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2 月

《沁園春 北京冬奧》

(現代詩歌)■謝明輝 中華之光,萬世永芳,舉世共賞。望寰宇內外,疫情張狂;唯有中華,嚴防無恙。東京夏奧,北京冬奧,與天爭誰更輝煌。立春日,冬奧披紅裝,北京奪榜。 用冬奧話新疆,世人罵美國說謊。冬奧論秦皇,難起舌簧;新疆印象,早已傳網。中辦冬奧,舉世無雙。期看黑科技登場。高大上,轉播論時尚,還看中央。

揚台連線看冬奧 新春聯誼話團圓

〔本報特約記者 張瑞明報導〕2月4日,立春與冬奧相遇,北京與奧運重逢。因疫情因素在揚州「就地過年」的台商台胞、涉台婚姻家庭及其子女40餘人,來到揚州夢幻之城,體驗夢幻激情冰雪、感受千年揚州「年味」,並與島內家人「雲中團圓互送祝福」,一起觀看北京冬奧開幕式,為冬奧加油、一起向未來,共襄中華民族盛事,同祝祖國繁榮昌盛。 當天,奧林匹克之火再度燃亮北京的星空,揚州台胞們迎著寒風,懷著激情,早早來到揚州僅有的冰雪場所—夢幻冰谷,通過感受冰雪之美,領略滑雪魅力,為「中國冰雪」加油鼓勁,給奧運健兒呐喊助威。並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人與雪融合的瞬間,製作成喜迎冬奧願景的小視頻,表達希望冬奧會圓滿成功,冰雪健兒勇奪佳績的美好願望。隨著夜幕降臨,「看北京冬奧 話兩岸團圓」揚州台灣兩地同胞新春聯誼會同時在揚州瘦西湖希爾頓會場和台北冶春會場拉開帷幕,通過二胡獨奏、有獎競猜、激情桑巴、冬奧知識搶答、家人視頻連線等互動、表演環節,將揚台兩地聯誼會場氣氛推向高潮。台胞們一邊觀看北京冬奧開幕式,一邊慨歎著:太美了、太震憾了!他們表示,面對疫情等挑戰,冬奧會在立春之日如期開幕,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春天即將到來,我們定能攜手戰勝病毒,一起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共襄盛舉、共用榮光——台灣同胞與北京冬奧的美麗之約

〔本報特約記者 王承昊 羅鑫報導〕中華民族奧林匹克夢想在「雙奧之城」北京絢麗綻放,台灣同胞以各種方式參與和關注北京冬奧會,這是中華兒女共襄冬奧盛舉、共用民族榮光的生動體現,亦彰顯「兩岸一家親」「一起向未來」的兩岸民意主旋律。 2月6日,林家萱(左二)、陳文成(左四)等參與城市志願服務的台胞手持簽名背景版合影。 大年初四,立春日,北京冬奧會精彩開幕。「很震撼!」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的台灣教師陳文成在「鳥巢」觀看盛況後感慨道,無論視覺效果還是現場氣氛,都展現了「我們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氣魄與自信」。開幕式點火環節,一改以往巨大火炬熊熊燃燒,代之以雪花簇擁而成的微火火炬。「火炬低調了,格局卻更大了。」在台北觀看轉播的黃姓大學生注意到這個變化,認為這種以「微」示人的設計反映了低碳理念,更體現了國家自信。震撼之餘,更有感動。「全球疫情反覆的背景下,辦冬奧太不容易了。」陳文成說,現場演員和觀眾熱情高漲,「這種精氣神,是我們中國人獨有的」。滾滾而來的黃河之水、倒計時中的二十四節氣、「天下大同」的理念追求……「這些創意蘊涵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浪漫。」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台生林家萱同幾位大陸台胞一起在家觀看了開幕式,「中華文化是兩岸的共同財富,看到我們的文化在冬奧舞台亮相世界,內心無比激動。」2月7日,北京冬奧會速度滑冰女子1500米決賽在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打響。台灣選手黃郁婷出場時,現場觀眾報以熱烈掌聲和助威聲。 2月7日,台灣選手黃郁婷(右)在比賽中。 「我感受到現場觀眾特別熱情,在『冰絲帶』比賽,有『主場作戰』的感覺,讓我特別感動。」黃郁婷賽後受訪時說。本屆冬奧會,除了4名台灣冰雪健兒獲得參賽資格,還有5名台胞參加火炬傳遞,30多名台生入選賽會志願者。陳文成說:「中國人第一次在自家舉辦冬奧,當然少不了台胞的身影。北京冬奧是屬於兩岸中國人共同的榮耀,這種驕傲是發自內心的。」在清華大學攻讀碩士的台生李致陽是本屆冬奧的賽會志願者,他的自豪感不僅源於這個身份。「我深刻體會到國家對辦好國際體育盛會的擔當、對人們健康安全的重視。」在他看來,北京冬奧的舉辦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使命與形象。場館外,還有很多台胞投身城市志願服務。他們還結合兩岸元素,開展閩南話冬奧送祝福等活動,陳文成和林家萱就是其中的成員。「我們每天服務超過10小時。」陳文成說,有些市民得知他們來自台灣後特別感動,「我們的奉獻能增進兩岸民眾感情,一切都值了」。「這是最『近』,也是最『親』的一屆冬奧。」在武漢工作生活的台灣冰球教練黃緯紘說。對大陸近年來冰雪運動的快速普及,黃緯紘深有體會,並從北京冬奧中看到未來。他說,大陸一向願同台胞分享發展機遇,北京冬奧成功舉辦,會讓更多台灣同胞發現大陸的廣闊舞台,與大陸同胞攜手為未來打拼。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在《雪花》節目裡,一隻掉隊的「小鴿子」被同伴牽回隊伍,觸動了無數觀眾,也引發兩岸熱議,有網友猜測「這指的是寶島」。 這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雪花」環節。 對此,網路自媒體創作者「台灣表妹」錄製視頻說:「相信我們總有一天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因為我們是一家人,一個也不能少。」台灣島內輿論持續關注北京冬奧。《旺報》刊發社評指出,祝願北京冬奧圓滿成功,也希望以北京冬奧上兩岸善意互動為契機,構築兩岸「善的迴圈」新起點。「盛大精彩的開幕典禮和賽事讓世人見證了中華民族的韌性與團結。」受邀出席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如是寄語未來:中國夢不能缺少台灣,台灣不能在民族復興浪潮中缺席。

