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8 月

與世界說

《流浪地球》導演郭帆。 中國乒乓球隊隊長馬龍。 《與世界說》作為一檔展示中國大陸青年的系列節目脫穎而出!我們曾與《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一起仰望星空,也因中國乒乓球隊隊長馬龍取得的成就而備受鼓舞。我們一同見識了愛國CG畫師烏合麒麟「以筆為劍」的風采,在中國天眼總工程師姜鵬的指引下聚焦光年的探索,我們在建造火神山醫院的突擊隊隊長肖帥的帶領下見證了中國速度在張曉龍的指導下感悟中國禮儀的博大精深。時隔一年,期待已久的《與世界說》第二季重新回歸!我們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從節目形式、內容形式、節目內容、舞美設計等方面都進行了創新。新一季緊緊圍繞「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彙聚青年發展共識」的主題,全新引入「世界青年代表團」模式,增添了「海外青年連線互動交流」的環節,傳遞中國聲音的同時形成思想文化交流,突出中國青年正能量形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節目現場。 奧林匹克是一種人生哲學,正如奧林匹克憲章說的那樣,「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體育精神的核心並不是「競爭」而是向世界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體育無國界你只需要做你自己享受比賽結果就像一份額外的禮物在奧運會決賽中每個人都是冠軍因為每個人都完成了自己最好的動作雖然結果很重要但是運動員探索自己的極限更有意義我想呼籲全世界和我一樣的年輕人將體育精神的力量推廣給全人類!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創造明天7月21日,世界青年發展論壇在北京開幕,主題為「促進青年發展、塑造共同未來」。習近平主席在給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的賀信中,深刻指出「青年代表希望,青年創造明天」,「中國始終把青年看作推動社會發展的有生力量,鼓勵青年在參與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中展現青春活力」,希望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成為世界青年助力全球發展、全球共促青年發展的重要平臺,為世界人民團結發出青年之聲,為全球發展進步注入青春之力。青年朝氣蓬勃、孕育希望,人類的明天靠青年創造,世界的未來由青年書寫。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收穫了9金4銀2銅15枚獎牌,首次躋身金牌榜前三名,這也是中國參加歷屆冬奧會以來取得的最好成績。賽場上,中國冰雪健兒取得歷史性戰績;賽場外,三億名民眾參與冰雪運動,將為冰雪運動開啟全新的時代。 中國首個單板滑雪冬奧冠軍蘇翊鳴將通過全英文的演講方式,分享自己對單板滑雪運動的熱愛與執著,向世界傳遞熱愛的力量。 17歲的小將蘇翊鳴在北京冬奧會上更是一鳴驚人,收穫一金一銀,成為了中國冰雪的新偶像,他用實力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無論滑雪,還是學習英語,蘇翊鳴都讓我們覺得勤奮也是一種天賦。談到他自學英語的初衷,蘇翊鳴告訴我們:「4年前我才開始說英語的,因為我的教練是日本人,而我是中國人,他不會說中文,為了可以和教練在訓練中有效交流,我嘗試著在空暇時間自學英語,現在也在學一些日語。」本次,蘇翊鳴選擇全英文演講的方式對他自己而言也是一種挑戰,他展現了中國青年的「青春之力」。在《與世界說》的舞臺上致力於讓世界聽到中國青年的聲音,超越時空距離、語言障礙、文化差異,為世界各國青年架起一座溝通交流、互鑒互融的橋樑。「我要參加北京奧運會!我想成為奧運冠軍!」2月15日,在首鋼滑雪大跳臺上,蘇翊鳴憑藉182.50分的成績贏得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的比賽的冠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蘇翊鳴冬奧會奪金。 賽後蘇翊鳴難掩激動,他說:「這是最好的18歲生日禮物,我做到了,非常感恩。」 他的成功離不開天賦、努力、伯樂、堅守、機遇以及家人的陪伴。「體育確實需要天賦但只有天賦是不夠的 」出生在冰雪資源豐富的吉林省,由於父母也偏愛單板滑雪運動,4歲的蘇翊鳴就開始和父母一起上了雪場,一開始蘇翊鳴的父母只是想讓孩子有一項自己的愛好,幫助孩子變得獨立,但慢慢的發現,小蘇翊鳴在單板滑雪上十分有天賦,沒多久就可以熟練換刃並在中高級雪道上自如馳騁。不幸的是,在他六歲的時候,發生了一次意外,在滑雪中不小心被人撞倒造成股骨骨折。那時候蘇翊鳴的父母就告訴他:「寶貝,我們不能因為這次挫折就放棄單板滑雪,不是因為我希望你在滑雪上有多大的成就,而是不希望你因此有退縮的想法和意識。」蘇翊鳴說:「父母作為我第一任老師,提到我對單板滑雪的熱情和投入,他們就是最好的榜樣,他們從小就教會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永不言敗,更是一直尊重和支持我的選擇。」 「在冬奧會結束後,很多人都稱我為『單板滑雪神童』,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體育確實需要天賦,但只有天賦是不夠的,如果你想成為一名頂級的職業運動員,最艱苦、最專業的訓練是關鍵。 」愛是人類的共同語言奧林匹克是一種人生哲學,正如奧林匹克憲章說的那樣,「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並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體育精神的核心並不是「競爭」而是向世界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體育無國界你只需要做你自己享受比賽結果就像一份額外的禮物在奧運會決賽中每個人都是冠軍因為每個人都完成了自己最好的動作雖然結果很重要但是運動員探索自己的極限更有意義我想呼籲全世界和我一樣的年輕人將體育精神的力量推廣給全人類!

