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3 月

春風送暖贈美食 彙聚兩岸同胞情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春風吐綠,草木初萌。植樹節(3月12日)當日,台灣「一心回鄉」集團聯合湖北省雷射行業協會,以「富貴牡丹 國色『添』香」為名,向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捐贈5000枚牡丹酥,供遊客們欣賞牡丹的同時,與牡丹酥來了一場春日約會。捐贈儀式中,糕點師傅講解了有關牡丹花的歷史傳說和健康飲食文化,還分享了牡丹酥精心製作的過程,遊客們驚歎牡丹酥的設計精巧 、口感不油膩,舉起手機、相機,將美食和牡丹花定格在美麗瞬間,紛紛打卡宣傳,並表示,在植樹節這個充滿綠色和希望的日子裡,不僅能品味到手工製作的台灣風味牡丹酥餅,還能深入瞭解牡丹文化,可謂「美食美景雙豐收」。據「一心回鄉」集團創始人李旭清女士介紹,2018年為遵循父親遺願,帶領著20餘名志同道合的台灣創業者,回到家鄉,紮根武漢黃陂鄉村,成立「一心回鄉」生態農場,推動生態農業、食品加工、農文旅遊三產融合及有機生活村模式快速落地,回饋故里,帶動當地鄉民增收致富。她說,「大陸是台胞發展的重要選擇,武漢黃陂的營商環境更為助力台企支撐起清朗廣闊的天空。我們選擇紮根黃陂,未來還將在這片熱土上,沿著品質至上的道路走下去!」據介紹,參與此次捐贈活動的協會、企業還在植物園共同植下常青樹,寓意產業長青、友誼長存,也將為漢台兩地企業深入交流、攜手合作,開闢牡丹花跨產業合作全新模式搭建平台。

澳台電商座談交流共慶新春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3月15日,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辦事處邀請在澳台商赴澳覓公司座談交流,共慶新春。澳覓公司是澳門最大的電商平台,去年成功上市,目前月銷售額過億。該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江海濤表示,期盼與台灣同業青年交流合作,將更多台灣產品引入澳門及大灣區。海協會駐澳辦主任王剛表示,今年是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30周年,海協會駐澳辦願秉持初心,為促進兩岸青年業者交流合作盡心盡力。澳門台商協會理事、粵港澳大灣區電子商會理事長翁振軒,澳門台商協會秘書長蔡經坦,中國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澳門丁旺婚慶旅遊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樹姵蓉,台胞投資人莊博文,橫琴粵澳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副會長林芯澤,澳門大聯合集團董事總經理蔡純絲,中葡產業文化交流促進會(澳門)會長華子鋒等兩地業者18人出席座談會。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山陵舉辦《中山陵——不朽的經典》圖片展

〔本報特約記者 黃豐報導〕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97周年紀念日當天,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山陵在武漢舉辦《中山陵——不朽的經典》圖片展,緬懷孫中山豐功偉績,傳承孫中山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精神。此次展覽共包括蜚聲中外的設計建造、中西合璧的陵墓建築和形神兼備的紀念空間三部分,通過百餘幅珍貴歷史圖片,展現了中山陵的設計建造過程,並對中山陵的建築特色及其附屬紀念建築進行了全方位解讀。據悉,中山陵由我國近代傑出的建築師呂彥直設計,平面呈警鐘型,暗含「木鐸警世」的深刻含義,表達了孫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警世遺訓。設計融匯了孫中山的思想精髓,歷史及藝術價值高,內涵豐富,體現了人文精神與近代建築藝術的完美結合,成為民國建築不朽的經典。

