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6 月

政壇性騷案連環爆 民進黨58立委曾封殺「性騷提案」

〔本報綜合報導〕民進黨性騷擾案連環爆,也有國民黨涉性騷擾加害者遭爆料,性騷風波有自平權運動淪為政治鬥爭的態勢。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控,今年1月於立院提案要求檢討公務機關的性騷擾申訴流程缺漏,遭民進黨58名立委全數否決,引發網友撻伐。不過民進黨立委范雲稱是國民黨抄襲行政院早就在處理的事情,怒轟國民黨抹黑。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則是公開證據打臉范雲的說法,直指民進黨公然說謊、非常可恥。前原能會主委謝曉星去年10月遭本刊爆料對女下屬性騷擾,行政院調查屬實後將其免職。國民黨團今年1月提案要求重新檢討公務機關性騷擾申訴流程機制,卻遭民進黨58名立委全數否決,對此,范雲反控,民進黨全黨反對國民黨的提案,是因為早在1月11日,行政院就已經宣布調查成立、免職謝曉星、啟動檢討機制,怒轟國民黨反應慢到1月19日才在院會提案,「提案內容,就是直接抄前行政院長的裁示。」不過邱顯智直指民進黨蓄意操作資訊落差、製造錯假訊息,並公開證據指出,國民黨的提案為112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提案,據111年12月23日黨團協商結論,收案截止日是112年1月4日;112年1月10日黨團協商處理預算提案就有處理到此案,同月19日表決黨團協商未有共識的提案。邱顯智怒轟民進黨團公然說謊,欺騙不懂立法程序的人民,「1月4日截止收案,1月10日黨團協商處理過的案子,是要怎麼抄襲1月11日的行政院新聞稿?是搭時光機嗎?還是行政院有內鬼?提前1個禮拜把新聞稿內容洩漏給國民黨去提案?」

“兩岸一家親•共慶端午節” ——2023浙江衢台“端午滿願粽”交流活動圓滿舉行

6月4日下午,由浙江省衢州市海峽兩岸交流中心和衢州、台灣南投縣兩地佛教協會共同主辦的“兩岸一家親·共慶端午節”2023衢台端午滿願粽交流活動,在浙江省龍遊縣竹林禪寺隆重舉行。舉辦這一活動,旨在通過兩岸佛教文化和端午傳統節日文化交流,共同開展慰問敬老院等愛心善舉,增進兩岸佛教、文化同根同源和“兩岸一家親”的共識。在市委台辦的主持下,衢州市佛教協會的龍遊竹林禪寺方丈釋戒成大和尚、衢州天寧禪寺住持釋定照法師等與台灣南投縣國姓鄉東方淨苑釋體征理事長等高僧大德、友好人士,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互致問候,祈福平安,熱烈交流了本地端午節習俗,並相互送上節日祝福和“兩岸一家親”的美好祝願。雙方表示,兩岸佛教同宗同源,一脈相承,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濃於水,今後將繼續推動兩地佛教界的資訊聯通共享,切實推進兩地佛教界在文化、教育、慈善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關係融合發展。視頻交流後,衢州、龍遊台辦人員與兩地佛教界人士、當地台胞台屬、居士、義工等一道分赴兩地敬老院開展送端午滿願粽慰問活動,為孤寡老人送去節日祝福和關愛。收到一袋袋寓意“兩岸一家親”的好看又好吃的粽子,老人們高興得眉開眼笑。活動結束後,衢州市委台辦主任餘風一行在方丈戒成大和尚的邀請和定照、定亮法師陪同下,參訪了千年古刹竹林禪寺。去年6月,戒成大和尚在這裏升座為竹林禪寺方丈,成為衢州佛教界一大盛事。在參訪交流中,餘風等對竹林禪寺的悠久歷史、建設規制和發展成果,尤其是戒成方丈對竹林禪寺建設、衢州佛教事業發展乃至海峽兩岸佛教文化交流所作貢獻,深表贊佩! (衢州市海峽兩岸交流中心  鄭潔)

