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6 月

兩岸47支隊伍齊聚廈門集美 飛槳逐浪賽龍舟

〔本報特約記者 李霖 李奇報導〕鑼鼓喧天,飛槳逐浪。6月3日上午,第十六屆「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在廈門市集美區鳴鑼開賽,兩岸47支參賽隊奮楫競渡龍舟池。「一點龍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二點天庭……」開幕式現場掌聲雷動,鼓陣氣勢恢宏,來自台灣的獅頭旺劇團獻上精彩的台灣獅民俗開場表演,莊嚴肅穆的龍舟點睛儀式隨即揭開本屆龍舟賽序幕。3日進行的是200米和500米直道賽,4日上午將進行「嘉庚杯」「敬賢杯」總決賽以及頒獎儀式,4日下午將進行第八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本屆賽事設有青少年男子組和女子組、社會男子組和女子組4個組別,共47支隊伍參賽,其中台灣參賽隊伍19支(含大陸台胞2支),共有約500名台胞人員參與賽事。作為兩岸同根同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龍舟賽事在海峽兩岸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嘉庚杯」「敬賢杯」海峽兩岸龍舟賽起源於陳嘉庚先生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凝聚各方力量的龍舟賽事。自2006年開賽以來,賽事已成功舉辦了十五屆,歷經多次升級,已發展成為集美區重要的文化品牌、廈門城市名片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平台。時值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學校110周年、集美學村命名100周年之際,除了龍舟賽之外,龍舟文化節活動還包括第八屆中國龍舟拔河公開賽以及第18屆集美(端午)詩歌節第19屆海峽兩岸(集美)端午文化論壇等系列文化活動,進一步挖掘百年學村積澱的厚重文化和精神內涵,並通過旱地龍舟比賽、童心繪端午、包粽子大賽、閩南曲藝專場、龍舟遊園會、龍舟文化奇妙夜等活動,將傳統端午習俗與主題文旅相結合,吸引更多市民群眾體驗龍舟運動、傳承龍舟精神,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屆龍舟文化節由中國龍舟協會、政協廈門市委員會、福建省體育局主辦,廈門市集美區人民政府、廈門市體育局、廈門市集美學校委員會、廈門廣電集團承辦,福建省金門同胞聯誼會協辦。

大陸相關部門聯合發佈《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十條》

〔本報特約記者 張武岳 高敬報導〕6月5日,大陸相關部門聯合發佈新修訂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十條》。新修訂的《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十條》包括關愛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踐行綠色消費、選擇低碳出行、分類投放垃圾、減少污染產生、呵護自然生態、參加環保實踐、參與環境監督、共建美麗中國等十條內容。2018年6月5日,《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試行)》發佈,成為大陸層面首個針對公民的較為全面的生態環境行為規範,被稱為「公民十條」。自發佈實施以來,通過宣傳引導和政策推動,「公民十條」對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增強公民踐行綠色低碳行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發揮了積極作用。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深入推進,大陸相關部門對「公民十條」進行了修訂完善,使其可操作性更強、傳播效果更廣,進一步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建設美麗中國彙聚全民力量。

2022年大陸科幻產業總營收超870億元人民幣

〔本報綜合報導〕日前,由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共同編撰的《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發佈。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科幻產業總營收877.5億元人民幣。據介紹,報告聚焦2022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典型業態中的科幻閱讀、科幻影視、科幻遊戲、科幻衍生品、科幻文旅五大板塊,重點研析中國科幻產業年度現象與發展趨勢。整體來看,中國科幻產業迎來黃金機遇期,各板塊展現出較強的發展勢頭。

