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8 月

2022亞太國際智能裝備博覽會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張進剛報導〕2022亞太國際智慧裝備博覽會於8月3日至7日在青島城陽區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來自30餘個國家及地區的4000餘家參展商帶來了最新的智慧製造裝備及應用解決方案,幫助當下更多的製造業企業加強數位化、智慧化建設,為製造業行業振興發展提供「新引擎」。亞太國際智慧裝備博覽會(簡稱「APIE」)以智慧製造為核心,彙集數位化工廠、工業互聯網、工業自動化、機器人、動力傳動、智慧物流裝備技術、包裝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等板塊,全面展示面向行業應用的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盛會。同期舉辦第 25 屆青島國際機床展覽會、2022 第 19 屆亞太國際塑膠橡膠工業展覽會及 CJK 第五屆中日韓智慧製造大會,聯動打造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工業聯展。

從台東到福州永泰:兩岸慢食文化節活化產業助鄉村振興

〔本報特約記者 鄭江洛報導〕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的長慶鎮中洋村,最近熱鬧非凡:在一片長勢喜人的花生田間地頭旁,器樂演奏、武術表演輪番上陣;燈光下,一場兩岸慢食文化節在這裡拉開了序幕。「通過美食吸引人流,搭配音樂的元素,增加遊客沉浸式體驗。」台灣「見學館」團隊設計師詹竣傑2日告訴記者,借鑒台灣台東的慢食節經驗,帶動這裡的鄉村振興。台東,每年都有一個饒有味道的節日——慢食節。詹竣傑說,慢食節就是依季節推出的特色慢食市集,通過不同的季節舉辦不同的活動,展現當地特色物產;他們團隊接下來打算豐富活動的多元性,邀請更多藝術界的朋友跨界融合,推動當地產業發展。作為此次兩岸慢食文化節的主角,「花生」由台灣設計師設計了精美的包裝進行展示。蜂蜜、大果油茶、筍乾等這裡的其他特色物產也齊刷刷亮相,引人注目的是,盛放食物的容器是大片綠葉,原生態且環保。在福州從事音樂教育培訓的台灣青年魏辰運,第一次在福建鄉村參與這樣的活動,在活動現場彈奏鋼琴,「蠻特別的」。他所在的「台青第一雲家園」平台的多名台灣音樂老師,也帶著學生與他一同參演。他說,打算邀請家長、朋友和同行一起來共用福建鄉村的美食、美景。此次兩岸慢食文化節是「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的系列活動之一。自2019年以來,「同心杯」兩岸青年鄉村振興研修營通過在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南平市延平區茫蕩鎮三樓村、光澤縣司前鄉幹坑林場等地的實踐探索,提升優質農產品附加值,打造小眾化、精品化、品牌化的特色農產品,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台灣「見學館」團隊創始人許俊雄在視頻連線中表示,以兩岸山海飲食為主題,引入最潮餐桌慢食文化,種下創業的種子;接下來將組建培養福建本地活動團隊,四季舉辦活動,並邀請台灣慢食節活動團隊參與交流。同時,他計畫在當地建設一個李果文化基地,深耕食農教育。「觀光工廠能集結產業文化,傳達品牌信念、工藝精華給遊客,同時也有寓教於樂、豐富DIY體驗的活動,非常適合親子遊的行程。」「長慶鎮的花生產業已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花生衍生產品正朝著更加年輕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福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劉宏偉指出,台灣團隊帶動返鄉青年、在地農民創建了「長慶嚴選」品牌。如今,「長慶嚴選」光合花生已從2019年每公斤零售價16元(人民幣,下同)增至50元,長慶鎮農民花生收益增加了700多萬元。長慶花生從「土娃娃」變成了當地增收致富的「金豆豆」。