「我無比確定,讀書真的可以改變命運」

■本報特約編輯 劉一晨 哪一刻,讓你覺得讀書特別有用?這裡有一個目前飛行高度約為400公里的答案,名叫桂海潮。「我家就在他讀書的中學裡,我家的廚房對著他高中住的那間小屋。每天黃昏吃飯的時候,都會聽到他在大聲朗讀背誦。小時候貪玩,經常被老爸揪著去看他學習,透過那扇紗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個宇航員的曾經。」這條令許多人觸動的留言,仿佛電影裡穿越時空的一個按鈕,按下去,循著與「神十六」太空人桂海潮,有過交集的那群人的話語,我們找到了那個「鄰家男孩」刻苦讀書的曾經—— 01施甸,傣語意為「美麗的壩子」,坐落在雲南省西部邊陲,從施甸縣城出發,沿著施孟公路一路前行,大概走過20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了施甸縣姚關鎮,這裡便是桂海潮的老家。一條老街,幾乎橫貫整個鎮子,桂海潮的家在老街的這一頭,他曾經就讀的姚關中心小學,就在老街的那一頭,老街上住著看著桂海潮長大的鄉親長輩,也有與桂海潮一起背著書包上學、放學的發小。在老街,時光走得慢,若不是新聞鋪天蓋地,街坊鄰居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這條街有名的大學生」「那個黑瘦的男孩」。尹成程,桂海潮的發小,他經營的電動車店離桂海潮家不遠,拐兩個彎就到,之前桂海潮逢年過節回鄉都會到他家裡坐坐,幾個從小玩到大的同學也會聚一聚,聊起上學拿獎拿到手軟的發小,尹成程特別起勁,他笑說,小時候,桂海潮也和他一起瘋玩,也會在插卡學習機上玩遊戲,不過「他戴眼鏡是學習學的,我戴眼鏡是打遊戲打的」。「高二的時候,桂海潮還參加了高考模擬考,他竟然可以考到全校前幾十名」。 就在高二還發生了一件決定桂海潮人生軌跡的「大新聞」,那一年,桂海潮從校園廣播聽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太空人楊利偉成為中國飛天第一人,「夢想」來敲門了!桂海潮回應的方式是,兩年後,以第一志願考入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他也是那一年北航在雲南省錄取的理科最高分。二十年後,桂海潮與「夢想」的夢幻聯動是站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走楊利偉走過的路,飛楊利偉飛過的天。出征前,桂海潮說,「過去只能在報導中看到的各位英雄,成為了我們訓練場上的師傅,運動場上的隊友,生活中的朋友、任務中的戰友」。如果你「追星」,那最高境界可能就是,有一天,你也活成了偶像的模樣。 02下一次桂海潮再看到自己興許就是在《新聞聯播》裡,在當老師的舅舅楊天福眼中,從上學開始桂海潮就特別自律,放學回來看電視時常看《新聞聯播》,看完了就自覺回去做作業了,從不需要大人操心。閒暇時,他常跟隨小舅一起去山上放牛、放羊,特別喜歡親近自然,姨媽楊平美回憶,桂海潮從小做事情就特別專注,在同齡孩子中,要顯得更懂事一些,從不惹事打架,「雖然話不多但村裡的娃娃都喜歡跟他玩」。刷到堂哥要上太空的消息時,桂海鑫「激動得從凳子上跳了起來!」 他現在是曲靖財經學校的一名老師,記得自己上小學時,有一次去堂哥家玩,隨手拿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好奇地問這是什麼書,桂海潮就給他介紹了書的內容和作者,並讓他拿回去好好讀一讀。「哥哥從小就酷愛讀書,對各種各樣的書籍愛不釋手,即使我們在一旁玩鬧,哥哥也可以靜靜地讀書」。「我父母都是非常內斂、隨和的人,從不和人發生爭執,也從不打罵我們」,弟弟桂海益回憶父親話不多,遇事沉著冷靜。哪怕他們偶爾犯了錯,也不會苛責。「我們的父母都是農民,在學習上沒有辦法給予太多幫助,但非常支持我們,希望我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對於兄弟倆的成績,父母也不過多過問,指引他們的,是父親最常說的話,「用心去做就好了,遇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03走出家門,走進教室,上小學的桂海潮總是坐第一排,到了初、高中才慢慢壯實起來,小學老師趙光富對他的印象是「非常喜歡提問」,有些問題讓人意想不到,連老師也答不上來。鄉村小學可以看的書特別少,他課餘時間總喜歡抱著書,從為數不多的書籍中探索廣袤的未知世界。高中時期的數學老師楊中軍記得,下課鈴聲響起,同學紛紛奔向食堂時,桂海潮總會抓住老師請教問題,經常一討論就是半小時,「得知標準答案後,他往往還會有自己的見解,並且和老師討論有沒有更簡易的解法」。令楊中軍印象最深刻的是,高考數學桂海潮提前半小時交卷,見到老師時自信滿滿地說「滿分應該沒問題」。在高中化學老師楊洪洲那裡,我們窺見一個「時間管理小能手」,「吃飯他總是錯開高峰,平常洗漱的間隙也在學習,就連熄燈後還打著電筒在學」。桂海潮高中同學說,「記得他每天早上第一個從宿舍到教室看書,晚上總是最後一個從教室回到宿舍」。難得的是,「一般成績好的同學會有些『高冷』,但桂海潮不是,有同學提問他都會很熱心地解答,也能和同學打成一片」。高三期間,每天早上6點左右,英語老師孫愛春都能看到桂海潮在大聲朗讀英語和語文,尋找語感。品性好、有天賦、有主見,刻苦、勤奮,而且心態非常穩,是桂海潮給各科老師留下的印象,他不僅擅長找學習方法,每次還會主動問老師要試卷來做。有老師替他「抱不平」,2005年高考題目相對簡單,對於各科實力較強的桂海潮來說,其實有些吃虧,桂海潮考完第一反應是「高考題怎麼是這樣的?」 04走出小鎮,走入繁華,人生考驗才剛剛開始—— 桂海潮(右一)本科畢業合影 要經得起誘惑,坐得住「冷板凳」,桂海潮守護「夢想」的方式是整整9年,一路從本科攻讀完博士學位,繼而赴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且在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近20篇學術論文,2018年,31歲的桂海潮,便在母校擔任起了博士生導師,桂海潮的師兄賈英宏說,讀博期間,桂海潮「特別穩」,先花時間下足功夫研究基礎理論,「每次去實驗室,他基本都在看書」。面對有很多技術難點的科研項目,他「很少瞻前顧後」。「幹勁特別足,心理素質也特別好,沒怎麼見他發過愁」。出成果不是最快的,但他總是一絲不苟、厚積薄發,抓住關鍵難題不放鬆。王悅是桂海潮的同事也是同學兼室友,以前同寢時見他每天睡前都坐下來,安安靜靜地寫日記,總結一天的收穫,對生活非常認真。王悅眼中,桂海潮喜歡不斷挑戰和提升自己,並且做事有股韌勁,「找准目標就一股勁兒紮進去」,遇到不懂的問題,「無論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入選預備太空人,封閉訓練期間,桂海潮仍是盡己所能,擠出時間指導學生科研,親自幫忙推導關鍵的理論公式。 桂海潮準備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公告 博士生夏新會回憶,開大組會的時候,「桂老師思維特別活躍,總能一語中的發現問題,基礎功底很深,說話也風趣幽默」。他關心身邊人,能很快地和大家打成一片,非常願意為他人服務,他也關心書外的世界,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是志願者,「點子特別多,做事效率很高」,是個「時間管理大師」,也是個「情緒管理大師」。周圍人的評價是,他樂觀又豁達,很少被負面情緒侵擾,即使受到挫折也能很快振作。書法、長跑、騎自行車、游泳,這些都是桂海潮喜歡的,他帶的博士生蘇文傑說,「好幾次我們找桂老師的時候,他都是在體育場跑步」。夢想,一定是一個首尾接續的環形,如今,像桂海潮仰望過「楊利偉」那般,「桂海潮」又成了許許多多孩子的心之所向。