粵台優秀青年學生走進大潮汕 共聚中華情

〔本報特約記者 張玲報導〕日前,由孫中山基金會舉辦的「天下為公.兩岸行」2022粵台優秀青年學生修學行走進汕頭,來自粵台兩地的近90名師生參加了本次活動。在汕期間,粵台優秀青年學子們先後參觀了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汕頭僑批文物館、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中央紅色交通線舊址(汕頭站)以及南澳縣等地,近距離感受汕頭市開埠文化、華僑文化、紅色文化的發展與傳承,深入瞭解汕頭經濟特區發展成就,並圍繞加強兩岸合作開展交流。據悉,「天下為公.兩岸行」粵台優秀青年學生修學行活動已經連續舉辦14屆。此次修學行主題為「領略嶺南風共聚中華情」,將參訪潮汕地區孫中山革命活動舊址,探尋孫中山三蒞潮汕的革命足跡,參觀瞭解潮汕地區歷史文物,體驗當地民俗文化和民間工藝,並舉辦以嶺南文化、兩岸交流為主題的兩岸青年研討會、聯歡會等。

長城采風 燕趙擷英——兩岸師生同遊河北

〔本報特約記者 崔嘯行報導〕「第四屆兩岸未來媒體人河北長城文化采風暨微視頻創作」交流活動日前落下帷幕。此次交流活動為期9天,由河北省委台辦、河北省教育廳、河北傳媒學院及張家口、承德、唐山市台辦共同舉辦。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暨南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的台灣學生和河北傳媒學院新聞影視專業類師生共30餘人,在張家口、承德、唐山三市遊覽采風。張家口市的大境門長城,承德市的金山嶺長城,唐山市的喜峰口長城、潘家口長城、白羊峪長城,都留下了兩岸傳媒學生的足跡。「在河北,台灣青年們感受到了山河的雄偉壯觀與歷史的源遠流長。」暨南大學台灣同學會副秘書長池麗鈴說。河北省委台灣工作辦公室主任魏四海介紹,萬里長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河北省已連續舉辦四屆長城文化采風活動,該系列活動已成為冀台交流的重要品牌。為增加活動的知識性、體驗性和趣味性,主辦方還組織了微視頻創作競賽。中國傳媒大學的台灣學生黃羚善表示:「我們記錄了台灣青年奔赴長城的故事,影片中還融合了組員的戲曲才藝,傳統戲曲元素的加入大大提高了作品的完整度。」「長城是一種象徵,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記憶和精神脊樑。海峽兩岸,同根同源;精神相通,血脈相連。不論我們走到哪裡,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段話來自暨南大學和河北傳媒學院學生共同創作的微視頻《長城——民族的脊樑》,講述了長城文化在新時代的意義。在崇禮,古老的長城在今年邂逅了北京冬奧會。在國家跳台滑雪中心,來自暨南大學的台灣學生傅繼嫻在「雪如意」腳下感慨道:「之前在電視上看冬奧會就覺得很震撼,現場遊覽更體會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期間,兩岸學子還參觀走訪了以剪紙文化著稱的蔚縣、涿鹿縣中華三祖堂、承德避暑山莊、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等,充分領略河北自然風光與人文底蘊。「活動行程豐富,兩岸同學合作很愉快,我們還約定了之後去台灣的旅行。」河北傳媒學院學生張家琪說。暨南大學的台灣學生花梓榕表示:「難忘今年夏天,真實感受到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還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在河北留下了快樂記憶。」

中歐國家深陷能源危機恐難過冬 歐盟「抗俄援烏」飽受考驗

■本刊資料室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仍然如火如荼,而且在歐洲大陸引發一場能源供應與經濟的危機。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分析指出,歐洲今年冬天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天然氣供應緊縮與價格飆漲,以及隨之而來的經濟衰退,幾個中歐國家首當其衝。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經濟學家巴普提斯特(Simon Baptist)指出,全球經濟的榮枯很少會由一個人決定,但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一個人就足以決定歐洲經濟是淺層抑或深度衰退,而且後者越來越有可能。為了「懲罰」歐洲各國對烏克蘭的支持與援助,俄羅斯已將它對歐洲天然氣的供應量砍到只剩20%,歐盟各國也緊急推出「減少天然氣消耗15%」的應變計畫。EIU分析師根據各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倚賴、能源來源組合、尋求替代來源的能力,評估各國承受的直接衝擊,發現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與奧地利的情況最嚴重。「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更將難逃嚴重經濟衰退。EIU也分析俄羅斯「斷氣」的次級效應,顯示許多國家雖然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比重並不高,但整個區域能源短缺引發的價格飆漲,會讓通貨膨脹更加惡化。最受影響的國家除了中歐5國,還包括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英國、愛爾蘭。三重衝擊:能源短缺、通膨惡化、德國經濟衰退外溢效應能源短缺加上通膨惡化,歐盟今年將深陷經濟衰退,27個成員國每一個都會受到影響。「減少天然氣消耗15%」計畫的細節與行動方案還沒有敲定,爭議叢生。成員國之間的「能源分享機制」也是知易行難,各國會爭奪選擇有限的天然氣替代來源,例如阿爾及利亞與亞塞拜然。EIU預估幾個中歐與東歐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在2022至2024年間將每年衰退2%至3%,2023年最不樂觀。德國已經將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比重從55%降到35%,但仍是曝險最高的國家,原因在於工業規模龐大、缺乏處理液化天然氣(LNG)的基礎設施。中歐幾個內陸國家將承受三重衝擊:能源短缺、通膨惡化、德國經濟衰退外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