台灣青年重返大陸:「兩岸都是我的家」

〔本報特約記者 張雍培報導〕「大陸生了我,台灣培養了我,兩岸都是我的家。」來自台灣新北市的台灣青年楊蔭寬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坦言。楊蔭寬1982年出生於福建漳州,祖籍漳浦縣,12歲從福建前往台灣跟爺爺一起生活。後來,她畢業於台灣中華大學電子工程專業。 爺爺過世後,楊蔭寬決定回大陸開啟下半場人生。2017年,她和20多位台灣青年一起來到大陸創業,在廈門從事台灣鰻魚產品的銷售工作。「從我取名到我去台灣,奶奶都在影響著我的成長。」談及重返大陸緣由,楊蔭寬向記者透露,她很想念大陸高齡的奶奶。「我曾一直跟奶奶說,以後要幫她出一本書。可惜她年前離開了。」 重返福建的楊蔭寬,一下子就喜歡上當地幹事創業氛圍和文化、風情。她說:「這兩年也想回台灣看看,可惜因疫情的原因耽擱了。」「我非常喜歡大陸同胞的工作拼勁。」在楊蔭寬看來,大陸市場大,幹事氛圍濃,待人熱情,「我感覺我在大陸的未來有無限可能。」2019年,因「蒲燒鰻」產品銷售業績不佳,公司撤回台灣,所有台灣青年也跟著回台,只有楊蔭寬一人毅然留在大陸。「我的親戚在大陸,且大陸有市場,就算公司撤回台灣,我也可以繼續對接台灣工廠和大陸市場做貿易。」楊蔭寬說。在廈門期間,楊蔭寬努力拓展大陸市場,積累了不少人脈和資源。2020年初,楊蔭寬在漳浦親人的牽線下,嫁到漳州詔安過起了歲月靜好、夫唱婦隨的田園生活。「我覺得遇到對的人,就嫁到詔安來。目前我主內他主外,我在家裡做鰻魚食品行銷,我丈夫則承包幾十畝的大棚蔬菜基地,種植青椒。」楊蔭寬笑道。近年來,楊蔭寬十分關注大陸出台的系列惠台政策,對於漳州正在全面實施的「萬才聚漳」行動計畫很感興趣。「兩岸的文化習俗、風土人情都是一樣,尤其是大陸同胞對台胞非常熱情和支持。」楊蔭寬披露,未來想借助自己對兩岸熟悉的優勢,在詔安嘗試做文化創意產業或教育行業。「很多台灣青年對大陸充滿好奇,但因兩岸青年交流不夠,還存在一些觀點分歧。希望他們撇開固有觀念,有機會多來大陸交流。」楊蔭寬表示,將做一些有益於兩岸青年交流融合的事情,幫助有意願「登陸」的台灣青年瞭解大陸,實現他們更大的人生價值。

音樂老師拒盤查遭壓制逮捕 監察院糾正中壢分局

〔本報綜合報導〕桃園一名音樂老師去年因拒絕中壢警方盤查,遭當街壓制逮捕引發關注。監察委員15日表示,中壢分局為求績效,任由員警違反勤務紀律,也沒在案發後釐清法律適用,違失情節重大,提案糾正中壢分局。音樂老師詹慧玲去年4月22日在中壢火車站附近,遭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一名葉姓員警以「沒有見過妳、神色緊張」等理由盤查,詹慧玲質疑員警盤查的合法性,不願配合,並表示「你沒有權力問我,真的很蠢!」,卻遭員警施以柔道「大外割」當街壓制,並依妨害公務罪嫌逮捕;詹慧玲則認為警察濫權、執法過當也提起訴訟。雙方去年都獲檢方不起訴處分。監察委員林國明、陳景峻、蔡崇義15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葉姓員警在欠缺合理懷疑狀況下,任意攔查女教師,且未踐行告知程序、漠視受臨檢人異議,在雙方爭執時,不顧其違法執行職務在先,以詹女脫口「你真的很蠢」為由,就依妨害公務罪現行犯加以逮捕,違反警察職權行使法相關規定,不當侵害民眾自由權利。監委續指,調查後發現中壢分局為求查緝績效,任由員警違反勤務紀律,在自行劃定「治安熱點(區)」,隨機盤查民眾,又未落實教育訓練,導致少數員警僅憑個別主觀判斷執法,不當侵害人權;案發後分局也沒有釐清法律適用,違反比例原則施用手銬及腳銬、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在公眾得出入場所詢問犯罪嫌疑人,違失情節重大,因此提案糾正中壢分局,檢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