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4 月

桃花為媒 京台鄉親「雲端」話親情

〔本報特約記者 柴逸扉報導〕「劉大哥快看,這就是您認養的桃花樹,去年豐收產了600斤桃子。我們用這些桃子釀了桃花酒,做了黃桃罐頭,期待疫情過去之時您和鄉親們一起來平谷品嘗,來個一醉方休!」站在桃花林裡,北京市平谷區濱河街道建西社區居委會主任方彩芹向遠在台灣高雄的六龜區新發里里長劉俊麟發出了誠摯邀請。近日,「同根同源 兩岸共賞桃花」活動暨京台基層交流基地兩岸桃花園揭牌儀式以遠端連線方式在平谷區大華山鎮和高雄市美濃區同步舉行。京台兩地數百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活動中,北京市台辦向首個京台基層交流基地——平谷區大華山鎮叢海逸園授牌,並為「兩岸桃花園」「旺谷實踐基地」揭牌。歌曲《桃花戀》《桃花朵朵開》、平谷調大鼓《仙桃四季謠》、歌伴舞《桃花十裡相迎》……兩岸基層民眾一邊觀看與桃花有關的精彩節目,一邊欣賞著平谷桃花盛開、春光燦爛的景色,兩岸的活動現場歡聲笑語不斷,掌聲連連。「來,大家看鏡頭!」跟隨攝影師的口令,幾位台胞站在自己認領的桃樹前露出微笑,一起合影留念。大家表示,現在桃花開得很燦爛,希望到秋天時這些桃樹能結出累累碩果。看到平谷現場的幾位台胞能夠認領桃樹、欣賞桃花,遠在高雄的台灣民眾也表示,期待能夠到平谷現場目睹茫茫桃海。為了滿足高雄民眾這一願望,活動主辦方安排了特別抽獎活動:中獎的幸運台胞可以在疫情結束後參加北京遊。抽獎結束後,被選中的台胞在現場大聲歡呼,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多年來,我一直帶領島內基層民眾參加兩岸交流活動,感受到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愛。兩岸同胞是骨肉天親,相互之間越走越親。希望疫情結束後我們有更多更緊密的交流。」來自高雄的前民意代表侯彩鳳這樣表示。作為北京市平谷區重要的台資企業,旺旺集團已在平谷設廠近30年。活動現場,旺旺集團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林天良受訪時說,「旺谷實踐基地」是旺旺集團在北京搭建的京台基層交流基地,未來希望在各地陸續推廣,促進兩岸民眾交流。北京市平谷區台辦主任王金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京台多年的基層交流活動,兩岸民眾感情不斷累積加深,即使受疫情影響,兩岸同胞仍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交流。隨著「桃花」品牌活動的開展,未來平谷還將在精品民宿、現代農業、醫養結合等多個領域與台灣進行合作交流。

科技創新再貸款將向21家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

﹝本報特約記者 吳雨報導﹞記者4月28日從中國人民銀行獲悉,新設立的科技創新再貸款額度為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將向21家金融機構提供低成本資金,引導其向科技企業發放貸款,撬動社會資金促進科技創新。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科技創新再貸款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兩次,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金融機構。科技創新再貸款支援範圍包括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等科技企業,優先支援參與國家科技計畫專案企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關鍵產業鏈龍頭骨幹企業及上下游關鍵配套企業、參與組建創新基地平臺企業以及國家級科技園區內企業。

大陸啟動近年規模最大的珠峰科考

﹝本報特約記者 田金文報導﹞記者4月28日從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隊獲悉,「巔峰使命2022——珠峰極高海拔地區綜合科學考察研究」正在西藏珠峰地區開展,來自5支科考分隊的16個科考小組、共270餘名科考隊員參加。這是2017年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活動啟動以來,學科覆蓋面最廣、參加科考隊員最多、採用儀器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科考。據悉,此次珠峰科考將聚焦珠峰地區的環境變化,從大氣、水、生態、地表過程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察。科研人員將首次應用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圍繞西風-季風協同作用、亞洲水塔變化、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人類活動等重大科學問題開展研究。此次珠峰科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從海拔5200米到8800米搭建8個氣象站,其中4個在海拔7000米以上。8800米的氣象站一旦架設成功,將成為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動氣象站。此次科考將為認識珠峰地區大氣環境和冰凍圈變化獲取寶貴資料,並為極端環境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揭秘氣候變暖背景下珠峰極高海拔區環境變化規律,提出珠峰自然保護創新科學方案。

