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4 月

【話山論見】俄烏戰事何時結束 可能5月9日見分曉

■ 吳明杰 普丁已被迫面對俄軍侵烏挫敗的事實,並認知到必須劃下停損、結束戰事,隨後再藉談判逐步為結束這場失敗的戰爭架設可下的台階。這點從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的發言已可嗅到,因為他除坦承俄軍有重大損失外,還表示「俄軍將盡力結束這次軍事行動,希望在可見的將來達成目標,或是透過俄烏雙方談判實現。」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在兵力撤出基輔等北面戰線後,代表這場仗已打不下去。儘管俄軍宣稱將全力轉攻烏東頓巴斯地區,但俄國總統普丁很清楚,這場師出無名的對烏侵略戰爭已經輸了,特別是烏克蘭在西方源源不絕軍援下,久拖的消耗戰對俄極度不利,因而很可能在5月9日俄國慶祝二戰擊敗德國納粹的勝利日前結束對烏攻勢以劃下停損,避免烏克蘭在西方暗助下反撲還進一步拿回烏東和克里米亞半島,甚至搞到自己政權最後「被結束」。俄烏開戰已近一個半月,俄軍在拿不下烏國首都基輔又遭烏軍重創下,目前兵力已全數撤離基輔周邊的北方戰線。根據烏克蘭國防部4月8日公佈俄軍最新戰損統計,已有高達1.9萬名俄軍陣亡,多達150架軍機、135架直升機、112架無人機被擊落,坦克更被摧毀高達722輛之多,已超過俄軍這次部署約1200輛坦克的一半以上,俄軍兵力和裝備都折損嚴重。其中兵力部分,俄軍不僅已經有超過15名以上的將校指揮官陣亡,據美方和歐盟官員評估,整體俄軍攻烏兵力更已折損超過25%以上,也就是俄軍這次動用的高達120個營級戰術群(Battalion Tactical Group,BTG),在開戰才六週就已有29個BTG遭到擊潰無法作戰。俄羅斯國防部至今僅兩度公開俄軍死傷狀況,其中在3月25日只承認自2月24日對烏克蘭發動所謂的「特殊軍事行動以來有1351名俄軍死亡、3825人受傷。但根據美軍和北約保守評估,俄軍至少已陣亡1萬兵力以上,連俄國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都坦言,俄國確實已在烏克蘭蒙受「重大損失」,因此希望盡快結束這次軍事行動。兵力死傷嚴重、裝備和後勤補給缺乏……俄軍士氣低落無法再戰!無論是兵力死傷嚴重,還是裝備和後勤補給缺乏,俄軍士氣低落都無法再戰,如果不撤離基輔傷亡只會更加慘重,而這也代表普丁原本企圖奪取基輔的計畫已徹底失敗。但為了保留普丁顏面,佩斯科夫指俄軍從基輔州和切爾尼戈夫州撤退,是要在「烏克蘭和俄羅斯代表團舉行談判的同時展現善意」,但其實就是在自找台階下。不過,普丁另方面也在重整戰略和兵力部署,包括新任命這次負責入侵烏南的俄軍南部軍區司令德沃爾尼科夫(Alexander Dvornikov)為前線戰場總指揮後,並把俄軍撤離到白俄羅斯和貝爾格羅德州的殘餘部隊進行重整,再加上從俄國陸軍動員的6萬預備役,以及烏東6萬親俄叛軍,在重組兵力後仍可能全力猛攻頓巴斯地區及其他烏東區域。如果俄軍這回未受烏軍阻擋,則可能還順勢向西推進到聶伯河的第四大城聶伯羅,以奪取比原本頓巴斯地區更大的烏東地區。這方面,從近日俄軍開始以導彈空襲聶伯羅機場,甚至以聖甲蟲飛彈(北約代號:SS-21)襲擊烏東城市克拉莫托斯克(Kramatorsk)火車站等動作,可以看出其背後企圖。因而,普丁除要求俄軍全力拿下烏東頓巴斯地區外,也會要求俄軍持續對東南沿海的馬立波和赫爾松的烏軍反攻猛烈回擊,以鞏固從烏東到亞述海沿岸連結到克里米亞半島的陸上走廊,作為侵烏戰爭的最低目標和成果。目前的戰場情勢看來,時間對普丁越來越不利,因為這場仗越打俄軍的武器裝備越來越少,不僅坦克、戰機等主戰裝備戰損嚴重,飛彈也越打越少,特別是精準彈藥。俄軍近日動用的聖甲蟲飛彈,原已被伊斯坎德爾導彈汰除,但現在卻被從庫存中拿出來重新部署,還刻意用來魚目混珠謊稱烏軍以這型飛彈攻擊烏國平民,因為烏軍也擁有舊型的聖甲蟲飛彈。另方面,烏克蘭在西方陣營持續軍援下,飛彈和武器裝備卻越打越多。僅美國軍援部分到4月7日為止,在開戰後就已累計達17億美元,其中包含逾1400個刺針防空飛彈、逾5000套標槍反裝甲飛彈、逾7000種各式反裝甲系統、數百具彈簧刀無人機系統、逾5000萬發彈藥、4萬5000套防彈衣和頭盔、雷射制導火箭系統、美洲豹無人航空系統、夜視裝備、熱像儀系統及光學用具、商業衛星影像服務等。俄軍裝備在不斷損耗的情況下已失血越來越多,普丁應該知道,如果不想辦法止血或結束攻烏戰事,不要說後續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會敗得更慘,萬一烏克蘭在西方陣營背後軍援下越打越猛,甚至都有可能拿回頓巴斯地區甚至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權,屆時自己將會完全沒有台階可下。更明確的觀察指標,則是克里姆林宮已公佈俄國將在5月9日勝利日舉辦慶祝活動,而俄軍將如往年一樣舉行閱兵遊行,目前已計畫將動用1.25萬人、190輛坦克各式車輛、76架飛機和直升機閱兵,以慶祝擊敗納粹德國77週年。也就是說,普丁很可能會以拿下頓巴斯地區和烏南沿海的陸上走廊,作為發動這次親烏戰爭的對內政績,並在勝利日當天對內宣稱這次對烏克蘭「去納粹化」贏得勝利。當然,大家都知道俄軍早已在這場侵略戰爭中輸了,只有俄國內部在普丁的政治宣傳矇騙下還以為俄國贏了。縱然普丁想要在5月9日前結束這場侵略行動,但情勢發展不見得能如他所願,特別是俄軍這次在烏克蘭對平民犯下形同種族滅絕的戰爭罪行,已埋下烏俄間新一代的仇恨,雙方軍事衝突絕非能說停就停,是普丁政權結束這場侵略戰爭,還是最後自己被烏國聯合西方陣營結束?現都還難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就算普丁在烏克蘭戰場上收手,他和俄軍要付出的侵略代價,接下來才要開始浮現。

