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雜誌-試刊號第一期
."鯤龍"AG600水成功首飛.大陸5G終端芯片預計2019年上半年推出.世界強港-青島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城市印象-深圳"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發展奇蹟" 點此進入海峽兩岸雜誌頁面
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鯤龍"AG600水成功首飛.大陸5G終端芯片預計2019年上半年推出.世界強港-青島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城市印象-深圳"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發展奇蹟" 點此進入海峽兩岸雜誌頁面
〔本報特約記者 嚴續報導〕「口罩戴上,作夥抗疫。」「不要紮堆不要不老實,不要做人群中的絆腳石。」「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就沒有過不了的劫渡……」最近,幾段以防疫為題材創作的說唱短視頻刷屏兩岸朋友圈,結合閩南語和普通話的說唱讓人直呼過癮。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幾段「魔性」視頻的創作者之一陳柏源來自台灣,是華僑大學法學院大四學生。 「音樂能給人溫暖,同時,也希望借作品呼籲大家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陳柏源告訴記者,最近他和林佳偉、廖少堃等幾位來自閩南的音樂創作好友一起住在泉州市區的音樂工作室裡,一直關注著泉州抗疫情況,也積極參加當地組織的核酸檢測。面對疫情,醫護工作者和社區工作人員全力以赴,在做核酸檢測時,看到他們長時間地為大家服務,特別心疼。同時,陳柏源也希望通過接地氣的作品,呼籲大家積極配合,保持好距離和秩序。僅用了兩三天時間,陳柏源和夥伴們便完成了這幾段短視頻的創作。一經上線,就引起網友們的共鳴,網路點擊量快速破百萬。「這幾段說唱視頻讓我瞬間提神,也更能理解並配合防疫工作。」泉州市民張先生說,用這種方式宣傳防疫,容易讓人接受,也很解壓。陳柏源來自台灣台中,父親是台中市「義虎堂虎父爺將軍廟」的堂主,兒時他就從長輩口中得知自家祖籍在福建泉州。2012年,因為生性頑皮,13歲的陳柏源被媽媽送到河南嵩山少林寺學功夫,磨煉性情。兩年後,他一鳴驚人,獲得第十屆中國鄭州國際武術節銀牌。除了習武,《論語》《易經》等典籍也在少林寺平日的文化課中教授,中華文化的根從此深深紮在了陳柏源心裡。2018年,陳柏源考取了華僑大學。第一次回到祖籍地,他發現兩岸講的閩南語非常像,台中有媽祖廟,泉州也有,連家裡吃的麵線糊,泉州也滿大街都是。「這種感覺非常神奇,所以我有種衝動,想讓台灣的朋友知道,海峽的這一頭也有一個特別像家的地方。」在泉州,他嘗試著用閩南語創作了幾首以泉州為題材的說唱歌曲,沒想到在網路上意外「躥紅」。泉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歌曲《藍色絲綢之路》中,陳柏源唱道:「走在泉州的路上,回到最初的故鄉,有鄭公保護啊,我的絲綢之路啊。跟著步伐,喜歡的話就住下,這裡是讓國富的藍色絲綢之路啊……」陳柏源告訴記者,因為他的家族從清朝就遷徙到台灣,年代久遠,家譜與大陸祖祠的族譜一直沒有對接上。在泉州,他參觀了中國閩台緣博物館,看到裡面一本本承載著兩岸遷徙歷史的族譜,他也趕緊從台灣複印了自家的家譜,並委託晉江市台聯幫忙尋根。「其實,這也是我父親的心願。我希望能夠真正瞭解自己家族的根脈所在,完成父輩的心願。」目前,陳柏源創作的閩南語說唱歌曲《越來越好玩》在台灣KTV點播排行榜上已躍居點播量第二名。「用說唱的方式給大家帶來正能量是我的初心。」陳柏源說,「現在我已經回到原鄉泉州,也希望能用歌曲吸引更多台灣年輕人回到祖籍地走走看看,因為這裡曾是祖先生活過的地方。」
〔本報特約記者 嚴續報導〕33年前,方素珍和幾位兒童文學出版界人士開啟了一趟兩岸童書界的「破冰之旅」,他們到上海拜訪陳伯吹,喝到了「師母煮的綠豆湯」;之後又到北京拜訪冰心,一行人中年紀最小的方素珍得到了「世紀老人」冰心輕輕的一個臉頰吻。進入20世紀,大陸童書繪本行業飛速發展,方素珍的作品成了「香餑餑」。她的童詩《明天要遠足》被收錄進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她在大陸出版的首部繪本《我有友情要出租》成為中國首部銷量突破150萬冊的原創繪本,穩居中國原創繪本暢銷榜第一名。 方素珍等台灣作家1989年到大陸交流,先後到了合肥、上海、北京。 方素珍因為疫情已有兩年多沒有來大陸,但她在網上追《導演請指教》《開端》等大陸熱播綜藝和劇集,與大陸同行保持密切聯繫,合作出版的工作也從未中斷。