為學校創設了「梓芽·鼎育」教育基金。「梓芽」獎勵在學習與德行兩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鼎育」則獎勵在教學上具有熱忱有創新方法的教師。2022年1月12日,新一屆「梓芽·鼎育」教育基金頒獎典禮在喬梓學校舉行。和往常一樣,俞家琛如約來到典禮現場,與校方和當地台辦相關負責人一起,為該校近300名師生頒發獎金6萬餘元人民幣。目前,「梓芽·鼎育」獎頒獎典禮已舉辦四屆,惠及超過1000名學生和教師。「現在我們學校有學生800餘名,教學力量也越來越強,我十分高興,也更加敬佩一直奮鬥在教育事業上的老師。」俞家琛在現場致辭時說,「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以後一定會取得比我更大的成就,希望大家也能積極回饋社會,把『善念』傳遞下去。」「最近大家都在講共同富裕,我覺得追求共同富裕需要『善念』,需要雙向的『互助』精神。」俞家琛認為,「如果我們把人與人之間互助的『橋樑』修得更通暢、更精準,那將有益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百餘名台胞在廈門無償獻血傳遞愛心

〔本報特約記者 付敏報導〕「血脈緣·台閩情」2022廈門市台商協會無償獻血活動19日拉開序幕。當天上午,廈門市中心血站的無償獻血車開進廈門台商會館,100餘名留廈過年的台胞,選擇用獻血的方式為他們工作、生活的城市獻愛心。來自台北的謝政寰一早就來到廈門台商會館,配合醫護人員登記、量血壓、化驗、抽血。他說,今年春節計畫和朋友在廈門一起圍爐過年,參與獻血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他收穫了更多的快樂。「我選擇獻血400毫升。」謝政寰說,「獻血可以幫助其他人,也可以幫助自身新陳代謝。能在廈門獻血,對我來說是一次特別的經歷。」另一位選擇留廈過年的台胞蘇斐君此次獻出200毫升的血量。從台灣新竹來到廈門打拼十多年的她,曾多次號召在廈台商、台胞攜手參與無償獻血。「之前因為自己身體原因,無法參與獻血。此次各方面達到獻血標準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小心願,拿到無償獻血證,我很激動。」蘇斐君說,「這應該是我今年開春最開心的事情。」此次活動的發起人、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介紹,廈門台商協會從1月10日線上上發出無償獻血倡議書後,吸引了100多名在廈台胞報名。「在廈台胞攜手參與無償獻血,為社會注入愛的暖流,非常有意義。」吳家瑩表示,兩岸都是同胞,血脈相連,這樣的無償獻血還將持續辦下去。

一台設備就可搞定一座高架橋 世界首台樁梁一體架橋機問世

〔本報特約記者 林晶報導〕建一座高架橋,一台設備就能搞定!1月18日記者從中鐵科工集團獲悉,世界首台樁梁一體架橋機「共工號」研製成功,這台設備將實現橋樑建造完全裝配化施工。「共工號」架橋機是一個大傢伙,長92米,重575噸,有效跨度達48米,懸臂重載作業16米,採用雙桁架主樑結構,擁有5條支腿3個天車1個打樁裝置。可獨自完成鑽孔、吊裝墩身和樑體等,可一體化完成所有施工作業,無需其他設備輔助施工。該架橋機可在灘塗、淺水區域和城市繁華區等區域實現「空中」作業,不用單獨鋪設施工便道或棧橋,既可以減少征地拆遷,又能保護施工區域生態環境。此外,單跨橋樑施工由以往10天縮短至3天完成,將大幅提高施工效率,節約施工成本。該架橋機已申請8項國家專利,將用於深汕西高速改擴建專案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