【社論】面對侯友宜民調下滑的挑戰 國民黨理應展現出團結的精神和力量

當前的民調結果顯示,國民黨2024參選人侯友宜的支持度跌破20%,居於第三名的位置,引發了藍營基層的焦慮。然而,根據黨內民調和黨主席朱立倫的示警,這樣的民調結果早有預料,並不讓黨高層感到驚訝或擔心。黨內人士指出,侯友宜在黨內民調中一直保持在第二名的位置,支持度約25%左右,並且與民進黨的賴清德和民眾黨的柯文哲形成明顯的競爭。從目前的民調分析來看,侯友宜仍具有成長的空間。賴清德的支持度一直穩定在30%至35%之間,顯示其成長空間有限,而柯文哲的20%則可能已接近天花板,難以有更大的增長空間。儘管侯友宜的口才和魅力領導力不算出眾,但他在政治言辭上相對穩健,避免了說錯話的風險。只要他能夠一步一步穩健前進,提出具有吸引力的政見,相信情況有可能逆轉。在政見方面,侯友宜的陣營與國民黨智庫密切合作,與前副市長謝政達和智庫執行長柯志恩對接,以獲取各領域政見的相關意見。在行程安排上,侯友宜的陣營也積極與黨內的資深政治家進行會面,包括馬英九和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等人。此外,週末時他也安排中南部地區的行程,以彌補過去在中南部地區活動較少的不足之處。儘管目前的民調結果對於侯友宜的支持度造成了壓力,但藍營基層相信他不會重蹈「高虹安現象」的覆轍。與九合一選舉時新竹市和台北市的情況相比,這次的大選將更接近台北市的選戰模式。台北市一直是國民黨的支援基地,而侯友宜在擔任市長期間取得了不錯的施政成績,這為他在台北市的選情帶來了一定的優勢。儘管如此,侯友宜的挑戰依然存在。對手在這場選戰中將會努力將國民黨打入第三名,試圖邊緣化國民黨,以使其他政黨能夠佔據主導地位。然而,藍營基層相信侯友宜不會成為另一位無法突破的候選人,不會重蹈「高虹安現象」的覆轍。相對於過去的選舉,這次的大選將更為關鍵和具有挑戰性,因為其結果將決定台灣的未來走向。侯友宜口才雖然不是他的強項,也不是典型的魅力型領袖,但他有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他不會輕率地說錯話。他注重穩定和細緻的政策制定,並將其重點放在提出良好的政見上。這種穩健和細膩的方式,可能能夠獲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並在選戰中取得逆轉的機會。儘管侯友宜目前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壓力,但藍營基層相信他具有足夠的能力和魄力來應對這些困難。他的陣營積極與黨內智庫合作,從中獲取政策建議和意見,並進一步完善他的競選策略。此外,他也在加強與黨內的資深政治家和大老的溝通與互動,以獲得更多的支持和指導。對侯友宜來說,面對民調的挑戰只是選戰中的一環,並不是結果的定局。他的陣營正努力調整策略和提升競選效能,以應對目前的困境。此時,黨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次的大選將呈現出一種「黃珊珊現象」,即選民對於政策議題和候選人的實力更為關注,而非僅僅受個人魅力的影響。侯友宜的優勢在於他在台北市的施政成果和經驗,這為他在選戰中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他在市政府的表現獲得了一定的認可,並且得到了市民的支持。這使得他能夠在選舉中展示自己的政策成果,進一步贏得選民的信任和支持。然而,侯友宜的成功並不僅僅取決於個人,而是需要整個國民黨的團結和努力。黨內人士強調,國民黨應該團結一致,共同為侯友宜的成功而努力。這需要黨內各派系之間的合作和協調,以共同制定出具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的政策,並在選戰中展現出黨的團結力量。最後,選民的選擇將決定這場大選的結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侯友宜需要與選民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傾聽他們的聲音和關切,並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通過這種親民的作風和紮實的政策基礎,侯友宜有望獲得更多選民的支持,並在選舉中扭轉目前的局勢。總而言之,侯友宜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在當前的選戰中並不罕見,然而,他的政策成果和穩健的領導風格為他帶來了一定的競爭優勢。透過國民黨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侯友宜有機會克服目前的挑戰,重塑他在選民心中的形象。國民黨可以發揮其組織力量和政策智庫的優勢,提供侯友宜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建議。這將有助於侯友宜在選戰中展示出他的能力和承諾,同時向選民傳達出一個團結且有力的國民黨形象。此外,國民黨也可以利用過去在台灣政治舞台上累積的經驗和人脈,與各界人士建立良好的關係。這將為侯友宜提供更多的支援和資源,並吸引更多的選民關注他的競選活動。國民黨可以與各地的地方組織和社區團體密切合作,共同推動侯友宜的政策理念和選舉訴求,擴大他的影響力和選民基礎。同時,國民黨可以通過提供培訓和資源支援,提升侯友宜的競選能力和形象塑造。這包括進行演講訓練、政策辯論和媒體宣傳等方面的支援,以使他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政策立場和價值觀,並贏得選民的支持和認同。最重要的是,國民黨和侯友宜的支持者應該保持正面的態度和信心,不斷鞏固自身的優勢,並尋找機會來改變選戰的走勢。這需要持續的努力和堅持,以穩定的步伐推進選舉活動,並吸引更多選民的支持。總的來說,侯友宜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和壓力,但通過國民黨的支持和努力,他有機會在大選中取得成功。關鍵在於國民黨能夠團結一致,為侯友宜提供全面的支援和資源,同時侯友宜本人需要展現領導才能和政策選項的吸引力。國民黨應該以團隊的形式來支持侯友宜,共同制定和推行具有吸引力的政策議程,並展示出黨的綜合實力和政策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國民黨可以利用其龐大的黨員基礎和組織網絡,動員更多志願者參與侯友宜的選舉活動,包括宣傳推廣、義工行動、造勢活動等,以擴大侯友宜的選民基礎。同時,黨內高層和資深政治家應該提供指導和建議,幫助侯友宜更好地應對選戰中的挑戰和難題。除了國民黨的支持,侯友宜本人也需要展現出領導才能和政策選項的吸引力。他應該積極參與各類型的選舉活動,包括政見發表會、座談會和選民造訪等,與選民直接交流並傾聽他們的需求和關切。