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6 月

尋文化根脈敘一家親情 2023湘台文化交流季啟動

〔本報特約記者 付敬懿報導〕2023湘台文化交流季暨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3日在湖南長沙嶽麓書院啟動,活動以「尋文化根脈.敘一家親情」為主題,通過共祭人文始祖、開展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音樂互動交流、書畫藝術交流等,身臨其境感受湖南地域文化特色,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此次湘台文化交流季將延續至8月結束,活動涵蓋「和」字書法大賽、「求同存藝」海峽兩岸中華文化(書畫藝術)交流、「文脈尋根」之旅、中華優秀文化研討會、「文化傳承與創新」夏令營、兩岸藝人「年代對話」競演等。主體活動從嶽麓書院出發,溯源去到宋代理學派開山鼻祖周敦頤的故鄉永州,祭祀中華人文始祖舜帝,參訪瑤族先民聚居地,開展兩岸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此外,婁底、邵陽也將同步舉辦少數民族文化交流活動,湘台兩地藝術家還將共同創作展覽並采風張家界,湖南大學將承辦中華文化研討會與夏令營等活動,加之此前為交流季預熱準備的「和」字書法大賽以及在兩岸引發熱烈反響的「聲生不息.寶島季」節目構成文化交流季矩陣。湖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曾智夫表示,兩岸同胞在湖湘文脈發源地岳麓書院開啟湘台文化交流季,寓意著從源頭出發追尋文化根脈、暢敘一家親情,通過交流互鑒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促進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歡迎台灣青年來湖南追夢、築夢、圓夢,與大陸青年攜手共創民族美好未來。」中國國民黨中常委林琮翰表示,中華文化根脈扎實、積澱醇厚,是中華民族的根源與靈魂,也是兩岸同胞共同的財富和精神家園,是維繫民族感情的重要紐帶。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早已在台灣開枝散葉,融入人們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中,兩岸同胞有著共同的文化基因和價值理念哺育滋養,親情無法被分隔。 

兩岸青少年用詩詞共吟「山河美」

〔本報特約記者 繆璐報導〕「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為共同傳承中華文化,促進兩岸青少年交流交往和情感融合,以「山河美」為主題的兩岸青少年詩詞大會活動2日在滬啟動。據悉,本次活動將邀請台灣學生到上海實地走訪,參觀豫園、魯迅紀念館等,行走北外灘城市會客廳、領略浦江夜遊風景、感受青浦朱家角的水鄉文化,瞭解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精神風貌。以中華詩詞傳統文化為紐帶,「山河美」兩岸青少年詩詞大會活動將帶領兩岸青少年共同探尋詩詞之美,增強中華文化自信,抒發兩岸文脈相承、血脈相連的真摯情感,更好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當天活動現場,來自上海台商子女學校一年級的學生們,分成兩隊參加《飛花令》比賽,在與主持人的互動中吟誦古詩。據悉,本次活動還將特邀台灣學生演出團體參與現場演出,演出形式將結合詩詞吟唱、國樂演奏、戲曲舞蹈等,打造兩岸青少年加深瞭解、增進感情、厚植友誼的平台,從探秘古法造紙、古籍裝幀,體驗非遺文化等內容出發,共同追尋中華民族歷史足跡,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此外,6月6日晚還將進行線上海選筆試,優勝選手將參加線下面試;兩岸青少年還可以提交和「山河美」詩詞有關的書畫作品參與活動。獲勝選手將在7月下旬參加兩岸青少年詩詞大會頒獎暨展演活動。上海教育電視台台長孫向彤表示,相信中華優秀傳統詩詞的古典與青少年的新潮之間的碰撞融合,一定會產生巨大的能量。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古人吟詩於情於景,今天我們希望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青少年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不忘本來,面向未來。

〔各地風情〕

山東榮成:看百舸爭流 迎海帶豐收6月4日,在山東省榮成市俚島鎮海域海帶養殖區,一派繁忙景象,養殖工人們利用晴好天氣,抓緊時間搶收海帶,滿載海帶的漁船、舢板回港卸船,場面十分壯觀。據瞭解,榮成市是大陸最大的海帶產地,被稱為「中國海帶之鄉」,海帶養殖區面積15萬畝,養殖面積和產量均為大陸第一,年均出產海帶占山東省總產量的八成、大陸總產量的四成以上。李信君攝 安徽碭山:芒種至 鮮桃熟芒種時節將至,安徽省碭山縣5萬餘畝鮮桃喜獲豐收。6月3日,碭山縣葛集鎮白臘園村大棚桃交易市場上,果農忙著售賣鮮桃,客商和工人抓緊分揀、包裝、發貨供應大陸市場,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近年來,碭山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種植傳統,聚精會神搞產業,一心一意謀發展,打好設施農業牌,唱好大棚鮮桃戲,做大做強桃經濟圈,讓設施桃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富裕」的長效途徑。崔猛攝 內蒙古鄂爾多斯:古鹽湖景美引遊客北大池鹽湖地處鄂爾多斯高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城川鎮,占地面積39平方公里,已有2500年的開採歷史,曾是唐代鹽州的所在地。眼下,隨著氣溫的升高,鹽湖呈現出色彩斑斕的景象,與鹽湖工人和挖鹽機械共同構成一幅幅美麗圖畫,吸引遊客觀光遊覽。王正攝

大陸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提檔升級

〔本報特約記者 水金辰 劉方強報導〕6月5日晚,浙皖兩省人民政府在安徽合肥簽署《共同建設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協議》,標誌著大陸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提檔升級。一江清水相連,兩省變單一的資金激勵補償為涵蓋水質、上下游產業人才合作等的綜合補償,從「一水共護」邁向「一域共富」。新安江,發源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匯入浙江省千島湖,是浙江最大的入境河流。從2012年開始,浙皖兩省連續開展了三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資料顯示,試點以來,新安江水質連年達到補償標準,安徽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乾淨水。記者瞭解到,相較於前三輪試點,此次新安江-千島湖生態保護補償樣板區建設在補償標準、補償理念、補償方式、補償範圍等方面實現了提檔升級。此外,浙皖兩省提出力爭到2027年,新安江-千島湖流域將基本形成一體化生態保護與協同發展新格局,為大陸跨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樹立典範。

從3天到30秒!大陸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實現電子支付

〔本報特約記者 王震報導〕6月1日,大陸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電子支付功能成功上線。目前,這項功能在寧波、福州、廣州、黃埔、重慶、成都等海關試點推廣。據介紹,此次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稅款電子支付功能是基於現有的海關新一代稅費電子支付系統新納入增加的功能。該功能打破了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原有繳稅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資訊跑「網路」代替企業「跑馬路」,進一步便利企業通關。該功能上線後,企業一票稅款電子支付交易從發起支付請求到收到海關成功核注回執總共用時約30秒,省去了列印和傳遞紙質憑證、逐筆勾對核銷稅單等手工操作環節,整個流程比以往縮短2-3個工作日。此外,企業使用者還能通過稅費電子支付功能支付保證金、滯報金、滯納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