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4 月

6至11歲准接種半劑莫德納 家長怒「為何要孩子當白老鼠」

〔本報綜合報導〕本土COVID-19疫情迅猛,連續單日新增確診飆破千例,並出現國內首例兒童重症確診個案。衛福部食藥署17日通過授權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至11歲兒童,劑量為成人的一半,完整接種為施打2劑、間隔28天。從今年1月1日至4月16日止,18歲以下感染新冠肺炎共2208例,其中本土1761例,境外移入447例,當中2206例為無症狀或輕症,1例中症、1例重症,而重症個案為一名2歲男童,未接種過疫苗、無慢性病史,確診後出現急性腦炎合併多重器官異常,因病程進展非常快速、罕見與嚴重,是過去治療兒童上前所未見的案例,連日搶救仍出現憾事。再度引發兒童接種以預防感染要求。食藥署長吳秀梅17日表示,經審查莫德納疫苗在6至11歲兒童所進行的一項第二/三期臨床試驗結果,6至11歲兒童試驗組所誘發的中和抗體免疫原性結果,不劣於原療效試驗中18至25歲青少年及成人試驗組的免疫原性結果。安全性資料方面,兒童組除發燒的比例較成年組略高外,兩組發生不良反應的比例相近,大多屬於輕微、暫時性的不良反應。吳秀梅指出,經整體評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並考量國內緊急公共衛生需求,專家建議核准莫德納疫苗可適用於6至11歲兒童的基礎接種,用法用量為施打2劑,每劑0.25毫升(含50微克的mRNA,為成人劑量的一半),2劑施打間隔28天。但消息一出引發許多家長反彈,有人認為「六歲孩子打半劑,這劑量大人都不舒服了,小孩的狀況更令人憂心」、「為什麼要孩子當白老鼠」、「連美國都只給12歲以下打BNT,我們卻是要打莫德納」、「還是先觀望,很怕打了怎麼樣」。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會議召集人鍾飲文17日表示,根據包含歐盟、澳洲等與其他共30多國資料分析,6至11歲兒童接種莫德納半劑疫苗後,出現的副作用主要注射部位疼痛、發燒、咳嗽及喉嚨痛為主,至於家長最擔心的心肌炎、心包膜炎等嚴重不良反應風險部分,6至11歲兒童與12至18歲青少年相比,沒有風險較高的趨勢。

中選會拍板 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確定綁大選

〔本報綜合報導〕中央選舉委員會15日宣布,18歲公民權修憲案複決案投票日期,定於今年11月26日星期六,與111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同日舉行投票。立法院會3月25日表決通過18歲公民權修憲案,未來年滿18歲的中華民國國民,依法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以及被選舉權。後續將交由公民複決,這也是首次修憲案交由公民複決。中選會表示,就去年公投否決「公投綁大選」後,這次的修憲複決公投是否該與大選合併舉行,根據憲法修正案之複決案辦理投票期限,憲法增修條文第1條第1項已明文應於憲法修正案經立法院公告半年後,於3個月內辦理複決投票,前開辦理投票期限係屬憲法特別規定,爰不受公民投票法第23條第1項有關公民投票日定於8月第4個星期六,每2年舉行1次規定之限制。至於公民複決的門檻,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經中華民國自由地區選舉人投票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即通過。依照2020年大選,台灣有效選舉人數為1931多萬人,意即此次修憲案至少要有965萬人以上同意才會通過,難度相當高。