【社論】疫情愈加嚴重須未雨綢繆 降低重症與死亡率是重點

國內13日新增744例本土、189例境外移入,合計933例,確診已逼近1千。其中本土數還比去年三級警戒還多。台大醫師李秉穎警告,本土大規模爆發,兒童感染死亡數恐飆至百人。台灣於5日新增216例本土,首次突破今年200例關卡,接下來疫情連環爆,6日281例、7日382例、8日384例、9日442例、10日431例,11日新增439例,12日增加551例本土,沒想到13日直接新增744例本土,突破7百大關。疫情愈加嚴重,根據台大醫師李秉穎分析,如果本土疫情持續擴散的話,未來兒童感染將是很大的問題,如果保守一點,以死亡率千分之一來做計算,恐怕會有近百名兒童死亡。李秉穎14日接受節目專訪,被問到未來是否可能出現「上萬例確診」時,他坦言這得再比對國外資料,台灣的情況不一定會衝很快,雖然不一定,「但有可能。」並沒有把話說死。對於疫情6月是否會結束?李秉穎直言「困難」,因為新加坡或美國等國家,也都面臨很大的疫情,如果想要疫情曲線完全下降到正常,差不多要半年左右。如果台灣防疫無法「清零」,那麼對於與病毒共存的策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是否應該提早告訴民眾如何因應,免得到時措手不及。還有中央與地方政策不同調,民眾如何依循?我們都知道,防疫與經濟發展都須兼顧,要不然民生問題無法解決,物價一直飛漲,老百姓也受不了。感染人數也許只是一個數字,降低重症與死亡的比例才是重點,台灣疫苗完整接種三劑的比例過低,與12歲以下兒童無法接種疫苗的困境,才是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該正視的,每天報確診人數解決的了問題嗎?

