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6 月

兩岸同胞相聚思明共祭鄭成功

〔本報特約記者 曾宇姍 柯品一報導〕6月23日,由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開幕式暨頌典儀式在廈門鴻山公園延平郡王祠舉行,數百名兩岸各界人士相聚一堂,共祭兩岸民眾尊崇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作為思明區精心打造的對台文化項目,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自2009年創辦至今已成功舉辦十四屆,通過開展頌典儀式等活動,持續回溯成功文化淵源、追憶弘揚成功精神,已成為兩岸同胞攜手共敘親緣、共謀發展的品牌活動。當天,在一水之隔的新北金山承天宮,由台灣民間組織舉辦的「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海陸巡境祭祀活動在同一時間開展。活動中,由廈入台的延平郡王神尊從新北金山承天宮出轎巡行金山區後,坐船繞行北海,共同祈求兩岸息瘟斂災、風調雨順,民眾安居樂業。記者瞭解到,廈門延平郡王神尊於今年1月在「廈金小三通」正式開通後受邀至台灣地區各縣市鄭成功廟拜訪會香,活動期長達180天,期間先後有60尊神尊在台南鄭成功祖廟辦理「眾仙同詠大羅天」祈求兩岸和平發展,來自日本平戶、馬來西亞以及全台各地廟宇皆組團來共同祭祀,引起強烈反響。值得一提的是,此舉打破了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新紀錄,此次新北金山承天宮海陸繞境還提報新北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有助於提升廈門延平郡王信俗申報世界非遺的文化厚度。接下來,為期三個月的鄭成功文化節還將舉辦兩岸尋根之旅、成功文化座談會、「思明處處皆成功」成功文化兩岸市集、「成功杯」海峽兩岸原創廣場舞等活動。

深遠海養殖平台「寧德1號」拖航出海

〔本報特約記者 王志淩報導〕6月27日,大型深遠海養殖平台「寧德1號」在福建福安拖航出海,駛向霞浦北礵島海域養殖區。「寧德1號」主體長120米、寬56米、高12.5米,養殖水體達6.5萬立方米,並裝配自動投喂、氣溫海水監測、資訊化自動控制等先進系統。圖為「寧德1號」在拖輪協助下通過沈海高速下白石特大橋。

中國大陸各產區陶瓷精品集中亮相廣西瓷鄉

〔本報特約記者 黃豔梅 楊志雄報導〕6月26日至28日,第八屆中國(北流)國際陶瓷博覽會(以下簡稱陶博會)在「中國陶瓷名城」廣西北流市舉行,海內外客商彙聚于此,探尋合作商機。本屆陶博會以「深化交流合作,共用發展商機,促進經濟發展」為主題,綜合展出面積2.5萬平方米,共有來自福建、河南、江蘇、廣東、雲南、河北、廣西等9個省(區)15個陶瓷產區的189家企業參展。陶博會舉辦了陶瓷產品展覽、陶藝展示、陶瓷作品評審、陶瓷產業發展論壇等活動,集中展示了中國大陸各產區陶瓷精品,涵蓋家居日用瓷、酒店瓷、藝術瓷等品類,全面展現陶瓷產業發展的新潮流、新趨勢。廣西北流素有「陶瓷之鄉」美譽,是中國嶺南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大陸四大日用陶瓷產區和出口基地之一。

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證據

〔本報綜合報導〕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等單位科研人員組成的中國脈衝星測時陣列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表明中國大陸納赫茲引力波研究與國際同步達到領先水準。相關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6月29日在大陸天文學術期刊《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線上發表。在此次研究工作中,中國脈衝星測時陣列研究團隊利用FAST對銀河系中的57顆毫秒脈衝星進行了長期系統性監測,將這些毫秒脈衝星組成了一個銀河系尺度大小的探測器來搜尋納赫茲引力波。該團隊充分利用FAST靈敏度高、可監測脈衝星數量多、測量精度更高的優勢,基於自主開發的軟體,對FAST收集的時間跨度為3年5個月的資料進行了分析研究。在誤報率小於五十萬分之一的前提下,發現了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證據。

青海湖詩歌節:80餘位海內外詩人齊聚高原

〔本報特約記者 察森塔娜報導〕6月27日,青海湖詩歌節在西寧市拉開了帷幕,本次活動邀請了80餘位海內外的詩人,成為跨國界詩人們交流與碰撞的平台。此次詩歌節舉辦了「詩歌的啟蒙」文學講堂,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雜誌社編輯部副主任彭敏主講,與此同時,舉辦了「青海之詩」詩歌朗誦會等一系列精彩文學活動。其中,詩歌朗誦會更是傳遞了詩歌的魅力和文學的情懷,讓現場的文學愛好者深切感受到了詩歌的魅力與力量。活動當天,舒婷、西川、李少君、陳先發等10位大陸知名詩人、作家,進行了詩集簽贈活動,並與現場的文學愛好者親切互動。在文學采風環節,詩人們參觀了西寧市博物館,深度感受到了青海省的文化多樣性和豐富的歷史底蘊,同時激發了他們在創作上的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