救鳳梨釋迦僅內銷達標 陳吉仲:已窮盡一切方法

〔本報綜合報導〕自去年9月中國大陸暫停台灣鳳梨釋迦輸入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祭出內銷、外銷、加工3手段因應。農委會主委陳吉仲11日表示,目前僅內銷達成目標,外銷和加工則未達到,「已經窮盡一切方法」,後續會再針對外銷及加工來努力。繼去年3月台灣鳳梨因防檢疫問題遭大陸暫停輸入後,9月下旬鳳梨釋迦與蓮霧也遭暫停。根據財政部上季公布的統計指出,今年1、2月與去年同期相比,鳳梨、釋迦及蓮霧3項水果出口金額年增率依序大減40.6%、85.9%及92%。陳吉仲表示,去年對岸禁止我鳳梨釋迦輸入後,已經啟動外銷、內銷、加工3支箭,目標內銷5000公噸、外銷5000公噸,以及加工3000公噸。據統計,目前內銷已促銷超過5000公噸,外銷已超過4000公噸,盼月底前達標5000公噸,加工則還未達3000公噸。陳吉仲說,鳳梨釋迦現在產地價格和往年相比有下跌,今年會全力透過冷鏈加工,讓年底採收的鳳梨釋迦順利出口,再加上鳳梨釋迦收入保險上路,預估4月底結算,會確保農民收入不得低於成本。陳吉仲坦言,農委會已窮盡一切方法,後續會再針對外銷及加工來努力。

本土確診將破百萬? 柯文哲:依南韓經驗可能700萬例

〔本報綜合報導〕本土確診病例連續幾日突破千例,台北市長柯文哲17日表示,累計確診人數破百萬還算很低的預估,南韓確診人數比重已逾30%,以台灣2300萬人口數來看,乘以30%的話就可能有近700萬人確診。北市府繼媒體事務組全體人員被匡列居家隔離後,中華智慧運輸協會(ITS Taiwan)代表團在13日下午至北市府拜會市長柯文哲、副市長黃珊珊,不過其中1人曾參與澎湖旅遊團,16日確診COVID-19,柯文哲及黃珊珊接獲訊息後隨即前往PCR採檢,結果皆為陰性,2人將居家隔離至23日,防疫會議等重要會議將如期進行,由柯文哲主持的則改為視訊,不影響公務。針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表示,本土確診累計破百萬例不是完全不可能,但強調防疫重點將轉變為減災,強化疫苗、藥物及輕重症分流,柯文哲認為,破百萬還算很低的預估,南韓確診人數到現在已經超過30%,台灣如果以2300萬人口來看,乘以30%的話就有690萬,快接近700萬人。北市18日起在信義區試辦,讓症狀輕微、有警覺心的COVID-19確診者居家照護。柯文哲說,會觀察疫情發展,如果上升速度沒有很快,行政區數量就慢慢加。至於中央將籌組快篩國家隊,柯文哲說,有槍砲子彈發給他們就用,中央給多少就多少,台北市還是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努力。

柯文哲酸「不想選舉才困難」 陳時中:又不是當思想犯在管

〔本報綜合報導〕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何時投入年底台北市長選戰備受關注,儘管陳時中保證「現在沒在弄選舉」,仍遭台北市長柯文哲酸「不談選舉容易、不想才困難」,陳時中17日對此再度回應,不至於管到這麼厲害吧,「又不是當作思想犯在管」。本土COVID-19疫情依舊嚴峻,北市已有約2.8萬名學生因疫情被迫停課,又碰上重要防疫物資「快篩試劑」被中央緊急徵用,導致地方庫存短缺,柯文哲直言,沒有子彈只有刺刀也要上陣;對於外傳陳時中將在6、7月卸下職務,專心拚縣市首長選舉,但疫情告急該如何交棒?陳時中保證「現在沒有在用選舉」,但遭柯文哲大酸,「不談容易啦!不想才困難,很多事情就是大家都心裡有數。」對此,陳時中說,政策上,以政務官而言,思考的是怎麼做對社會好,就他身為防疫指揮官而言,就是要把疫情控制住,能把減災做好,不管是藥物準備、疫苗的施打及輕重症分流等。針對柯文哲說「不談容易、不想才困難」,陳時中則笑稱,也不至於管到這麼厲害,又不是以前那個時候當作思想犯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