南京康軒文教集團創立的首屆「小康軒繪本獎」去年12月頒獎,其中設立了一項以她名字命名的「花婆婆方素珍特別獎」。近日,方素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她這兩年更多地在做閱讀推廣,但創作、翻譯工作也沒有停步,近期還與大陸出版商合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楊柳青木版年畫」創作繪本故事,用她最擅長的方式,繼續給孩子們撒播閱讀的種子。 方素珍在兩岸童書出版界都是很受歡迎的「金牌作家」。 方素珍的很多繪本都是從孩子的視角探討不那麼「天真懵懂」的話題,比如《媽媽心·媽媽樹》探討孩子和母親的分離焦慮和單親家庭,《我有友情要出租》講的是如何應對孤獨,《募捐時間》是汶川地震後方素珍對於精神支持的思考,《玩具診所》和《外公去上學》關注「銀髮族」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外公去上學》的人物原型和故事細節都來自方素珍陪伴父親走完人生最後六年的經歷,老人的孤獨、抑鬱症與「老小孩」式的倔強讓她心力交瘁又心疼,也讓她開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麼,讓每個人都終將迎來的晚年生活可以過得更加愉快,也更有尊嚴。最近,方素珍正在與大陸出版商合作一個與非遺相關的繪本,圖畫部分將以楊柳青年畫的形式呈現,她負責改寫《白蛇傳》《西廂記》等傳統故事的文本。「因為比較偏兒童讀物,就不可能有太多情情愛愛的語言,要『道是無情卻有情』,站在兒童本位去描寫為什麼大人們要這麼辛苦地愛來愛去。」
〔本報特約記者 龔常報導〕「船來船往海面上,海鳥逐著海波浪。你我見面是笑容,原來他鄉是故鄉……男兒志在四方,原來咱攏是同祖公。」十多年前,電視劇《船來船往》熱映,一段廈金航線開通、兩岸「三通」的歷史,在兩岸觀眾面前徐徐展開,同名片頭曲被廣為傳唱;十多年後,在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360周年之際,歌曲《船來船往》將被拍成音樂MV,以再度喚起兩岸刻骨銘心的記憶,增進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親的情感。 據瞭解,《船來船往》音樂MV已進入拍攝尾聲,由廈門市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海峽線上有限公司(台海網)、廈門文廣影音有限公司、廈門市鋒林原創音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廈門市鄭成功研究會、廈門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廈門市新經濟企業家聯合會、廈門市原創音樂文化發展協會聯合發起創作。伴隨著動人心弦的音樂與精美的MV畫面,鄭成功收復台灣,兩岸風雨同舟、悲歡離合的往事,仿佛歷歷在目。《船來船往》由台灣「閩南語音樂教父」林垂立創作完成。淺淺的台灣海峽,隔絕不了華夏兒女的故土之思,更阻斷不了兩岸和平統一的歷史步伐。屹立於鼓浪嶼的鄭成功巨型雕塑,面朝大海,盼歸同胞。作為在陸台商代表,廈門台商協會會長吳家瑩對於此次兩岸共創音樂MV《船來船往》之舉,頗為感動。「前有鄭成功收復台灣,奠定了兩岸之間的血緣關係;後有金廈『小三通』開放,承載血濃於水的兩岸一家親。大陸的政策一直向台商台胞釋放利好,基本實現了兩岸同胞同等地位。這次通過音樂MV,重新喚起兩岸的共同記憶,我對於未來兩岸交流充滿期待。」「此次兩岸合力創作推出音樂MV,不僅用音樂連接兩岸情感橋樑,也表達了期昐兩岸和平統一的願望。」廈門市海峽同根藝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學明表示,「民俗文化屬於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兩岸的文化交流有利於增強兩岸同胞的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凝聚力。」為此,公司不僅出品了大量兩岸原創歌曲MV,還積極協辦閩南語原創歌曲歌手大賽,參與製作戲曲電影《阿搭嫂》等。「兩岸交流成果來之不易,我們希望盡綿薄之力,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事業的發展,為兩岸文化文流做出更多貢獻!」
〔本報特約記者 邊巴報導〕連日來,西藏阿里地區改則縣出現大規模藏羚羊聚集現象。據改則縣林業和草原局估算,目前聚集於此的藏羚羊將近一萬隻。如此規模的藏羚羊聚集比較少見,場面壯觀。這與西藏生態持續向好、保護成效、棲息地安全等分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