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0 月

【2022選微鏡(95)】鄭寶清參選使桃園市長選舉白熱化 民調顯示這場選戰恐跌破大家眼鏡

■ 本刊特別報導 桃園市長選戰白熱化,資深媒體人黃揚明分析,根據媒體民調,民進黨候選人鄭運鵬支持度持續往上,而張善政卻沒有起色,這場選戰很有可能會跌破大家眼鏡,若鄭運鵬支持度持續提升,他逆轉的機率就非常高。黃揚明在節目《大新聞大爆卦》中表示,鄭運鵬現在真的老神在在,根據《TVBS》在9月1日到8日所做的民調,張善政雖然受到抄襲爭議影響,但他的民調和8月比較沒有變動,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那個禮拜發鄭寶清宣佈參選。黃揚明分析,鄭寶清參選一方面把綠營的不滿票吸納,但其實人不多,更重要的是鄭運鵬在這份民調中,支持度比起8月份多了2%,而從分區來看,鄭運鵬在八德、大溪及楊梅、新屋這兩個區塊支持度都增加10%。不過黃揚明指出,鄭運鵬的本命區龜山蘆竹大園只有增加2%,桃園區則是只有增加1%,他在這兩個區域被牽制,關鍵就是鄭寶清,鄭寶清在桃園區占了12%,龜山這區也有10%,因此如果鄭寶清沒有參選,他回升的能量也許就會威脅到張善政。黃揚明說,如果下個月鄭運鵬的民調趨勢還是往上,而張善政沒有再往上,甚至是往下的話,這場選戰很有可能會跌破大家眼鏡,「鄭運鵬會當選」,不要忘了農委會還會繼續打張善政,但藍營現在有在打鄭運鵬嗎?黃揚明指出,現在要看的就是鄭運鵬會不會繼續回升,而張善政會不會因為農委會事件受傷害,現在距離選舉只剩40幾天,整個選情都還可能風雲變色,如果下個月鄭運鵬持續往上、張善政持續往下,甚至掉入誤差範圍,那鄭運鵬逆轉的機率就非常高。

【就事論世】聯合國秘書長警告各國領袖世界岌岌可危 合作和對話是前方唯一的路

■本刊資料室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告訴世界各國領袖,各國「深陷巨大的全球功能障礙」,沒有準備好或是不願意因應威脅著人類未來與地球命運的重大挑戰。美聯社報導,第77屆聯合國大會開始進行一般性辯論,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在開幕式致詞時點出烏克蘭戰爭、全球各地衝突持續大幅增加、氣候緊急狀態、開發中國家金融情勢嚴峻、消除貧窮和對所有兒童提供有品質教育等聯合國目標進展倒退等問題。古特瑞斯說:「我們的世界岌岌可危,而且陷入癱瘓。」不過他提到,希望還是存在。古特瑞斯在偌大的聯合國大會堂中敦促各國領袖,合作和對話是前方唯一的路。他警告:「沒有任何勢力或集團可以單獨發號施令……讓我們齊心協力,如同一個世界聯盟,如同聯合國。」這是聯合國會員國領袖3年來首度親自出席聯大會議,將處理各種衝突、氣候災難、與日俱增的貧窮和不均,以及自從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每況愈下的強權分歧。

【如視我聞】10月13日開放0+7 疫情指揮中心是否解散仍未確定

■ 理應 台灣於10月13日開放0+7,是否代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將迎來解散?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上月22日透露有2大條件,但自己也「衷心期望」能早點結束,因為這也意味著社會已經回到正常生活。對於指揮中心何時解散,王必勝指出有2個條件,包含疫情能夠穩定趨緩、防疫措施常態化,就像是流感疫情,何時打疫苗等都已固定,屆時就不需要指揮中心。不過王也說,現在有些事情仍然發展中,像是次世代疫苗等事情還是需要跨部會討論,因此還沒到解散的時候。王必勝坦言,解散時間點蠻難預估,但希望能早點結束這工作,因為這也意味著社會已經回到正常生活,「這是我最衷心的期望」,10月中旬世界衛生組織可能會討論是否解除新冠肺炎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若有解除指揮中心也會再討論。