再酸賴香伶「竟要黨主席公開道歉」 柯文哲嘆:小黨的悲哀

〔本報綜合報導〕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因用情緒性用語批評黨內幹部向立委賴香伶道歉,卻傳出柯文哲事後酸賴香伶「竟要黨主席公開道歉」。柯文哲說,這個失言被爆料出去,爆料文化要改進,更感嘆「這就是小黨的悲哀。」民眾黨中評會日前調查苗栗縣議員提名,認定有「關鍵瑕疵」,建議撤銷提名、重啟初選,柯文哲在黨政會議時質疑中評會「為什麼要查」,並將矛頭指向中評會主委、賴香伶辦公室主任林恕暉,說出「誰家的狗,自己回去管好」等語,賴香伶要求柯文哲收回用語並道歉。柯文哲回應,自己EQ不好、情緒管控不佳要改進,向賴香伶致歉。針對再酸賴香伶「竟要黨主席公開道歉」,柯文哲無奈表示,做一個小黨的悲哀,就是人手不夠,他坦言,自己講話失言,罵人當然不對,「我也知道,但是我以前罵人罵更兇,罵人已經失言,又被爆料出去,爆料文化也是要改進。」柯文哲說,理論上有規模的黨,應該要啟動危機小組,調查清楚到底罵了什麼,並做好沙盤推演,賴香伶會怎麼說、柯文哲要怎麼回應。結果本黨什麼都沒有,大家都太忙了,忙著在市政,賴香伶突然在臉書發文,他只好回應,賴香伶要說這些他都不知道,這是小黨的窘境,沒事先套好招,「我們會努力改進」。

傳陳時中7月投入選戰 林錫耀:北市不必太早翻牌

〔本報綜合報導〕外傳民進黨有意在7月時提名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陳時中坦言總統蔡英文跟他「沒有正式談過」;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13日表示,台北市充分反映「藍白要合還是要搶」的矛盾,因此影響到國民黨處理台北市提名的節奏,民進黨在北市的布局也應到最後再做決定較好,不必太早翻牌。媒體人邱明玉近日爆料,民進黨有意在7月時提名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至於衛福部長則由民進黨立委、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接任,若邱不願兼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則可能由台大醫師李秉穎接任。但傳前交通部長林佳龍日前在私人群組分享聯合報社論「幾萬人在隔離,陳時中卻在跑選舉」,黨內人士指出,顯見陳時中的去留必須及早決定,否則黨內將有異音。面對投入縣市首長選戰問題,陳時中說,防疫在他人生是很重大的任務,但也坦言民進黨內跟他聊過北市長選舉的人很多,大家都有聊過,總是碰面會聊;至於蔡英文有無與他談過?陳時中說,「沒有正式談過」,強調現在的心態就是「以防疫為重」。外界關切,陳時中曾提到就北市長選戰私下與林錫耀閒聊,林錫耀說,防疫優先,選舉事情一直不敢打擾陳時中;北三都與台中市由黨主席親自進行徵詢協調,連動性、複雜度與重要性都高,目前台北市藍白之間又想合作、又有票源重疊的問題,要合還是要搶,藍白內部很糾結,可能影響原來國民黨處理台北市提名的節奏,整個都往後延,本來民進黨就覺得在台北市到最後才來做決定比較好,不必太早翻牌。

黃國園黨部:桃園2周內會找出在地最強人選

(圖/翻攝自蔡忠誠臉書) 〔本報綜合報導〕國民黨桃園市長人選陷入空降與在地爭議,宣布參選桃園市長的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坦言曾想過「離開國民黨」;黃國園黨部主委蔡忠誠13日表示,最強人選需要在地耕耘才會被接受,相信2周內在地就會找出最強參選人。近日展開北桃通勤路的羅智強表示,因為跟桃園在地連結不夠,他透過此舉了解通勤民眾的感受,並與在地議員請益他們對於通勤、公共政策等看法,很感謝在地議員的陪同。至於有關離開國民黨的想法,羅智強苦笑說人心是肉做的,「自己好像變得很不受歡迎」,不可能完全沒感覺,但「就算要離開,我也不希望是在黨最弱的時候離開,也許等重返執政的時候再來思考」。蔡忠誠說,2022年桃園是重中之重,也是2024總統大選前哨戰,是兵家必爭之地,民進黨在桃園執政8年輸不得,國民黨在四大公投結果出來後,也有贏回來的企圖心。最近空降、在地二分法有些對立,他認為桃園鄉親也不是不能接受空降人選,只是政治人物要長期在地方蹲點有奉獻,在地深耕才有可能被接受,沒有連結、利用包裝或聲量是否可以轉換成選票,是個問號。蔡忠誠強調,在地沒有外傳的圍強計畫,不樂見羅智強與黨中央關係變得緊繃,這幾天也可以看到許多市議員陪同他的行程,羅走過的路讓往後的藍營空軍也能歸位。蔡忠誠說,桃園是族群融合共存共榮,這些就是在地力量,並非派系拉黨結派,提名要因地制宜,希望在3個在地立委中選出最強的參選人,相信提名之後陸軍與空軍就會整合展現最強戰力,藍軍在桃園還是值得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