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開幕

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現場 〔本報綜合報導〕築夢冰雪,同向未來。2022年2月4日晚,舉世矚目的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宣佈本屆冬奧會開幕。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運動再度攜手,奏響全人類團結、和平、友誼的華美樂章。國際奧會主席巴赫,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和貴賓出席開幕式。夜幕下的國家體育場華燈璀璨、美輪美奐,這座以鳥巢造型聞名於世的建築,如今創造歷史,成為世界上首座舉辦過冬奧會和夏奧會「雙奧」開幕式的體育場館。19時15分許,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王室成員和國際組織負責人等貴賓陸續抵達。此時的金色大廳流光溢彩,充滿著春節喜慶氣氛和冬奧激情活力。開幕式正式開始前,國家體育場氣氛熱烈。伴隨著歡快的音樂,來自北京、河北兩地的群眾來到場內,以質樸而火熱的廣場舞表演笑迎八方賓朋。場地上巨大的「福」字,營造出中國年的喜慶氛圍。大螢幕上,來自河北張家口、黑龍江哈爾濱、江蘇南京等國內10座城市的群眾,向世界展現著中國「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熱忱和激情。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發表了視頻致辭。場內、場外,中國、世界,共同唱響「一起向未來」的冰雪歡歌。19時57分,體育場中央上萬平方米冰雪晶瑩的巨幅地屏上出現「過年好」的中英文字樣。在《和平——命運共同體》的樂曲聲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同巴赫等走上主席臺,向觀眾揮手致意。全場響起長時間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2月4日,恰逢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20時整,開幕式倒計時表演在中國傳統曆法的時光輪轉中開篇,大螢幕上依次閃現二十四節氣,全場觀眾隨著數字變換齊聲呼喊:10、9、8、7、6、5、4、3、2、1……在一片歡呼聲中,體育場中央地屏上,一輪明月升起,翩翩彩蝶飛舞,蒲公英的種子飛向空中,絢麗的焰火點亮鳥巢上空,綻放出「立春」的中英文造型,在冬日傳遞著春的消息。播音員向觀眾介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際奧會主席巴赫,習近平和巴赫起身向大家揮手致意,全場再次響起熱烈掌聲。一名兒童小號手吹響《我和我的祖國》的悠揚旋律。中國各行各業、先進模範人物、56個民族的代表,用雙手將鮮豔的五星紅旗緩緩傳遞到體育場升旗區,交付禮兵手中。全體起立,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迎風飄揚。場內燈光轉暗,一滴冰藍色的水墨沿著巨幅豎屏從天而降,幻化為黃河之水,一瀉千里,翻騰的浪濤凝結為一片冰雪天地。一座巨型冰立方從冰雪天地中形成,過往23屆冬奧舉辦城市歷史,隨著24道「鐳射刻刀」的雕琢,閃回其上,最終定格為「2022中國北京」。6名冰球運動員「滑」入場內,做出揮杆擊球動作,帶動「鐳射刻刀」的激烈雕琢,最終將冰立方塑造成為晶瑩剔透的冰雪五環。20時17分,運動員入場式開始。一扇冰雪雕刻的「中國門」打開,來自奧林匹克運動發源地的希臘代表團首先入場,下屆冬奧會舉辦地的義大利代表團和本屆冬奧會東道主中國代表團最後出場,其他國家和地區代表團按簡化漢字筆劃順序先後入場。本屆冬奧會共有91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加。在未來的16天時間裡,近3000名運動員將在五環旗下同場競技。伴隨著19首世界名曲串接組成的背景音樂,運動員們步入體育場,不時向觀眾揮手致意。現場觀眾用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歡迎他們的到來。在《歌唱祖國》的激昂旋律聲中,東道主中國代表團最後入場,兩名持旗手——中國鋼架雪車女將趙丹和速度滑冰名將高亭宇走在隊伍最前列。場上掌聲雷動,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本屆冬奧會中國代表團共388人,其中運動員177人,創歷屆冬奧會中國參賽人數之最。運動員入場完畢,各代表團引導員高舉雪花造型引導牌聚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一朵「大雪花」,大螢幕播放短片《更強更團結》,將開幕式「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隨後,北京冬奧組委主席蔡奇致辭。他說,正值中國農曆虎年新春之際,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教練員和嘉賓相聚北京,共用冬奧盛會,見證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見證中國為奧林匹克運動續寫新的傳奇。在習近平主席親自推動和中國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們踐行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與國際奧會等方面通力合作,克服疫情影響,實現北京冬奧會如期開幕,向全世界展現了人類面對困境戰勝挑戰的堅韌之姿。讓我們攜手同行,一起向未來,譜寫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篇章。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致辭。