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1 月

少子化危機 2035年台灣總生育率恐成全球墊底

■ 映丞 台灣生育率低迷,已經是全球後段班,從國發會報告更可發現,到了2035年,台灣總生育率將取代南韓,成為全球總生育率最低的地區。總生育率可理解為每婦女一生中生育子女的總數。觀察台灣過去總生育率的走勢,在2010年一度跌破1、下探0.90人,主要是因前一年為孤鸞年加上當年為虎年,導致總生育率創下歷史新低,隔年便回升,不過2020年又再度跌破1,跌至0.99人。國發會指出,2021年台灣總生育率續降為0.98人,但和亞鄰國家相比,仍較韓國、香港高。然而,進一步觀察國發會彙整主要國家總生育率推估,可以發現,雖然台灣總生育率可望小幅回升,但到了2035年,也只升至1.12人,不及韓國提升的速度(1.18人);也就是說,2035年台灣將正式取代韓國,成為全球總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此外,國發會指出,雖然台灣15歲至6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目前還處在高峰期,但下降速度相當快,自2056年起,占比將低於主要國家,僅略高於韓國,並於2060年開始低於50%。少子化衍生的議題將在勞動市場、社會照顧等面向發酵,除了平均年齡走高、工作年齡人口占比下滑,還可能導致勞動力不足,年輕一代的扶養負擔也會愈來愈沉重。國發會報告便指出,台灣的扶養比自2012年起逐年上升,依據中推估,隨老年人口快速攀升,未來扶養比也將隨之上升,2022年為42.2,預估於2060年就會超過100。另以工作年齡人口與老年人口之比來看,2022年每4名工作年齡人口負擔1名老年人口,但到了2070年,降至每1.1名就須負擔1名老年人口,屆時青壯年恐怕將被沉重的扶養壓力壓得喘不過氣。

借問「貪」字怎麼寫?