【社論】蔣萬安回應律師詹晉鑒告發改姓涉嫌違法 操弄這個議題是他為了參選議員

北市議員參選人、律師詹晉鑒認為,「章孝嚴」改姓為蔣涉認領檔不全、特權認領,到台北地檢署告發蔣孝嚴及當時台北市民政局長林正修涉嫌公務人員登載不實罪。對此,蔣孝嚴的兒子、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受訪表示,很難想像今天的台灣,可以公然踐踏一個人的名譽、尊嚴、安全到這個地步,批評民進黨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成為幫凶。蔣萬安並說,尊重每個人提告權利,但詹晉鑒為了參選議員操作這個議題,「是在向周玉蔻看齊」。依照現行法律,民法上關於非婚生子女的認領,一定要有親屬血緣關係,如果沒有就須透過法律訴訟程式,透過判決完成認領程式。戶籍單位受理變更父母欄位,正常來說一定會要求查看出生證明的生父是誰,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證據就只能上法院,由法院來處理,這是標準作業流程。對於「章孝嚴」改姓為蔣的過程,時任立委的「章孝嚴」有法不依,卻直接找台北市民政局、法務部與內政部來喬,跳過正常法律程式,這就是特權。「章孝嚴」的認領過程沒有血緣鑑定報告、也不知是否有法院判決書,根本就是「特權認領」,林正修與「章孝嚴」可能共同涉及公務人員登載不實等罪嫌。而「章孝嚴」在認領申請時所提出「王昇將軍有多次前來給予章家生活費」,作為已故前總統蔣經國有扶養事實的佐證。問題不在於有沒有給生活費,而是在於有沒有真正的血緣關係,否則許多人參加世界展望會活動協助扶養海外兒童,如果這個道理成立,那大家不就多了一堆海外骨肉。

