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6 月

陽臺前面有棵樹

(抒情散文)■方華 那段時間閑在家,每日清晨,見妻子上班、兒子上學出門後,母親就走到陽臺,在那晃動身子。心裡想,母親年歲大了,不用我們講,也自己注意鍛煉保養身體了。母親就那麼輕微地扭晃著身子,畢竟是古稀之人,扭扭脖子晃晃腰活動活動筋骨也就夠了。有時見母親停下來,站在那不動,或側著身子或扭著頭專注地看著外面。因為陽臺下面就是喧囂的大街,每天都上演著一幕幕活生生的情景劇,怕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吸引了母親的目光吧?冬去春來、夏往秋至,發現母親一直堅持在陽臺上晃動身子。偶與妻子提起,笑道:「這人上了歲數,生怕身體不行呢。」那天,見母親在陽臺上身子傾斜的幅度越來越大,頭也老是歪著伸向一邊。如是幾天,忍不住,就過去問母親:你在幹什麼呢?母親皺著眉頭,說:真想砍了這棵樹!我吃了一驚,認真地瞧了一眼陽臺前的那棵大樟樹,枝繁葉茂的。就疑惑地問母親:這滿眼的綠色多好,夏天遮蔭,冬天擋風,幹嘛要砍它呢?母親說:它越長越大,擋了我的視線,看不清對面的月臺了。月臺?對面的馬路邊確有一個公交月臺。我朝那望過去,視線是被樹冠擋住了。我朝左邊扭扭身子,又朝右邊斜過頭兒,也無法在枝葉間將對面看得真切。在扭動傾斜身子的時候,我心裡一愣,突然反應過來。原來,母親站在陽臺上不是鍛煉身體,而是扭過來轉過去的想看清對面月臺上的車來人往呢。心裡歎息,這人老了,寓居家中,甚是無聊啊。於是對母親說:你看那公交月臺做什麼,不如看看電視什麼的。沒想到母親回答:你們上班上學都在那坐公交,我是看你們等車上車呢。胸中突然暖暖的,而眼裡酸酸的。那天夜裡,乘著沒人的時候,我削去了樹冠上的幾根大枝椏。再到對面月臺下等公交,總是抬頭朝那個熟悉的陽臺看幾眼,每一次,都見到母親那孤零零的身影,那滿頭的白髮特別的顯眼。終於有一天,陽臺上再也不見了那親切的身影,只有那棵樹站在風中,發出沙沙的聲響。有時,妻子兒子一出門,我也站到陽臺上,透過樹隙,看著對面的公交月臺。

詩詞賞析

五律.芒種(現代詩歌)■張新貴身居鬧市旁,心系老家忙。日俏宜收麥,天陰好插秧。良田肥有賜,曲徑險多藏。只要勤研細,前程永向陽。五律.小滿文/張新貴人間煙火旺,此處拓良田。瓜果循藤結,魚蝦戲水綿。幸逢豐產季,巧避入梅天。小滿心宏大,豪爭上半年。五絕.綠文/張新貴(江蘇)沃土育新苗,蕊爬枝滿條。紅花千百朵,不負綠撐腰。七律.兒童節寄語文/張新貴六零年紀鬢須蒼,養性居家伴幼童。小輩可親跟步慢,花枝招展奪春匆。但聞稚語東風曉,亦有閒聊野徑通。書畫琴棋常練手,豪情以待後生紅。七絕.青年節感懷文/張新貴每年五四心澎湃,幻想青春還複來。放眼江山千裏碧,搖搖欲試舞拳開。

沉澱自己的最好方式,是做好這三件事

在獨處中打磨自己獨處是一種能力,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是感覺不到孤獨,而是在孤獨時也懂得打磨自己。有句話說得好:「你和自己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人之所以需要獨處,是為了給自己一份清淨、一份純粹。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它讓我們有機會向內審視,正視不足,從而提升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給自己留一些獨處的時間,把外界的喧囂關在門外,將孤獨當作自己的朋友。當我們學會了在安靜中精進學識,在閒暇時陶冶情操,在孤獨中修身養性,就能收穫成長。在失意時調整自己有的人在遭遇低谷時,總是習慣哀歎和抱怨,殊不知,這正是考驗一個人意志力的關鍵期。暫時的挫折、一時的壓力,若總是受其拖累,只會讓人止步不前。不如把困難視作一次調整的機遇,踏踏實實總結經驗教訓,默默蓄能等待下次的機會。生活本就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本身就充滿了各種挑戰。前進的路上總有崎嶇泥濘,重要的是我們可以重新站起來。練就一顆強大的內心,直面考驗、笑對難題、尋找突破,你才可能化暗淡為絢爛,迎來雨過天晴的時刻。在歷練中提升自己古語說:「河沙裹流,非沉澱不能清澈。」水之所以清澈,並不是因為它不含雜質,而在於它的沉澱。人生也是如此,任何成績的取得,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不斷的歷練中沉澱自己、提升自己,才能增加生活的閱歷,一步步走向豐盈與完美。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夢想的時候,就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目標時,就沉下心來歷練。成就並不一定與年齡成正比,但一定會在歷練中慢慢達成。人生的路上,願你用歲月積攢實力,用努力創造神奇。共勉!

