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2 年 11 月

初冬洱海岸:群鳥翔集 紅了水杉 醉了遊人

洱海岸邊水杉美景。段建民 攝 〔本報特約記者 符皓報導〕入冬以來,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天朗氣清。藍天下,洱海碧波蕩漾,洱海岸邊的水杉紅得耀眼,每天都能見到以紅嘴鷗為代表的眾多鳥類在岸邊飛翔嬉戲,醉人美景引來眾多遊客駐足欣賞。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屬瀾滄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嶺地帶。洱海流域面積2565平方公里,湖面高程1966米時庫容為29.59億立方米,湖面面積252平方公里,湖岸線全長129公里,洱海南北長42公里,東西寬3-9公里,最大水深21.3米,平均水深10.8米,現為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雲南9萬公里輸電線路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

〔本報特約記者 王明玉報導〕無人機從梅里雪山升起,避開空中障礙物,對輸電線路進行巡檢並拍照……近日,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無人機對35千伏永德(德欽到明永)線路完成自主巡檢。這標誌著雲南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實現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9萬公里輸電線路均可採用無人機自主巡檢。雲南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從最低數十米至最高6000多米,電網超過80%輸電線路位於高山大嶺地區。南方電網雲南電網公司介紹,採用無人機自主巡檢,電網運行維護更高效、更安全、更智慧,減少人員勞動強度,提高作業效率。

最大運行壓力達50兆帕 中國最高壓力海底管線鋪設完成

〔本報特約記者 趙穎妍報導〕11月23日,在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凝析氣田一期開發專案海上施工現場,隨著8英寸海底管線終止封頭入海,由中國自主設計安裝的最高壓力海底管線鋪設完成,標誌著中國海上高壓氣田開發工程能力獲得重要突破,對於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渤中19-6項目屬於高壓氣田,為了擴大輸送能力、提高氣田採收率和延長氣田開發壽命,專案採用超高壓迴圈注氣開發方案。目前中國大陸海底管線的運行壓力通常不超過30兆帕,渤中19-6項目最大運行壓力達50兆帕,而且需要將高壓氣體從增壓平台經過最長8.6公里的遠距離海底管線輸送到生產平台,這在大陸尚屬首次,對工程設計及建設提出嚴峻挑戰。

堅定歷史自信 打造傳世精品 ——重大文化工程《復興文庫》正式出版發行

〔本報特約記者 史競男 王鵬報導〕全五編包含60多卷、300多冊、1.1億多字,已出版三編共計37卷、195冊、6190萬字,時間跨度達百餘年……重大文化工程《復興文庫》日前正式出版發行。在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一代代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和優秀兒女探索、奮鬥、犧牲、創造,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的珍貴文獻。《復興文庫》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題、以思想史為基本線索,全面梳理和精選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關的重要文獻,系統反映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復興文庫》總主編金沖及說:「通過編纂出版這部文庫,希望把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貫通起來,引導人們從歷史中借鑒和汲取智慧營養,認識和把握規律、看清發展潮流,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和決心。」

坐擁護國神山的台灣,養不起科學雜誌?

■台中市議員候選人 林宜蓁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接受CNN 專訪時強調「中國永遠無法奪下台灣的經濟、佔為己有,因為台灣的經濟,是建立在信任、開放的全球合作之上的。」當科技業的血汗勞工,爆肝換得護國神山的國安屏障,卻傳來《科學人》雜誌不堪虧損,面臨年底即將停刊的窘境,這暴露了我國基礎科學教育的危機,也是科技產業人才競爭力的長線隱憂。科學人是全球權威性的科普雜誌,筆者畢業於台師大生物科學系,109年度教師檢定考試,引用科學人雜誌作為題幹,討論寶可夢和演化的關係。由此可見其對科學教育的重要性和影響力。科普雜誌替非科學專業人士,就資訊來源把關,將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轉譯成大眾皆能理解的科普常識,這是科普雜誌編輯的專業,政府在面對疫情時,時常要進行假訊息的澄清,與其疲於應付層出不窮的假訊息,不如讓每個民眾都能具有科學素養,具備判斷真假科學的能力。台灣傳統升學主義教育重考試解題、欠缺基礎的科學興趣和素養,是教育改革首要改善的弊病。台灣教改先驅黃武雄,曾提出「經驗知識」和「套裝知識」的差異,學校老師普遍有趕課壓力,因此須以套裝知識的方式,在未經以「經驗」為中心的方式,以背誦和筆試的方式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經驗知識」則是從兒童實際生活經驗中出發,從生活經驗中學習。科學即是經驗知識的體現,透過實證研究得來,經過反覆驗證得來的知識結論。科學革命帶領歐洲走出黑暗時期,結合工業革命,讓全人類進入嶄新的科技時代,因此科學教育是各國的教育重點。台灣教改提倡108課綱「素養」導向教育,然而在整體社會經濟,乃至就業市場,仍普遍依賴「文憑」作為進入勞動市場的方式,文憑獲取方式的最佳途徑,就是以最快的方式吸收並產出套裝知識,獲取大考高分。教改精神在於打破套裝知識的惡性循環,素養導向精神在於讓孩子擁有跨領域能力,用於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全世界各大媒體皆引用科學人之實證數據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通才,科學家長年累積的科學研究結晶,科普編輯一邊吸收科學家的實驗結果,一邊將晦澀難懂的實驗結果轉換成常人能懂的語言。這就是符合108課綱素養導向精神的能力。基礎科學教育作為培養台灣科技人才的沃土,更是保障護國神山根基紮實的基礎,科學人雜誌面臨停刊,意味著台灣社會不重視科普教育,若是只求蠅頭小利,而不重視長遠的基礎科學教育,護國神山未來是否能繼續屹立不搖將岌岌可危。企業普遍缺乏人才,而培養科技人才更非一朝一夕可成,若無具科學素養的人才為台灣科技業帶來源頭活水,護國神山也將失去立足之地。(轉載自林宜蓁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