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6 月

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福建海上風電場完成吊裝

〔本報綜合報導〕6月28日14時30分,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福建海上風電場順利完成吊裝任務。這標誌著中國大陸海上風電在高端裝備製造能力、深遠海海上風電施工能力上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據瞭解,此次吊裝的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是全球首台16兆瓦商業化示範應用機組,在風機主軸承、葉片和傳動鏈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具有國產化率高、數位化程度高的特點。該機組將在商業運行過程中全面檢驗各項設計性能,為今後16兆瓦海上風電大機組規模化批量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圖為吊裝施工在全球首艘2000噸級第四代海上風電安裝平台——「白鶴灘」號上進行。

兩岸黃埔後人發起「黃埔百年直播」活動 共話黃埔歷史,共促祖國統一

〔本報特約記者 張堃報導〕在黃埔軍校建校99周年紀念日之際,兩岸黃埔後人聯合在社交媒體上發起「黃埔百年直播」活動。該活動將以每天更新的頻率,持續開展至20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創建百年紀念日。據悉,「黃埔百年直播」由台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抗戰英烈戴安瀾將軍之孫戴茗磊和民革黨員、資深媒體人凱雷聯合發起,將運用新媒體靈活、多樣、豐富的形式,廣泛連結兩岸及海內外的黃埔同學後人,共話黃埔歷史,講述黃埔故事,推動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薪火相傳,為促進祖國統一、致力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很快就將迎來黃埔建校的一百周年了。」丘智賢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兩岸黃埔後人能夠連結家史與國史,分享先輩們的珍貴記憶與史料,推動兩岸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瞭解黃埔歷史和黃埔精神,共同擔當起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使命。「為什麼發起黃埔微直播?是因為有三個一:一座博物館,一份報紙,一所學校。當我作為網路名人走進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有兩個展陳帶給我震撼,一個是抗戰中的大公報為紅軍找到了長征的落腳點,到陝北去;一個是黃埔軍校的創建,這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巧合的是他們的創建日期,2021年6月18日展覽館開館、2023年6月17日大公報121周年、20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100周年,這三個日期緊密相聯,這是巧合,更有歷史的深意,更是祖國統一、民族復興的新座標、新起點。」凱雷如是說。凱雷指出,一百年前,我的外祖父和外表祖父追隨孫中山先生,一個信奉讀書救國、一個信奉騎馬打天下;一個從日本歸國擔任富平立誠中學首任校長,一個南下上海、廣州投考黃埔軍校。當我在泛黃的黃埔一期學員名冊上看到我外表祖父的名字,一百年前翦除軍閥割據,一百年後謀求祖國統一,我感受到的是歷史的脈博,每一個中國人不變的期待,親愛精誠,愛國革命,而這正是黃埔的精神。他強調,2024年黃埔百年轉瞬就到,統一的步伐就在眼前。再也沒有什麼比即時回饋、滲透人心的互聯網工具更適合記載歷史、書寫歷史、傳播歷史,我們發起黃埔微直播,正是希望是和兩岸的中國人在同一個完整的時空中共同分享、書寫不變的黃埔精神,一起讀秒,一起感受歷史每一天每一秒的脈膊,一起向未來。發起人丘智賢說,為了回顧黃埔建校的歷史,我走到了珠江的白鵝潭,黃埔軍校建校兩年之前,孫中山遭遇陳炯明叛變,深受打擊,率領海軍艦隊停泊白鵝潭,眼前沙面租界的外國領事,也前來壓迫,當時在這一片江面上,革命失敗的孫中山卻未被擊倒,他深切感受到,需要建立一支革命軍事武力,對抗軍閥與帝國主義,於是黃埔軍校應運而生;而在上海市南昌路的180號,也就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國民黨上海執行總部舊址,當年很多投考黃埔軍校的同學,包括徐向前、王仲廉等人,首先都到這裡,報到填表等待通知,在上海大學進行考試,通過的同學從上海領取路費搭船前往廣州參加複試,最終成為黃埔軍校的一員。當我們走過黃埔軍校校史發軔與茁壯的相關歷史地點,不禁回想起各期黃埔同學們,投身革命,改變國家民族命運的壯舉,傳承黃埔歷史與精神,正是我們發起黃埔百年直播活動的初衷,希望大家支援我們的黃埔百年直播,一起邁向2024黃埔百年。