三代傳承 ~ 矢命將傳統醫技,經研精煉 黃卉君以巨擘振鐸之姿 ~ 帶著刮痧盤向全世界喊話

■特派記者/ 游宏琦 專訪報導 MGA筋鑑康刮痧為創辦人-黃卉君物理治療師,於2018年所創立之品牌,結合創辦人祖傳三代的刮痧經驗;傳承刮痧技術。這是老酒裝新瓶?還是老瓶裝新酒?這好似;將祖傳專治跌打損傷的老藥酒;透過定性定量,經過分離蒸餾,精準掌握成分及藥理作用,再依照病患症狀,詳細分類。歸納出; 應該喝三口 還是必須喝半瓶 的『科學藥酒』!卉君的外公過去是一名,國術館 專研骨科、傷科;民間說的:『運動歃氣傷到上八卦』、『嬰仔吃不落飯,壞邀持』、『查某人,月事不順 腰酸背痛』、『工人工作傷到,筋骨挫傷扭傷,骨折』………………解決各種疑難症,只要不開刀,無事不包。有道是:『下手病人哀哀叫,離手後,患者喜孜孜』;享譽鄉里的的『國術館老師傅』。黃卉君表示;實際上我的外公為大陸的中醫師,當年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當時外公認為不久後仍會回到遠在中國的家人身邊,因此錯過了直接轉換中醫師證照的時機,後來落腳於台南玉井,成立粵欽國術館,粵是廣東,欽是欽縣。被問及是否是跟外公學習刮痧?黃卉君眉頭一皺,她說:『真要說學習,我的母親才是我真正模仿學習對象,媽媽是成大資深護理師,但從小到大,只要不舒服媽媽都是刮痧盤伺候,因此每當有人問我是不是媽媽或是外公教我刮痧的時候,其實我內心想到的畫面都是我被刮的場景。』大學考上成大物理治療,學習西方醫學基礎,之後到台大物理治療研究所,讓刮痧結合西方實證之邏輯,透過實驗驗證對於傳統醫療的假說,讓東方的傳統民俗,可以透過西方臨床醫學取得更多實證依據。加上自己後來成為一名物理治療師的學習經歷。而成立了推廣刮痧的學會。是治病,處理症狀;更是家家戶戶可重複操作的手路功夫是醫技,調理身體;更是讓醫者與求助者互相交流的工具身為祖傳刮痧的臺灣第三代子孫,卉君從小被刮到大,不單只是中暑才刮痧,只要身體不舒服,刮痧是卉君家人對彼此關愛的共通語言,深深地陪伴她成長,刮痧是日常,也是對家人的愛。卉君自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畢業後,在台大就讀研究所,碩士論文即為探討刮痧的研究,目前更為了建立刮痧的實證系統,繼續在台大就讀博士班,努力拼湊出刮痧的實證拼圖,立志將中華文化的刮痧智慧推向國際。MGA團隊主要是由物理治療師及體能訓練師所組成,結合兩者專業,透過多元角度切入問題的根本,團隊相信身體在具有一良好的血液循環二身體軟組織保持彈性三肌肉有力在這三大重點前提之下,就能有效率的促進健康。民俗療法 在台灣的市場需求有近四成民眾對西醫的治療感到不信任與不滿意根據一項最近的一項重要調查;中央研究院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第六期第二次調查,於2011年7月至2012年4月針對全國18歲以上民眾抽樣,近12個月內曾因病或受傷有醫療需求者。是否使用傳統與民俗療法;結果:2,077位研究對象中有745位近12個月內曾使用傳統與民俗療法(35.9%)。單變項分析結果:女性、年輕族群、居住都市、教育程度較高、未婚、對醫療保健系統不滿意、對醫師不信任、對上一次看西醫不滿意,就醫填寫醫療表格非常有自信、全民健保外有私人保險、自覺有適當醫療保險、有慢性病、近四週內曾因健康而阻礙日常工作者、近四週經常心情低落者、無吸菸、有運動者有較高比例接受傳統與民俗療法,且有顯著差異(p<0.05)。羅吉斯迴歸分析結果,女性,年輕族群、全民健保外有私人醫療保險、近四週曾因健康而阻礙日常工作者、近四週經常心情低落者,上一次看西醫感到不滿意是民眾使用傳統與民俗療法的獨立影響因子。 結論:有醫療需求的台灣成年人,使用傳統與民俗療法,有性別及年齡層上的差異。此外,對西醫看診的滿意度會影響傳統與民俗療法的使用,對於不滿意西醫服務的原因值得進一步分析,可做為未來醫療保險體系及醫療服務品質改善的方向。 很意外的,從這項調查報告顯示,顛覆了許多人與原先對民俗療法的認知。