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開幕

﹝本報綜合報導﹞4月27日,首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大會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以「技能強國,創新有我」為主題,利用互聯網+展會的模式實現數位化、智慧化辦展,展示以大國工匠為代表的廣大職工的精湛技能和創新成果,為廣大高技能人才搭建交流平臺。大會通過線上3D VR展廳、全景「雲巡館」、直播「雲觀展」及「中國工人藍沙發」線上訪談等多種形式,搭建起場景共用、即時交流的「雲展會」。線下在深圳設置了1.8萬平方米的展廳,展示550多位各級工匠匠心築夢的風采,以及1300多項職工創新成果。這是一場向工匠致敬的盛會,他們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打磨、精進技術,助力工業製造的騰飛,用工匠精神支撐「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

誰才是台鐵的毒瘤

■ 資深媒體人 王尚智 5月1日的全台火車停駛,已經勢所難免,台鐵工會發起「勞動節不加班」,以抗議回應「台鐵公司化」的政府草案闖關。眼下全台灣大眾的交通權益,就此正式被押上「政治梭哈」的談判桌!梭哈是一種全押全上,輸贏愛恨死活擇一。這也將是「疫情危機」籠罩之下,第一個擾動甚至傷害全民生活福祉的具體事件,民眾最終會對誰「火大生氣」?政治效應尚且混沌未明。主要也因為「火車全面停駛」,多年來一直都是「狼來了」!每回交通部焦頭爛額的磋商協調之後,抗議總是屢喊屢停,火車也繼續日夜奔駛,繼續掩埋台鐵改革與民營公司化之間的矛盾拉鋸。台鐵工會向來對抗「執政黨」,但這次民進黨卻毫不手軟了,一邊繼續與工會協調陷入泥淖,另一邊卻在立法院直接企圖法案闖關,促成了這次全面停駛;同時行政院長蘇貞昌喊話「不要與衣食父母作對」,意圖將民眾可預期的不滿直接轉移給台鐵員工。說來台鐵公司化的爭議,確實真的很難解!數十年來都是糾纏至深的迷思,包括在「修法與員工權益、票價與公司資產處理」等等無數爭議中盤根錯節。兩年前「太魯閣號出軌事故」與前後多次的台鐵大小事故,終於推升了將所有台鐵管理問題「徹底解決」的共識與呼聲。然而公司化,真的是解決台鐵問題的唯一出路?但若不公司化,台鐵又能如何轉型?說來諷刺的是,在兩次「執政輪替」期間,民進黨派系早就標舉各種公司化的「改革」之名,已經陸續「端走」了許多公營事業納入私人囊中,卻唯獨台鐵沒人想碰!照理說鐵路交通作為「獨占、壟斷」市場,每天近百萬人要買票搭乘火車等同印鈔機,民進黨內竟會「無人垂涎」?事實上,即使「中油、台電」長期以來都有民進黨內派系人士意圖民營化、資產分拆、併購上市,多方努力遊說從不縮手,相較之下台鐵廣被視為「最難搞、最無利可圖」。雖說難搞,但說白了真正麻煩的也就是涉及台鐵員工權利的「千億債務」與「人事成本」!一旦可以切割處理,或由政府另外貼補埋單,轉型公司化之後的台鐵土地資產價值依然相當驚人!而這一切的政治奧妙皆在「台鐵公司化草案」今後將如何進行處置與切割。如今民進黨政府「強渡關山」的態度已經很明顯,台鐵工會處在被協調的守勢,沒有主動介入公司化草案條文內容,今後勢必開始會被「拿政府錢辦事」的民間團體、網軍側翼給層層抹黑了。台鐵工會倘若沒有做好「空戰」準備,政府大內宣必然會卸責且灌之以「歷史罪人」之名。大眾交通出行受到影響,民怨不滿是必然且直接的。針對這次勞動節停駛,媒體街訪民眾的反應對於台鐵基層員工「同情且支持」為多,認為「政府所逼」不在少數!顯示大眾民意依然深深認定政府與交通部才應該負全責!台鐵開出「不服從」的第一槍,子彈直抵民進黨的咽喉。長久以來苦苦經營的台鐵,始終也都是被「政治勢力、選舉考量」給掐緊咽喉!這些年眼看著最大收益被「高鐵」切走,所有上億車廂、千萬工程、百萬地方修繕標案,全都有綠營派系勢力關說介入;再加上不時派升「亂花錢買網軍、出書宣傳自己」的台鐵局長,社會大眾歷歷所見的毒瘤染指、荒謬可鄙全都在高層,而非台鐵基層員工!(轉載自王尚智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