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8 月

全球每年127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 民團號召青年淨灘趣

大小志工不畏豔陽,努力恢復大海原本的樣貌 因應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及海洋廢棄物問題帶給全球的影響與衝擊,許多團體紛紛站出來響應節能減碳、處理海廢問題保護地球。然而捍衛環境議題不僅是企業、社區等責任,也是世界公民的義務,山達基教會認為更應該從小教育起。在國際青年日前夕,號召教會青年志工一同捲袖至西子灣淨灘,還給大海一個乾淨的場域。根據英國研究顯示全球每年約有127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其中94%沉入海底,海面上的垃圾僅占全部的6%,如此龐大的海漂垃圾,已經嚴重影響全球海洋的生物,若持續這樣下去在2050年海洋垃圾將比魚多。近年來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烈,淨灘活動、減碳速度卻不及製造出來的垃圾。教會人道計畫辦公室副主任涂少葳表示,創始人L.羅恩 賀伯特著作的《快樂之道》一書提到,有關環境保護的理念是目前社會所需的。讓青年志工一起為這個地球盡一份心力,並從小培養愛護環境的觀念,使大自然永續生存,減緩環境的惡化情況從自己開始改變。活動一共有20多位志工以實際的行動來展現愛護大海,每個人手拿著夾子,用心察看撿拾沙灘上的垃圾。短短一小時內,便撿拾到許多竹筷、塑膠袋、菸蒂、飲料罐等各樣廢棄物。參與的青年志工鄭宇婷表示,參加淨灘活動,對我來說相當富有教育意義,原本看到海灘都是垃圾,但經過大家努力撿拾後,大海恢復了自然面貌,真的很開心。小五生陳昱齊淨灘完後開心地說:「我們不僅要和別人和平共處,也要和大自然維持好的關係」。 淨灘前先為青年志工們進行教育

陝西周至:煙火巷子點亮夏日「夜經濟」

〔本報特約記者 劉瀟報導〕夜幕降臨,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水街煙火巷子燈火璀璨,街區裡的特色小吃、傳統手工藝和非遺文化展演等活動吸引遊人駐足。西安市周至縣南依秦嶺,北臨渭河,當地依託山水相依的自然資源積極打造文旅融合專案。近期,隨著西安市持續出台各項措施推動夜間經濟、戶外經濟,周至多個景區及鄉村旅遊點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消暑納涼活動,刺激消費,推動鄉村振興。

第十四個「全民健身日」:讓健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陝西省咸陽市 河北省張家口市 〔本報綜合報導〕今年8月8日是大陸第十四個「全民健身日」,各地紛紛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日」主題活動。從發放體育消費券,到舉辦跑步、羽毛球等群眾性體育賽事,再到組織龍舟、空竹等民俗表演,豐富多彩的活動點燃了人們的健身熱情,引導更多群眾在運動中揮灑汗水、感受快樂。中國體育博物館(中國奧林匹克博物館)特邀多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助陣全民健身普及推廣,共同感受體育文化、暢享運動快樂。北京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啟動「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面向群眾免費或低收費開放體育場館,吸引不同年齡段健身愛好者共計7000餘人次參與。

距今約2700年 江蘇沿海地區首次發現麥類遺存

〔本報特約記者 金鳳報導〕小麥是中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它於一萬年前起源於西亞地區,在5200年前進入中國。但是,它是何時向東南傳播、融入以水稻為主要糧食作物的江蘇沿海地區的,此前一直成謎。8月8日,記者從南京師範大學獲悉,該校聯合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等中外研究機構對江蘇鹽城大同鋪遺址開展植物考古的綜合研究時發現,距今2700年左右,江蘇沿海地區已有小麥、小米、黃米。伴隨著麥類和粟黍農業的進入,江蘇沿海地區逐漸形成了稻—旱混作的農業模式。該論文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科學前沿》發表。

首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頒獎

〔本報特約記者 王鵬報導〕首屆中國播音主持「金聲獎」頒獎典禮日前在北京舉行,20位播音員主持人獲頒該獎。據悉,20位獲獎者中,包括優秀廣播播音員主持人10名,優秀電視播音員主持人10名。頒獎典禮通過《那些令人難忘的時刻》《那些讓人溫暖的笑臉》《那些多彩的文化》《那些前行的動力》等四個篇章,運用短片、歌舞等形式,展現播音員主持人在重大時間節點,用聲音描繪波瀾壯闊的時代畫卷;講述播音員主持人以飽含深情的話語,報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此外,頒獎典禮還設置了「致敬環節」,通過重溫影像記憶的方式向老一輩播音員主持人表達了深情敬意。頒獎典禮於8月8日20:20在北京衛視、芒果TV首播,8月9日起在部分省級衛視頻道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