過去有許多民眾認為民俗療法,就是老一輩的人因為知識水平不高,醫療資源不足,才會信任民俗療法。調查後,此報告,衝擊打破了原先的認知。而從此調查報告也可延伸出一個值得探討的觀點;求診於民俗療法者,也存在著,心理 與情緒上的問題!身體的傷 ~ 痧會知道身體的傷 也常常呈現出當事人的心理狀態上述調查結果竟然與記者與黃理事長卉君,的訪談中;卉君一直強調的:『體傷與心傷有某些間接與關鍵性的因果關係。』再次看見了,在民俗療法當中;也間接傳遞了一份情感的支持,有著與人性溫暖的連結。扮演著,傾聽者、諮商師、同時療癒著患者的心靈黃理事長與訪談中曾提到一個很有哲性、很有中國文化意涵的觀點:刮痧一方面是幫患者修復身體同時也是施作者一個修練生命的功課都是修身,一個是修復身體一個是修身養性黃理事長 進一步從電腦中找出許多案例,一方面從神經反射區作現象解釋,一方面從當事者與刮痧師父的訪談中找出當事人在疾病上對應的生活習慣與心理狀態。《案例一》本次的個案應該是我最近刮過最嚴重的一個,痧圖的密度很高,幾乎全部都是痧,而且很深…個案是一位爸爸、是一位丈夫,工作了好幾年,也快退休了,但也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每天都很沈重…很難入睡,好不容易睡著了,也是很淺眠…就這樣也好幾年了…他是一位中高階主管了,而太太則在家安心照顧孩子與家庭,現在孩子也都大了。他是一位不善表達的爸爸,家人不知道他要來刮痧,家人更不知道他身體緊繃且沈重很久了。刮到後來,其實是有點悲傷的,他跟太太與兒女卻充滿著距離。自己承受著工作的種種壓力,這跟他與我描述身體感受時,竟然不謀而合,也是模糊的。4-50年代的父母,既承接上一輩的保守與務實,但面對新一代網路世代的我們,有著橫溝與斷層,但那充滿痧、展示著傷痕累累的身體,似乎就呈現出一位不善表達的、沈默的、這樣孤獨一人的所承受的壓力。當事人很容易流汗(那也是一種很願意付出,虛耗自己的身體反應)。 案例二當事人是位45歲女性,前陣子確診新冠。當下的症狀包含發燒、狂咳嗽、喉嚨超痛、頭暈、胸悶、喘不太過氣、睡覺的時候吸氣不太順,算是蠻不太舒服的狀況…隔離結束且快篩一切正常後,前來尋求幫忙。透過痧圖,可以發現整個肩膀是非常僵硬且燥熱的(顏色偏鮮紅),胸椎的地方非常深且中間有斷點,推斷是心肺反射區被病毒侵犯的地方。刮完後,表示呼吸順非常多,晚上睡覺也比較不會有吸不到氣的壓迫感後遺症了。 案例二圖片:45歲女性確診後陽轉陰後調理 【說明;以上案例說明皆由黃理事長口述及資料提供】什麼是「刮痧」黃理事長 就刮痧作以下闡述:一般民眾聽到刮痧,很常會聯想到「中暑」,但從我成長的一路當中,大家應該可以發現不只是中暑才能刮痧喔,各種感冒不適、肌肉痠痛、睡不好、工作壓力大,都可以刮!刮痧,在台灣大多被歸類在傳統醫療的範疇中,雖為中醫療法「砭、針、灸、藥、按蹺(推拿)及導引(氣功)中的首位-砭法,但實際上在台灣許多中醫及後中醫學系課程當中,對刮痧的教學與了解篇幅相對較少,大多數的中醫課程都著重在針灸與藥理等,刮痧相較之下是比較費時與費力的處理方式,也是健保制度每診充斥大量患者之下,中醫師們較難好好施展的手法。砭石泛指邊緣光滑的石頭,在中醫的文獻記載中,相傳在石器時代或狩獵時代,人們需要採集果實或捕捉野獸,過程中難免被野獸抓傷或樹枝割傷,當傷口進入紅、腫、熱、痛的發炎期時,先姑且不論傷口是否會受到病菌感染的風險,此時只要有發炎的地方,難免會癢癢脹脹的!因此古人開始無意識的靠在石壁上或隨手拿起石頭,刮拭自己的皮膚,在刮拭後由於傷口附近的血液循環增加,也恰巧促進了傷口的修復,而在反覆操作下,古人開始從無意識到有意識的刮拭自己的皮膚,慢慢的演進之下,就形成後來的刮痧。西方醫學的部份,它的操作型定義如下「使用表面平滑的器具,在皮膚經過潤滑之後,重複單一方向的作用力,直到痧的顯現,即為刮痧」“Repeated, unidirectional, press-stroking with a smoo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