■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吳崑玉 昨晚幾個立法院老助理一起喝咖啡,不免聊到近日火紅的助理「公積金」話題。說巧不巧,「上報」又剛好取得爆料者原欲提交檢調的四百多筆收支明細,從委員洗頭、搭車,請客吃飯,到便當糖果飲料錢,最大筆的還多是交給某XO數萬元,用途不知。讓人眼花潦亂,讓咱這群老屁股看得嘖嘖稱奇。外界可能不清楚,最近有新任立委質詢貧富差距,但立委辦公室本身就是貧富差距的製造機。一個立委,薪水加出席費可月領到約32萬,每年還有各種名目的補貼,例如出國考察費等。即使各黨不分區按習俗,每月要上繳黨部10~20萬,其所得依然不輸部長。但作為萬能接包手,上班工時制,下班責任制的立委助理,什麼活兒都他幹,月薪多半只有三、四萬,辦公室主任也頂多五、六萬,月薪七萬以上者寥寥可數。立委辦公室老闆與員工法定薪資的所得分配相差超過十倍,若算吉尼係數大概趨近於1。過往雖有聲音為立院助理加薪,但掌握立法權的委員們卻不太樂意,因為這會墊高他們的人事成本。所以,許多立委辦公室除了法定的辦公事務費外,委員們還會丟一筆錢下來當作「公積金」,給辦公室主任運用,以在法規律定得以報銷的費用外,讓助理們的國會人生好過一點。例如晚上加班開會趕總質詢,也不要老是只能在青島排骨和阿杜廚房中二選一,偶而去龍門客棧買個水餃加滷菜還是可以的。想吃上園樓或康園就有點困難了,逢年過節有結餘可能發個禮金或唱個歌,團結一下同仁,就算不錯了。至於到隔壁喜來登一餐吃掉上萬元,那通常得有金主或委員掏腰包請客,這麼點辦公費和公積金是付不起的。因此,當我們這些老屁股看到安安辦公室居然說「公積金」是「助理回捐」的,眼睛都快驚到掉了出來,天下居然有這麼「佛心」的助理!月入三、四萬的助理,收入比最低工資高不了多少,還要為公捐輸數萬。月入30萬的委員,卻只「捐」了337元,捐輸比例簡直比丐幫化緣還上繳,更加向上集中。摸過立院辦公室帳目的人都很清楚,這種玩法,大機率是以助理名目申報加班費,再把加班費轉為辦公室費用的說詞,捐輸之名無非為了避免觸法。結果是真正在加班的人沒有加班費,真要算加班費,那點公費也不夠補。搞不好還有人會為了領加班費故意拖延手邊工作,乾脆轉為公用,雨露均霑。有無違法?尚待檢調單位認定。讓人傻眼的還不是有無觸法,而是那個委員使用這筆錢的心態與方式。設置公積金,主要目的是補貼助理們的工作雜支,而不是給委員當小金庫。例如陪委員出差,委員車票可以報立院報銷,但助理無法,便用辦公費或公積金頂掉。但咱這委員,請客近萬元要公積金出,計程車要公積金出,連立院福利社洗頭150元也要公積金出。這種行為已經不是為辦公室運作,或補貼助理支出而設公積金,而是徹底把國庫當私庫,將其變成委員個人的小金庫。問題是,尊敬的委員啊!您不是已經有30幾萬的月薪了嗎?怎麼這區區150元洗頭毛的錢,還要從公積金裡騰挪呢?若真如其辯詞,公積金是助理們「回捐」的,問題更大,您那顆頭的那幾根頭毛,是助理們「種」的還是「植」的?算是辦公室助理們的「公產」或「業務」?需要動用公積金來「共同維護」嗎?究其根本心態,講白了,就是一個「貪」字。江湖上混久便知,某老闆來說項,要借幾千萬來投資,多半還可談談。但若來借幾千塊,那就是快跑路了。如果連吃個便當都要人請,那就叫鐵公雞。人性免不了「貪」,不貪財也貪色,財色都不貪便轉去貪權或貪名,但所有的「貪」,也都得有個限度,起碼有個額度,聰明的人總是貪大不貪小,因為貪小便宜更容易出事。月入四、五萬還要養家活口,小氣點還可體諒。月入30萬還無所不貪,不丟點銀子讓助理們好過點就算了,還要先把公費加班費洗成公積金,再把自己生活費用都報進公積金報銷,連洗頭150元都不放過,自己的薪水一毛都不出!這心態已可稱之為「錙銖必較」、滴水不漏。到底這人生是要窮到什麼地步?要經歷過什麼貧乏?還是公主病到那種境界?才會理所當然聚斂無度到這種程度?覺得「我的錢都是我的,你們的錢也都是我的」?即使沒有違法,這種心態也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古人造字,「貪」與「貧」一樣筆劃,同樣部首,還長成一個樣的,只是那一點放在了不同位置。「貧」字拆開是「分貝」,貝就是錢,貧者整天滿腦子都是錢不夠分,該怎麼分?而「貪」字,眼睛裡全是今天放在眼前的錢,滿腦子怎麼把錢弄出來?怎麼分給我?正是心裡的貧,才造就了行為上的貪。昨天的貧,造就了今天的貪。或因為對未來的貪,讓自己覺得今天的自己極度的貧,所以不得不貪。其動機與心態互為表裡,一以貫之,誰先誰後很難說,卻總是會走到同一條道上。更麻煩的是,有些人的「貪」,已經變成一種「癮」。跟煙癮、酒癮、毒癮一樣,他一點不缺錢,但路過的銀子、好處,他就是非要摸兩把不可,不摸點起來就覺得自己今天活得沒有意義,人生過得不夠聰明。很多貪小錢的人,不真的是心有多壞,但這種貪點公家財的癮,報單據多報點洗發票的癮,永遠會支持他能摸一把算一把,摸來的錢特別香特別甜,正常的薪水只是死錢,多摸出來的錢才算自己賺的。這習慣,一輩子都戒斷不掉。很久以前,有一期天下雜誌的封面,把「貪」字的上半邊,做成一個官帽的樣子,那期講的主題便是貪污。很多政治人物為了選舉,不免有見不得光的財務周轉,但聰明的人只吃大條錢,小錢不但不會計較,還懂得「財散人聚,財聚人散」之理。只有那些沒有明天,準備撈一票就走人的二百五,才會斤斤計較到如此地步。安辦離職率之高,在立院已經是出了名的,誰知原因為何?這個案例其實很有警世作用。許多人覺得自己很聰明,但老把聰明用在刮出屬下與朋友身上每一寸肉,擠出每一滴油上。這種聰明,其實毫無智慧,而且終將反噬自己。不要說選市長了,就算一般社會作人處世,也會讓人敬而遠之,就算不小心碰到了,也避之唯恐不及。請問,你會為這種慣老闆賣命嗎?你願意被這種慣老闆領導嗎?你願意跟這樣的人當朋友嗎?答案應該很明顯了。題外話,立法院助理的薪資,真的該調一調了。咱們這些苦命的政治工作者,妥妥的就是責任制。那種工時制下的加班費,完全不符實際工作狀況,何不藉此調整一下助理們的薪資水平,讓大家正常且安心的工作。既杜絕報銷漏洞,也讓還願意為政治付出青春的人們,能夠安心的養家活口,這樣不是能讓國會生態,比較正常點嗎?(轉載吳崑玉臉書)