同時,他應該清晰地呈現自己的政策理念和解決方案,並以具體的行動計劃來贏得選民的信任。領導才能和政策選項的吸引力不僅體現在選舉活動中,也需要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持續展現。侯友宜應該展示出穩定的領導風格,能夠處理各種挑戰和危機,並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展現出他的能力和經驗。這將有助於建立他作為一個有能力且可信任的領袖的形象,贏得選民的信心和支持。國民黨和侯友宜面臨著重要的任務,需要共同努力以應對民調挑戰,並在大選中取得成功。國民黨應該加強對侯友宜的政策支持和宣傳工作。黨內可以組織專門的團隊,與侯友宜合作制定更具吸引力和實踐性的政策方案,並將其有效傳達給選民。透過政策宣傳和解釋,國民黨可以幫助選民瞭解侯友宜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和發展計劃,以及這些政策對於個人和社會的意義。此外,國民黨可以利用媒體和網絡平台,提高侯友宜的曝光率和知名度。這包括與媒體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發布新聞稿、接受採訪,並使用社交媒體平台積極參與討論和回應選民的問題和關注。透過這些管道,國民黨可以推廣侯友宜的政策理念和競選訴求,吸引更多選民的關注和支持。同時,國民黨應該加強組織能力和選戰策略。這意味著建立更有效的選舉組織,加強選舉策略的規劃和執行,以確保侯友宜的競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並取得成功。國民黨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選舉活動,包括集會、座談會、義工行動等,並善用媒體和社交平台來宣傳這些活動,吸引更多選民參與並瞭解侯友宜的政見和政策。最後,國民黨應該堅守民主原則,尊重選民的選擇和意願。即使面臨困難和挑戰,國民黨應該堅定地支持侯友宜作為候選人,並為他提供必要的支援和資源。同時,國民黨應該密切關注選民的反饋和意見,及時調整選戰策略和政策方向,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選民需求。總之,國民黨應該全力以赴支持侯友宜的參選,並展現出團結和凝聚力。透過有效的政策宣傳和選舉策略,國民黨可以幫助侯友宜擴大選民基礎,提高選民對他的認知和支持度。同時,侯友宜本人也需要發揮領導才能和政策吸引力,通過積極參與選舉活動、與選民互動和溝通,以及清晰明確地呈現政策理念和解決方案。國民黨和侯友宜都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民調下滑、傳聞換侯等。然而,這也是一個機會,是他們展現團隊合作和領導能力的時刻。國民黨應該發揮組織的優勢,提供全面的支援和資源,共同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方案,並通過多種途徑和媒體進行宣傳和推廣。同時,侯友宜本人需要以穩定的領導風格和具體可行的政策行動來贏得選民的支持和信任。最重要的是,國民黨應該保持民主原則,尊重選民的選擇,並與侯友宜一起為民眾的利益而努力。這不僅是一場選舉,更是一個關乎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時刻。國民黨和侯友宜應該攜手合作,凝聚力量,為國家的繁榮和民眾的福祉而努力奮鬥。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選舉中,國民黨有機會重新獲得選民的支持和信心。通過團結、領導和政策吸引力的展示,國民黨和侯友宜可以翻轉民調局勢,實現勝選的目標。這需要全黨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堅持,但只要團結一致,國民黨就有能力在大選中取得成功。侯友宜對國民黨內派系整合不足,應如何加強侯友宜對國民黨內派系的整合,以下是幾個建議:積極溝通和對話:侯友宜應該主動與各派系的代表進行溝通和對話,聆聽他們的意見和關切。這可以通過召開內部會議、座談會或個別會談的方式實現。透過充分的溝通,可以建立起相互瞭解和信任的基礎,並找到共同的目標和利益。強化共識和合作:侯友宜應該提倡國民黨內部的共識和合作精神,強調團結的重要性。他可以著重在共同關心的議題上尋求共識,並鼓勵各派系在政策制定和選舉策略上進行合作。這有助於減少內部衝突,形成統一的聲音,提高國民黨的凝聚力。提供包容和參與的平台:侯友宜可以建立一個開放的平台,讓各派系的成員都能夠參與和貢獻。這可以通過成立工作小組或專案團隊,結合各派系的專業和經驗,共同參與政策制定和選舉活動。透過平等參與的機會,可以增進各派系之間的互信和合作。建立共同的政治議程:侯友宜應該確立一個共同的政治議程,以凝聚各派系的支持。他可以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邀請各派系代表參與,徵求意見和建議,確保政策方向符合不同派系的利益和價值觀。透過共同參與和共同承擔,可以促進各派系之間的平衡和共同發展。提供公平競爭的環境:侯友宜應該確保內部選舉和提名過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他可以建立一套公平的選舉制度,確保各派系都有平等的參與機會。同時,他應該盡力避免偏袒或偏向某一個派系,而是要保持中立和公正的態度。他可以建立獨立的監督機構,負責監督選舉過程的公平性,並處理各派系之間的爭議和糾紛。這樣可以確保整個選舉過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並維護國民黨內部的和諧與穩定。此外,侯友宜還可以積極推動國民黨內部的改革和創新。他可以提出新的政策和理念,激發各派系的創造力和活力。同時,他應該鼓勵年輕人的參與和培養新的領導人才,以保證國民黨的長遠發展。最重要的是,侯友宜應該展現出領導能力和政策的具體成果。他需要以身作則,積極地參與各項活動和選舉,並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展現出明確的方向和決斷力。這樣可以贏得各派系的尊重和信任,並加強他在國民黨內的領導地位。總而言之,加強侯友宜對國民黨內派系的整合需要積極的溝通、共識和合作,提供包容和參與的平台,建立共同的政治議程,並確保公平競爭的環境。同時,侯友宜本人需要展現出領導才能和政策成果,並推動國民黨的改革和創新。這樣可以促進國民黨內部的和諧發展,提高競選勝算,並為國民黨在選舉中取得成功奠定基礎。至於國民黨高層,也應該積極準備方案,若到8月份,整個民調沒有上升,「換侯」的行動計劃也將展開,到時「朱上侯下」的呼聲很可能會此起彼落。