兩岸街舞同台炫技 台灣青年舞者「登陸」發展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希望更多兩岸街舞愛好者、從業者加入我們的團隊,一起推進街舞的發展。」在6日于福州舉行的2023年海峽兩岸街舞行業發展交流會上,福建省舞蹈藝術協會理事、泰國藝術大學在讀博士凌曦發出邀約。2023年海峽兩岸街舞行業發展交流會由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福建聯盟、福建省街舞協會、福州市青年聯合會主辦。兩岸街舞相關從業人員登台炫技,分享心得、創業運營經驗和參與兩岸交流的故事。「有個機會到大陸學習交流,我發現這裡既有包容性,也有更好的街舞文化氛圍和商業模式,就決定把品牌帶過來發展。」台灣動態藝術協會技術顧問、Step Crew街舞主理人翁英哲,2006年在台北和隊員一起創辦了舞蹈教室,也經營街舞服飾、承辦賽事。從台灣帶來幾名街舞老師,翁英哲在廈門組建團隊,也經常邀請台灣老師來分享、交流,邀請台灣小朋友來比賽。在他看來,熱愛街舞的人在一起,可以沒有任何隔閡地交流,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和平台讓兩岸街舞人交流、切磋。隨著大陸街舞發展,教學市場日趨火爆,商業場景不斷拓展,再加上大陸發佈「31條」等惠台利民措施,台灣街舞界「登陸」發展的意願大為增強。台北姑娘李昕也成為一名「登陸」從事街舞教學的台灣舞者。從小學芭蕾舞、現代舞的她,高中時期接觸街舞社,開始學習街舞。如今,她在廈門教大人和小朋友跳舞,會融合在台灣學過、大陸當下流行的舞蹈動作。「大家多互相交流,在一起跳舞,可以讓街舞的風格更多元、更自由。」李昕說。當天活動上,12名兩岸街舞業者被聘為「海峽兩岸街舞行業分享導師」。 

敘鄉情,結友誼,「兩岸一家親.樂安家國夢」閩台文化交流活動順利舉辦

〔本報特約記者 李立宇報導〕6月5日,「兩岸一家親.樂安家國夢」閩台文化交流活動在廈門市集美區樂安小學順利舉辦。台灣新北市樂安堂秀朗孫氏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宗親和台灣新北市網溪小學師生近百人到集美區樂安小學觀摩交流,同集美區樂安小學、高浦小學籃球隊舉行籃球友誼賽,在「兩岸宗親共敘鄉情、兩岸校際共話未來、兩岸青少年共結友誼、兩岸親子共述深情」中共同感受「百年學村」集美的人文魅力,譜寫兩岸融合發展新篇章。此次活動由集美區台港澳事務辦公室、集美區教育局指導,台灣新北市網溪小學、集美區樂安小學、高浦小學主辦,廈門建安慈善基金會、台灣新北市樂安堂秀朗孫氏社會福利基金會、廈門中山華僑研究會、廈門萬千極美營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開幕儀式上,武術表演《武魂》、琵琶表演《青花瓷》、朗誦表演《騰飛的中國》等節目連番上演,彰顯了少年兒童蓬勃的青春活力,讓百餘位領導嘉賓和兩岸宗親、師生們沉浸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視聽盛宴中。「今天懷著激動的心情迎來了我們樂安的親人們。樂安乃孫氏堂號,寄託著孫氏一族的殷切希望。因為有孫家人的牽線,讓我們樂安小學和網溪小學能在這裡結下情誼,願我們的親情根深蒂固,源遠流長……」在致辭環節,集美區樂安小學校長王瀅瀅向到場的各位嘉賓和兩岸宗親、師生表示忠心的感謝與歡迎。孫炳炎教育基金管理領導小組組長孫吉龍講述了集美區樂安小學與孫炳炎的淵源歷史,帶領學生們瞭解華僑事蹟,傳播「嘉庚精神」。台灣新北市樂安堂秀朗孫氏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孫偉峻介紹了基金會沿革及未來發展。新北市網溪小學學務主任吳華正先生致辭並分享網溪小學的校園生活。最後在交換紀念品的溫馨氛圍中,開幕儀式落下帷幕。隨後,兩岸學子同上一節課,並展開「海峽兩岸青少年中醫藥文化交流會」,共同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感受中醫文化的魅力,共同感悟中醫藥的精髓。在中藥藥材眼罩體驗製作課上,樂安小學的老師圖文並茂地介紹了藥包的主要成分、配比和用量,通過播放視頻、現場示範等方式詳細介紹眼罩的具體製作方法。交流會上,廈門市衛健委中醫科教處二級調研員、廈門大學醫學院楊宗保教授簡要分享了中醫藥文化海內外傳播情況;閩台青草藥非遺傳承人許子賢老師以《厝邊的青草藥》為題,介紹了隨處可見的青草藥,以及青草藥承載的閩南悠悠鄉情。交流會還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艾草香囊,並把東輝小學學生的手繪畫作-閩南青草藥圖做成了精美的書簽,作為禮物贈送給台灣和樂安小學的小朋友。賽場上,精神抖擻的雙方球員凝神聚力,奮力拼搏,活力四射,一個個精妙的傳球、漂亮的配合、精彩的投籃,比分交替上升,賽場高潮迭起;賽場外,加油聲、呐喊聲此起彼伏,為球員們加油打氣……以體育文化對話兩岸青少年,為融合發展增添青春力量。當天下午,高浦隊、樂安隊和台灣隊的選手們在享受籃球運動的快樂中締結了深厚的友誼,為兩岸交流注入了生機活力。賽後,兩岸小朋友自發相互在課本上簽名,為燃情一刻留下長久的記憶。台灣師生紛紛表示:「活動很有活力,很有意義,將兩岸青少年的心聯結得更加緊密。未來,兩岸青少年定將攜手同行,共同奮鬥。」兩岸一家親,同心創未來。兩岸宗親、青少年和親子家庭間的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通過此次活動,兩岸同胞共用歡樂時光,感受血脈親情,推動交流融合,促進文化認同。未來,集美區將繼續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持續為兩岸宗親、學校及親子家庭搭建文體交流平台,加強閩台間的交流合作,增進兩岸青少年的心靈契合,促進兩岸親子家庭的情感交融,讓兩岸同胞在祖國統一大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