第32屆中國新聞獎、第17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揭曉

〔本報綜合報導〕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32屆中國新聞獎、第17屆長江韜奮獎評選結果於11月8日揭曉。來自大陸各級各類媒體的376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中,特別獎3件,一等獎72件,二等獎116件,三等獎185件。同時評出的還有長江韜奮獎,長江、韜奮系列各10位元獲獎者。此次評選中,湧現出多件反映2021年重點工作、重大典型、重要活動的優秀新聞作品。例如,重大主題報導《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典型宣傳報導《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輿論監督作品《「東北黑土保護調查」系列報導》、媒體融合報導《復興大道100號》等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中國記協將於近期舉辦第32屆中國新聞獎、第17屆長江韜奮獎頒獎報告會,為中國新聞獎特別獎、一等獎獲獎者及長江韜奮獎獲獎者頒獎。

渤海億噸級大油田墾利6-1油田最大區塊完成海上平台安裝

〔本報綜合報導〕近日,渤海億噸級大油田——墾利6-1油田最大區塊7座平台全部完成海上安裝,計畫今年年底全面建成並投產。墾利6-1油田位於中國渤海萊州灣北部地方,是這片區域勘探發現的首個億噸級大型油田。這次作業成功完成了1座中心處理平台和6座無人井口平台的海上安裝。其中,中心處理平台重量超15000噸,是目前中國渤海海域最重的採油平台。墾利6-1油田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歷經多輪勘探,2020年宣佈發現億噸儲量。油田6個智慧化無人平台均採用標準化模式進行設計建造,是渤海油田迄今為止無人平台最多的油田。

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

〔本報特約記者 胡璐報導〕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日前共同發起倡議,將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更好發揮竹子在代替塑膠產品方面的突出優勢和作用。這是記者在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與國際竹藤組織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世界竹藤大會上瞭解到的。據介紹,日益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威脅人類健康,而竹子作為綠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在包裝、建材等多個領域可直接替代部分不可生物降解的塑膠製品。「以竹代塑」,可以增加綠色竹產品的使用比例,減少塑膠污染。倡議提出,各國制定「以竹代塑」支持政策,為「以竹代塑」的全球化發展提供政策保障,並推進科技創新、鼓勵科學研究,為「以竹代塑」新技術利用、新產品開發創造條件。此外,倡議還提出,加大「以竹代塑」公共宣傳,通過在國際、區域和國家不同層面的專家論壇、展覽示範、公共活動等,廣泛宣傳竹子應用於包裝材料、建築工程、生活用品等領域的優勢,開拓竹製品市場。國際竹藤組織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也是一家致力於竹藤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機構,其成員國和觀察員國廣泛分佈在非洲、亞洲、美洲和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