【就事論世】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 映丞 美國期刊《外交政策》近日發表文章指出,印度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全球超級大國的可能性並不大。儘管印度在人口和經濟增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存在著幾個關鍵因素限制了其實力的提升。首先,過去分析家對印度崛起的預測往往未能實現。儘管曾有預測稱印度的經濟自由化將帶來經濟奇蹟,但這些預測未能成真。其次,印度的經濟規模仍然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的製造業、出口和經濟總量都遠遠超過印度。第三,印度在科學技術和創新方面相對落後於中國。中國在研發投入和人工智慧等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而印度的科技發展相對滯後。最後,印度仍面臨著貧困、營養不良和社會問題等挑戰。相較之下,中國在減貧和提升勞動力生產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儘管印度在一些領域有所進步,但《外交政策》指出,將印度和中國相提並論並不適切。印度面臨著多重內部挑戰,包括種姓制度和官僚制度等問題,這些因素制約了其實力的提升。美國將繼續支持印度實現更美好的未來,但同時也應該理解印度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性有限。對於美國而言,中國作為亞洲地區的競爭對手,印度的強大對於權力平衡具有一定的利益。關於印度是否能超越中國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問題,根據《外交政策》的分析,答案是不太可能。儘管印度在人口方面超越了中國,但在經濟規模、科技發展和勞動力生產力等方面,印度仍遠遠落後於中國。因此,美國和觀察家們應該對印度的崛起持謹慎態度,並重視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需要注意的是,這篇文章並不代表絕對的觀點,而僅是《外交政策》雜誌的一個分析。世界的局勢和國家實力在不斷變化,未來的發展仍具有不確定性。因此,這種問題需要繼續進行觀察和評估,並結合更多的資料和觀點來做出全面的判斷。就印度和中國在世界上的競爭能力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比較:經濟實力: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經濟規模和強大的製造業基礎。中國在國際貿易、外匯儲備、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創新等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印度的經濟也在快速增長,但經濟規模和實力相對較小。科技創新: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特別是在人工智慧、5G通信、高速鐵路和太空探索等領域。中國的科技公司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並獲得大量的投資和創新成果。印度在某些領域也有突出的科技實力,但整體上與中國相比仍有差距。人力資源:印度擁有龐大的年輕人口優勢,這為其提供了龐大的勞動力資源。然而,中國的勞動力生產力和技術水平較高,擁有較強的工程和技術人才優勢。國際影響力: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尤其是在亞洲地區。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機構和全球治理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區域合作。印度在國際事務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影響力相對較小。總體而言,中國在許多方面擁有更強大的競爭能力,包括經濟、科技和國際影響力等。然而,印度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將在未來持續追求自身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然而美國和印度在共同抗中的立場上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以打壓中國。以下是一些主要策略:加強戰略合作:美國和印度加強了彼此之間的戰略合作,特別是在安全和國防領域。雙方簽署了一系列協議和協定,包括《印太戰略》和《印美防務交流協議》等,以加強軍事合作、情報交流和共同演習。貿易和經濟合作:美國和印度致力於擴大雙邊貿易和經濟合作,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兩國進行了貿易談判,加強了經濟合作框架,並鼓勵雙向投資。此外,美國也支持印度加入全球供應鏈,推動其製造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技術轉移和科技合作:美國與印度在科技領域的合作越來越緊密,特別是在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太空探索和清潔能源等領域。雙方進行技術轉移、研發合作和人才交流,以提升彼此的科技實力。國際協調和多邊合作:美國和印度在國際舞台上加強了協調和合作,特別是在區域安全、反恐、氣候變化和全球治理等重要問題上。兩國共同參與多邊組織和國際倡議,通過合作加強對中國的壓力。支持印度的地區角色:美國支持印度在南亞地區的地區影響力和安全合作。兩國加強了與其他南亞國家的合作,以維護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這些策略旨在增強美國和印度的綜合實力,形成聯合抗衡中國的合作力量。雙方通過戰略合作、經濟合作、科技合作和國際協調等多個層面的合作,努力應對中國的挑戰和影響,並維護地區的穩定與發展。

大法官整碗捧,司法還獨立嗎?—談司改根本問題!