內政部、北市府懸崖勒馬 勿輾壓社子島萬人聚落!

■時代力量立委 陳椒華 昨天下午,我邀集社子島自救會居民、相關專家學者,以及內政部代表召開「社子島地區區段徵收案開發範圍及抵價地比例研商會」,針對長久以來爭議未絕的社子島開發案進行討論。如果大家還有印象,2013年,苗栗大埔事件,正是使用區段徵收強拆民宅,造成居民家庭與家園破碎。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主張落實土地正義,並將大埔張藥房原地重建,一時之間蔚為佳話,然而,在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全台各地因錯誤的土地徵收政策,造成大量迫遷個案,嚴重影響人民權益。如今的社子島徵收案,同樣採用早已過時、違憲的區段徵收手段,牽涉到超過一萬位居民的權益,自救會自2020年起進行家戶拜訪,簽署了超過4000筆、800多戶反對徵收的連署書,要求北市府落實安置、保留聚落紋理。然而,內政部主管的徵收程序不斷推進,北市府卻仍未與居民取得共識,恐將直接輾壓社子島萬人聚落,造成居民大受影響。今日會議當中,我強烈要求中央主管機關的內政部,必須嚴格敦促北市府,妥善面對社子島開發爭議,並做成五點結論:內政部須要求北市府落實地方溝通、和居民達成共識,未達共識之前,不進行土地徵收後續作業程序。「地上物查估」是土地開發重要程序,依北市府新聞稿顯示,社子島地區目前仍有高達834棟建物所有人拒絕查估,顯見社子島既有聚落當中,仍有高比例反對本開發計畫,因此內政部應要求北市府妥處社子島既有密集聚落劃設再發展區之議題。2022年9月,內政部土徵審議小組針對社子島案召開第二次專家小組會議,與會委員要求北市府應應參酌500多位陳情人所提九大聚落剔除及不參加區段徵收等意見,重新檢討原訂剔除原則,並與民眾溝通說明,然而北市府卻遲未動作,因此我要求內政部在北市府確實檢討之前,不得繼續進行任何社子島地區區段徵收案審議程序。有關先行區段徵收,以及逕以區段徵收實施辦法於徵收計畫書提出和都市計畫公告前,即核定區段徵收範圍之適法性及合憲性,應再予以釐清。要求內政部敦促北市府落實2022/6/26社子島都市計畫結論的附帶決議,重新斟酌既有聚落情況(不限於所謂九大聚落)並依據現有居住事實,檢討應保留之聚落範圍。(轉載自陳椒華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