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2 月

閩台青年歡喜迎元宵 共同傳承元宵民俗文化

〔本報特約記者 陶祖婧 李立宇報導〕2月15日至17日,2022年閩台青年元宵民俗文化研習營活動在福建舉辦。 本次活動以「兩岸一家親·上元尚團圓」為主題,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指導,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承辦,廈門建發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廈門萬千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邀請了來自台灣的30名青年與來自福建的10多名青年在泉州市、漳州市歡度元宵佳節,研習元宵民俗文化,親身感受濃濃福建年味。在為期三天的活動中,兩岸青年及媒體朋友共同參與傳統民俗展演及互動、文化參訪、非遺展演等活動,進一步促進兩岸學子更好地瞭解元宵民俗文化,體驗中華民俗魅力,增進台灣青年對祖國大陸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2月15日,閩台青年元宵民俗文化研習營交流活動在泉州市晉江五店市傳統街區開營。開營儀式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甲戲《迎春送福鬧元宵》節目拉開序幕。歡樂逗趣的丑行表演讓現場瞬間「解凍」,台下喝彩聲此起彼伏。兩岸慶團圓,花燈祈祥瑞。花燈點亮元宵之夜,點亮兩岸友誼之橋,兩岸青年共同見證了元宵開燈儀式,共同祝願本次研習營活動順利進行。同時,現場還進行了授旗儀式以及特色展演。 大陸學生許妍欣和台籍學生劉天財作為營員代表發言。他們表示,兩岸一家親,閩台青年朋友能共度上元佳節,很開心!在這裡共同感受歡樂喜慶的節日氛圍和溫暖,大家將以本次研習營為起點,共同守護以元宵節為代表的中華文化瑰寶。 活動期間,兩岸青年將參訪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感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民居建築奇葩」,在百年龍昌土樓中瞭解中國龍文化及舞龍文化,親手製作舞龍燈並參與遊街活動;前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體驗同根同源、一脈相承的漳台元宵民俗文化,並在漳州木偶藝術展覽館欣賞元宵經典非遺布袋木偶戲表演。還將在泉州五店市蘇廷玉故居、新門街、文廟等地開展逛燈會、猜燈謎、賞析非遺戲曲、製作無骨花燈和元宵圓等傳統活動,體驗濃厚的元宵節慶氛圍。

兩岸同胞「雲拜年」,共話親情盼團圓

〔本報特約記者 龔常報導〕壬寅虎年春節,一場以「穿越海峽的新春祝福」為主題的「雲拜年」在兩岸民間迅速興起,海量拜年短視頻在兩岸互聯網社交平台不斷刷屏,在臨近元宵節之際更是掀起了又一個高潮。兩岸各界同胞不約而同在「雲拜年」中表達祝福、共話親情、期盼團圓,一句句暖心話語讓兩岸之間充滿了溫馨年味和濃濃親情。春節拜年、共敘團圓是中華民族千年不變的傳統習俗。哪怕身處異地,家人親友們也會想盡辦法表達相思祝福之情。九百多年前,25歲的北宋文學家蘇軾就因無法與親人團聚過年,寫下了《守歲》等一組詩句寄給弟弟蘇轍,抒發思念之情,「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如今,隨著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讓更多無法團圓的人們打破時空局限,實現親朋好友「雲團聚」,真切感受一年中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這次在兩岸民間快速興起的「雲拜年」熱潮,正是在這樣的潮流下形成的一場跨越海峽間隔、打破疫情攔阻的親情大聯通。其中,既有年近百歲的兩岸新聞學泰斗方漢奇先生和李瞻先生,聚首互訴70年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深厚友誼;也有在清華大學等大陸高校就讀的台灣青年學子,向島內親人送去視頻「家書」、傳遞思念與祝福。無論是耄耋之年的長者,還是風華正茂的青年,都願意通過這種方式拱手拜年、互道祝福,傳遞的不僅是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更體現了兩岸同胞期盼早日團圓的共同心聲。「雲拜年」在兩岸民間掀起熱潮再次印證,包括春節、元宵節等傳統佳節在內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全體中華兒女流淌在血脈中幾千年文化基因的傳承,其中自然包括台灣同胞,這是不容否定質疑的。再者,兩岸同胞對團圓的期盼、對歸根的嚮往也是一脈相承的,這種內心深處的濃厚情感能夠支撐每一個中國人跨越山海,不忘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