■前台南縣長、台灣維新召集人 蘇煥智 6/21立法院通過4位大法官被提名人蔡彩貞、朱富美、陳忠五、尤伯祥的任命同意。而造成15位大法官全部均由蔡英文提名任命。一、整碗捧司法還獨立嗎?這種連任而且國會過半的情形下,「大法官整碗捧」的現象,的確令人擔憂「台灣的司法還能獨立嗎?」這個現象在馬英九擔任二屆就已經發生。所以未來當選第一任的原則上就可以有11位大法官的任命權,第二任再提名4名,整碗捧恐成常態。二、憲法法庭成為第四審:除了「整碗捧」影響司法獨立外,台灣將司法判決的違法審查權採取「大法官憲法法庭」獨佔違憲審查權的制度,也使大法官憲法法庭成為第四審,不但嚴重影響司法效率。而且也使台灣的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及大法官人數加起來約150人,應該也是全世界各國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一般法院法官不能行使違憲審查權,對於法官解釋法令、獨立審判的基本精神恐大打折扣。三、應賦予法官違憲審查權:台灣應該學習美、日、英、法等國,賦予一般法院法官有違憲審查權。並由最高法院終局判決作為法律解釋的權威機構。如此就根本不需要另設大法官的機構。德國採取大法官獨佔違憲審查權的制度,值得垢病就是成為變相的第四審,等於限制法官解釋法律的權限。至於國會立法的法律案是否違憲則可以學習法國憲法第七章憲法委員會審查,以避免我國司法院大法官憲法法庭成為第四審。而且最高法院法官的人數也不應超過15人。台灣目前三個相當於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公務人員懲戒委員會)應該整合為一,總人數應從目前的150人縮減到15人。四、法國憲法委員會:如果一定要成立大法官憲法法庭的制度 ,則應該考慮學習法國憲法第七章憲法委員會的設計。1、法律案、司法案分開處理:法國憲法委員會將法律案的審查及司法機關審理的案件分開處理。法律案由憲法委員會審議。至於司法機關的判決,則交由最高法院及中央行政法院審理,以避免造成第四審的現象。2、如何維持司法獨立?而且審法委員會應該避免「整碗捧去」,例如法國憲法委員會委員9名,任期9年。每三年改選3分之1,而且權力並非集中在總統手上。總統、國會眾議院、參議院各有一位提名權,以避免總統壟斷司法。五、司法改革根本問題未解決?1、廢除司法院:其實我國司法院是全世界性憲政體制的怪胎。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有法務部(或稱司法部)外又另有一個司法院(相當於總理府)。所以司法改革的關鍵一步就是廢除司法院。2、廢除法官終身制:至於法官、及檢察官的任命、升遷、獎懲、考核,如何維持其獨立性?如何接受民眾的檢驗,符合社會期待?基本上我認為「法官終身制」在國際上除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採取終身制外,其實絕大多數都是採取「任期制」,而且續任都需經公民投票審查通過。如此才能確保司法獨立,避免恐龍法官及法官官官相護問題。(轉載自蘇煥智臉書)

【如視我聞】賴清德承認選情遭受重創 對民進黨是「逆風」還是「轉機」?

■ 理應 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在宣佈角逐2024年大位後,長期以來一直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的支持度。然而,在6月份民進黨內部相繼爆發性騷擾醜聞後,他的選情和立委徵召計畫遭受重創。針對此情況,賴清德在最近接受訪問時坦承,民進黨視目前的「逆風」局勢為警訊,但同時也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賴清德在6月18日接受媒體聯訪時,談到了他的支持度被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反超的情況。他坦言,民進黨確實陷入了一個較為逆風的局面,但他同時強調,黨內一定會以嚴肅且高標準的態度處理每一起事件,並希望社會能夠重新給予諒解和支持,以便贏得最終的勝利。據《鏡週刊》報導,賴清德在民進黨內部爆發性騷擾醜聞後,採取了相當高標準和果斷的處理方式,成功避免了支援度進一步下滑。然而,對於賴清德本人來說,儘管自他兩個月前宣佈參選以來,綠營的基本支持者一直堅定不移,但他卻一直未能贏得中間選民和年輕選民的支援,這使得他的支援度難以突破35%的大關。接近賴清德的消息人士透露,賴清德和民進黨都將目前的處境視為逆風,然而,也有許多黨內人士認為這是一個轉機。原因在於民進黨在今年3月初在南投立委補選中取得勝利,重新看到明年勝選的希望。然而,不幸的是,後來黨內相繼爆發了黑金、學倫、徵召和性騷擾等議題,這給選情增添了許多變數。這樣緊張的氛圍反而有助於賴清德接受建議,調整他的步伐。面對逆境,賴清德積極採取了高標準、明快的處理方式,避免了選情的進一步惡化。然而,他也承認他仍然面臨著困難,特別是在爭取中間選民和年輕選票的支持方面。他將繼續努力,希望重新贏得民眾的信任和支持。這一轉機對於賴清德和民進黨來說,意味著他們需要反思和調整策略,以克服目前所面臨的挑戰。賴清德表示,他們將以嚴肅的態度處理每一起事件,並重建公眾對民進黨的信心。賴清德的選情逆境不僅對他個人而言是一個挑戰,也對民進黨的整體競選運作提出了問題。然而,黨內一些人士認為這是一個轉機,因為逆境可以激勵賴清德和黨內成員更加努力,重新連結民眾,並展示他們的決心和能力。賴清德表示將和民進黨繼續努力,堅持高標準、嚴肅處理問題,並努力贏得民眾的支持。他們相信,逆境是一個轉機,是他們重新調整和展示實力的機會。他們期待社會給予理解和支持,並為了最終的勝利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