兩岸燈謎交流賽在薌城舉行

〔本報特約記者 賴雅紅 鄭文典 劉欽賜報導〕6月1日,以「謎藝為媒情系兩岸」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海峽百姓論壇.漳州分論壇兩岸燈謎交流賽在薌城區舉行。來自漳州和台灣的共11支代表隊以及特邀個人選手共50餘人歡聚一堂,切磋聯誼。本次燈謎賽以個人筆猜和團體電控搶猜的形式展開,設有個人筆猜優秀射手獎、團體電控競猜獎、原創佳謎獎、謎作評析獎等7個獎項。此次燈謎交流賽作為第十五屆海峽百姓論壇.漳州分論壇的活動之一,結合海峽兩岸姓氏宗親等文化元素,為兩岸燈謎愛好者搭建交流平台,深化兩岸民眾互動交往,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心貼得更近,手牽得更緊。漳州市薌城區作為首批「中國民間藝術(燈謎)之鄉」,燈謎文化積澱深厚。據瞭解,自1993年漳州市燈謎協會與高雄市謎學研究會締結友好社團以來,兩岸已多次開展謎藝交流活動,燈謎文化已成為漳州和台灣交流的一個重要紐帶。

閩台業內人士共議休閒漁業合作

〔本報特約記者 閆旭報導〕第五屆中國.閩台休閒漁業論壇2日在福州舉行,兩岸休閒漁業行業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等,共同就兩岸融合發展休閒漁業產業進行研討。2023海峽(福州)漁業周.中國(福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當天開幕,閩台休閒漁業論壇同期舉行。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邱章泉稱,近年來,福建依託優良的山海資源,沿海和內陸休閒漁業同步發展、各具特色,但也存在同質化、專案缺乏創意、體驗價值不高、遊客重遊率低等問題;台灣休閒漁業起步早,整體發展水準較高。雙方共同探討休閒漁業管理、開發、經營、推廣等,有助推動福建漁旅融合、鄉村振興。台灣中華海峽兩岸企業交流協會副理事長黃貴民表示,台灣漁業早期以捕撈和深加工為主,隨著漁村的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開始結合各地特產、特色轉向文化創意產業,吸引年輕人返鄉參與鄉村營造。「台灣的休閒漁業30多年的發展經驗,可以給福建提供參考。」他說。記者瞭解到,福建將依託海洋牧場,開發養殖平台觀光及養殖體驗專案,逐步探索和構建「海洋牧場+海洋裝備+旅遊」「休閒海釣+遊艇」的休閒漁業發展模式。同時,持續深化閩台海洋旅遊及休閒漁業的交流合作,推動兩岸休閒漁業產業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