他感謝北京冬奧組委、中國政府部門和全體中國人民。巴赫說,中國在冬季運動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開啟了全球冬季運動的新時代,將使全球冬季運動參與度登上新臺階,讓中國人民和全球各地的冬季運動愛好者從中受益。21時51分,開幕式迎來激動人心的一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頓時,全場沸騰,璀璨的焰火騰空而起,在空中呈現「迎客松」的造型,表達對全世界來賓的歡迎,掌聲、歡呼聲經久不息。來自世界各地的76名年輕人走進體育場,並肩而行。所過之處,一幅展現世界各國人民休戚與共、共克疫情、為夢想激情拼搏的照片長卷徐徐展開,如同一條影像的長河靜靜流淌。長河兩側,寓意團結和吉祥的中國結圖案,漸漸幻化為「一起向未來」的中英文字樣,表達著攜手同行、共創未來的美好期許。在歌曲《想像》靜謐的歌聲裡,24名身著紅色運動服的滑冰運動員分為四組,以矯健的身姿滑過冰面,留下長長軌跡,軌跡上呈現出奧林匹克新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展現著全人類的共同夢想。空中,模擬高臺跳雪的發光人形,飛過冰雪五環。與此同時,豎屏影像上展現出多個專案的冰雪運動,共同呈現冰雪運動之美。6名旗手手執奧林匹克會旗入場。他們是中國不同時期優秀冬季項目運動員的代表——新中國第一位冬季專案世界冠軍羅致煥,中國首位奪得冬奧會男子專案獎牌的運動員李佳軍,實現中國花樣滑冰專案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的雙人滑選手申雪,中國首位冬奧會雪上專案金牌獲得者韓曉鵬,溫哥華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接力金牌獲得者張會,實現中國速度滑冰專案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的運動員張虹。44名來自河北阜平山區的孩子,用希臘語唱響奧林匹克會歌。歌聲中,奧林匹克會旗緩緩升起,同五星紅旗一道高高飄揚。在五環旗前,中國越野滑雪運動員王強和單板滑雪運動員劉佳宇、中國自由式滑雪裁判員陶永純、中國單板滑雪教練員季曉鷗,分別代表全體參賽運動員、裁判員、教練員及官員宣誓。大螢幕上,名為《未來的冠軍》的短片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蹣跚學步的小萌娃們成為冰雪運動的愛好者,雖然一次次跌倒、爬起,卻始終歡笑著面對挫折,輕鬆幽默的畫面令觀眾忍俊不禁。笑聲中,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出現在體育場內。他們手持閃閃發光的「白鴿」,自由歡愉地奔跑,從四面八方彙聚到體育場正中,組成一個心形,環繞在那片「大雪花」周圍。22時10分,取自奧林匹亞的奧運火種抵達國家體育場。本屆冬奧會火炬傳遞於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進行。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頤和園、八達嶺長城、大運河森林公園……奧運之火穿越古老與現代、連接歷史和未來,向世界展示著厚重而又充滿創新活力的中華文明。7名火炬手高擎火炬,分6棒,在體育場內進行最後的傳遞。曾連續11次獲得速度滑冰全國冠軍的「50後」運動員趙偉昌,在卡爾加里冬奧會短道速滑比賽中獲得1枚金牌、2枚銅牌的「60後」運動員李琰,在鹽湖城冬奧會上實現中國體育代表團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的「70後」運動員楊揚,男子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80後」運動員蘇炳添,在索契冬奧會上蟬聯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冠軍的「90後」運動員周洋,曾經創造輝煌戰績的中國運動健兒接力奔跑,贏得全場熱烈掌聲。最後一棒傳遞到兩位「00後」運動員——越野滑雪運動員迪妮格爾·衣拉木江、北歐兩項運動員趙嘉文手中。萬眾矚目下,兩名火炬手跑向「白鴿」環繞的「大雪花」,將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形成了這座由所有代表團雪花造型引導牌組成的主火炬。主火炬在奧運歷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絢爛焰火騰空而起,整座體育場頓時化為歡樂的海洋。這是14億多中國人民永難忘懷的時刻,這是冬季奧林匹克運動又一輝煌的瞬間。歷經6年多精心籌備,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響,中國人民以勤勞、勇毅和智慧,必將向世界奉獻一屆簡約、安全、精彩的奧運盛會。今夜,北京擁抱世界!今宵,世界矚目北京!出席開幕式的國際貴賓有俄羅斯總統普丁、柬埔寨國王西哈莫尼、新加坡總統哈莉瑪等共計近70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官方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賀一誠,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出席開幕式。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負責人等出席開幕式。 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及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和貴賓出席開幕式 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 中國代表團在開幕式上入場 北京冬奧會主火炬點火儀式

