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8 月

福廈高鐵,又有新進展!

8月4日,福廈高鐵安海灣特大橋無砟軌道鋪設完工。 8月4日,福廈高鐵安海灣特大橋無砟軌道鋪設完工,取得高鐵無砟軌道施工重大突破。據瞭解,安海灣特大橋是我國首座高速鐵路無砟軌道跨海大跨斜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境內,連接晉江市與南安市,全長9.46公里,其中跨海區段全長1.56公里。安海灣特大橋是福廈高鐵全線三座跨海灣大橋之一,主跨300米。 安海灣特大橋是我國首座無砟軌道跨海大跨斜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境內。 中國鐵建大橋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無砟軌道指採用混凝土、瀝青混合料等整體基礎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軌道結構,又稱作無碴軌道,是當今世界先進的軌道技術,具有平順性好、穩定性佳、使用壽命長、耐久性高、維修工作少等特點。安海灣特大橋主樑採用有效氣動措施,減少了複雜風環境下的風致振動,滿足了跨海大橋通行高速鐵路列車的技術要求。「安海灣特大橋實現時速350公里高鐵列車跨海過橋不減速,駛過650米主橋用時不到7秒。」大橋施工負責人邢天明說,鋪設無砟軌道對施工工藝、沉降控制等要求極高,安海灣特大橋「大跨」又跨海,且無砟軌道「上橋」沒有參考先例,因此面臨巨大的技術挑戰。 安海灣特大橋是我國高鐵建設中首次在跨海斜拉橋中鋪設無砟軌道,實現高鐵列車跨海過橋不減速。 同時,無砟軌道的鋪設施工,面臨主橋樑體因溫度和荷載的變化導致梁面高程測量資料變化明顯的問題,因此「如何測量控制無砟軌道定位」成為最大的技術難題。安海灣特大橋總工白昌傑介紹,該項目在主橋區段安裝多種感測器,對不同溫度、不同時段下的橋樑變形資料進行監控,經過多次分析驗證,最終採用「相對高程」測量資料進行無砟軌道精調施工,一舉攻克跨海斜拉橋無砟軌道測量難題。據悉,福廈高鐵是國內首條跨海高鐵,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277.42公里,建成通車後,福州至廈門行程縮至1小時內,為打造福建沿海「一小時經濟圈」提供強勁動力。 福廈高鐵建成通車後,福州至廈門行程縮至1小時內,為打造福建沿海「一小時經濟圈」提供強勁動力。

七夕放河燈

〔本報特約記者 謝尚國報導〕8月4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古鎮舉辦「七夕河燈節」,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感受傳統民俗魅力。夏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節,又叫乞巧節、女兒節,是民間鵲橋會節日,人們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鵲橋,便在人間河流放燈,讓牛郎認路快步與織女相會。宋代以後不少文人詩文中有此記載。

《聲生不息.港樂季》圓滿收官

〔本報特約記者 牛夢笛 吳瀟怡報導〕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推出的音樂綜藝節目《聲生不息.港樂季》日前圓滿收官。這檔由國家廣電總局網路視聽司、港澳台辦公室等多家部門聯合指導製作的音樂綜藝節目,不僅喚起觀眾的「回憶殺」,更唱出了港樂史,讓人們從中聽到了濃濃的中華情。節目的播出掀起了一股「港樂潮」。《海闊天空》《千千闕歌》等全場大合唱曲目以情懷刷屏。據悉,節目多期取得CSM大陸網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第一,累計觀眾規模近1.5億人;在香港特區穩居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第一位,平均每場有超過118萬名香港觀眾觀看。《聲生不息.港樂季》在海內外產生了巨大影響,被稱讚為「大灣區文化融合風向標」。

首屆北京動畫週啟動

〔本報特約記者 徐婧報導〕8月4日晚,首屆北京動畫週啟動儀式暨2021年度國產電視動畫推優發佈活動在京舉行。據瞭解,首屆北京動畫週於8月4日至9日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以「百年動畫 悅『動』北京」為主題,從線上、線下兩個維度,圍繞百年經典、輝煌十年、動畫新生代、北京特色、國際視野、產業推動、數位未來和特別單元8個版塊,舉辦啟動式、動畫論壇、動畫展覽、動畫展映、動畫市場、動畫人才、特別策劃和閉幕活動等,並覆蓋大陸20餘家電視頻道和主流網路平台數百場展播。首屆北京動畫週突出百年、動畫+、產業推動和國際化4大亮點,旨在通過6天8大板塊、40多項異彩紛呈的活動,著力打造成為原創精品孵化平台、產業資源聚集平台、人才培育提升平台、評優推優支撐平台、傳播推廣服務平台、國際交流合作平台,推動建立促進動畫高品質發展的生態體系。

助力「雙碳」,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發射成功

〔本報特約記者 張建林報導〕2022年8月4日11時08分,由航太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抓總研製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世界首顆森林碳匯主被動聯合觀測遙感衛星正式服役。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科研星之一,能夠實現對森林植被生物量、氣溶膠分佈、葉綠素螢光的高精度定量遙感測量。該星將廣泛應用於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陸地生態和資源調查監測、國家重大生態工程監測評價、大氣環境監測和氣候變化中氣溶膠作用研究等工作,同時支援高程控制點獲取、災害監測評估、農情遙感監測等需求。據悉,該衛星獲取的全球森林碳匯資料,將轉變傳統的人工碳匯計量手段,提高碳匯計量的效率和精度,顯著提高大陸陸地遙感的定量化水準,為大陸「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的遙感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