台灣瓊籍陸配組團率兒女回鄉尋自貿港發展機遇

〔本報特約記者 符宇群報導〕2022「情繫瓊台兩島,助力自貿港建設」姻親交流座談會2日在海口舉行。來自台灣的姻親交流訪問團和在瓊台籍女性代表共57人齊聚一堂,暢敘情誼、共用經驗,尋找海南自貿港發展機遇。兩岸婚姻家庭是傳承中華民族根脈、傳播兩岸愛情親情的重要紐帶。據不完全統計,自海南建省以來,瓊台聯姻達1萬餘對,瓊台婚姻家庭日益成為瓊台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王文是海南瓊海人,2000年嫁入台北,在台灣經營一家保潔公司。2020年,王文回海南探親,受疫情影響一直留在海南生活。「海南建設自貿港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工程項目一個接一個,商機無限。」王文說,自己目前在海南從事建材業,待事業穩定後還要另尋創業機會,搶佔自貿港發展商機。「海南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我已在海南註冊兩家公司。」陳小葉嫁到台灣新北市已有10餘年,因看好海南發展勢頭,2020年帶著愛人和孩子回鄉創業。陳小葉的先生近期也打算在海南創業,與人合作發展養殖業。海南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台辦主任王昱正表示,當前海南正在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希望大家能抓住機遇,用愛情、親情、血緣將海南與台灣的發展牢牢聯繫在一起,做兩岸和平的使者。海南省婦女聯合會負責人種潤之說,希望廣大陸配及其親屬能夠積極參與海南自貿港建設。作為「娘家人」,海南省婦女聯合會將為大家做好服務、協調和保障工作,做廣大陸配圓夢海南自貿港的堅實後盾。在為期五天的活動中,交流訪問團將參訪海口、瓊海、萬寧、保亭等地。

蓉台道教雲端交流 兩岸共揚忠孝文化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近日,蓉台道教文化雲端交流活動在四川成都和台灣雲林舉行。活動以「道教文化」為媒,聚焦「忠孝文化」,兩岸道教界人士、在蓉雲林鄉親代表,以及專家學者等近50人參加活動。成都市副市長林楠在致辭中指出,道教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接兩岸同胞精神傳承的重要紐帶。希望通過此次雲端交流活動進一步搭建兩岸交流互鑒的平台,讓兩岸同胞在感受道教文化獨特魅力的同時,也能從歷史文化的脈絡中增強兩岸同胞「同文同種、同根同源」的認同感,築牢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希望台灣各界新老朋友多來成都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成都這座「雪山下公園城市」的獨特魅力,也歡迎更多的台灣同胞來成都追夢、築夢、圓夢,共用成都的發展的大好機遇。四川省台辦副主任張軍在致辭中指出,四川與台灣道教界交流交往頻繁,共同致力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彼此之間增進相互瞭解,也加深了情誼,推動了川台交流活動頻繁開展。這次活動的開展,將開啟成都和雲林交流合作新篇章,將進一步密切四川與雲林的聯繫,有力推動兩地在各領域的交流活動走深走實。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以唐代李白《早發白帝城》為引,指出在疫情肆虐時期,通過網路共同探討道教文化對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情感交融的影響,這是一件非常難得、非常歡欣的事情。她希望疫情早日退散,讓兩岸同胞回歸正常生活,並誠摯邀請成都的朋友在疫情消散後前往雲林做客。中國國民黨雲林縣黨部副主委簡明欽在致辭時指出,在過去幾年中,雲林和成都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希望借此次活動更加深入地推進蓉台、川台各領域的深度交流合作。兩岸評論家介文汲在致辭中強調「家和萬事興」,兩岸同胞的心是在一起的,希望兩岸同胞以血濃於水的情感發揮共同的價值、打拼共同的未來,積極為人民、為子孫造福。活動以視訊連線方式進行了兩岸道教文化展演。活動還圍繞道教忠孝文化進行視訊連線交流分享。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李裴、台灣媽祖研究協會理事長蔡相煇、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張崇富,中華介子忠孝文化研究會理事長吳秋育等專家學者先後交流發言。據瞭解,成都青城山是道教發祥地之一。2016年兩岸成功舉辦的「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師巡台祈福文化慶典」活動,開啟了川台道教文化交流新篇章。

2022魯台青年交流季暨訪班墨故里.詠古風運河——海峽兩岸(棗莊)青少年主題文化週啟動

〔本報特約記者 李永文報導〕8月2日,相約齊魯.情繫中華——2022魯台青年交流季暨訪班墨故里.詠古風運河——海峽兩岸(棗莊)青少年主題文化周啟動儀式在台兒莊古城舉行,棗台兩地青少年學生及家長、教師代表200餘人參加活動。啟動儀式上,棗莊市組織部部長包希安宣佈海峽兩岸(棗莊)青少年主題文化周啟動,王清玉、台灣協辦單位代表、台灣和棗莊青少年學生代表分別致辭。啟動儀式前,組織開展了「同唱一首歌、同寫中國字」主題快閃活動,兩岸青少年齊唱《一起向未來》,以筆墨傳情、墨韻會友。海峽兩岸(棗莊)青少年主題文化周是2022年度國台辦對台交流重點專案,是「相約齊魯情繫中華——2022魯台青年交流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棗莊市持續深化棗台青少年交流的重要舉措。活動期間,棗台兩地50餘名青少年通過開展「體驗式」「互動性」交流,感受非遺文化,弘揚抗戰精神,傳承民族文化血脈,積極營造兩岸一家親、兩岸交流融合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