兩岸夫妻的胡同「新生活」

〔本報特約記者 張璿 賈釗報導〕留著略遮住額頭的瀏海兒,一身深色羽絨服和長褲,騎著電動車穿梭於胡同小巷,車筐裡放著剛取的快遞……要不是一開口的「台灣普通話」極具辨識性,很多人會把林宇陽誤認為是本地人。林宇陽來自台灣新北市,和西安姑娘王曼已結婚6年。兩年前搬進北京胡同,如今在他們看來這是「最正確的決定」。2021年,他們住進雍和宮附近的一個小院。林宇陽說,生活在胡同,他和北京傳統建築的距離更近了。家門附近融合了各國風味的餐飲,又剛好滿足了他日常生活的需要。「我是為愛進京。」王曼打趣道。這位31歲的西安姑娘,喜歡週末和丈夫在胡同探尋新奇的小店、品嘗咖啡、參觀美術館。夏天騎著自行車在胡同中穿行,讓她瞬間回憶起童年。2016年相識於台灣,他們的相遇「像是偶像劇的橋段」——在旅途偶遇、廈門相戀、西安婚禮、北京定居。「結婚是一個勇敢的決定,除了空間距離,也要克服性格和文化上的差異。」王曼說。「西安話和閩南語是兩種方言,我們常常要為兩方家庭互做翻譯。」王曼說,南北方的文化差異時常產生摩擦,但由於「三觀」一致,這些摩擦反而成為認識彼此的切口,久而久之感情更穩定了。64歲的黎硯平是這間胡同小院兒的房東,被王曼和林宇陽稱為「黎叔」。2015年翻修了房子以來,黎叔先後迎來20多位海內外租客。「每天和院裡的年輕人打交道,有時候互相分享水果和零食,生活很有趣。」黎叔說。婚後,王曼和林宇陽兩家人建立了微信群。雖然因疫情不能常回家,但兩岸家庭之間的聯繫和交流一直熱絡。「我告訴在台灣的家人,自己接種了疫苗,出門也很方便,他們可以放心。」林宇陽說,大陸的疫情防控讓他「很有安全感」。今年春節,兩人回到西安與家人團聚。在西安,這對夫婦和家人一起觀看了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談起開幕式中的「小萌鴿」,林宇陽說,他在台灣和海外的家人調侃他,「看看國家多重視你們,一『鴿』都不能少。」2019年國慶假期,王曼帶著爺爺奶奶重遊了台灣。在台灣花蓮的海邊,她拍下了兩位老人眺望太平洋的背影——每看到這張照片,林宇陽和王曼的記憶和情感就會閃回那片海岸,那也是他們相遇的地方。就像台灣民謠歌手胡德夫一首歌中寫的那樣:「最早的一個故鄉,最早的一件往事,是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