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6 月

【社論】正確的兩岸關係論述是侯友宜的當務之急

侯友宜的民調近期有所下滑,據《美麗島電子報》於上月29日公佈的民調中,侯友宜的支持度僅有26.2%,位居第二。據交叉分析發現,侯的支持度急挫了14.7%。有評論指出,侯友宜仍然採用著新北市選戰時的打法來應對2024大選。然而,他在全國範圍內的支持度明顯落後,這意味著他需要積極尋找議題、展開造勢活動。不能僅僅依靠新北市的政績來應對全國性選舉,其他縣市的選民對他可能尚未產生太多共鳴。在侯友宜擔任新北市長期間,他的兩岸政策一直受到關注。兩岸關係是一個極為複雜且敏感的議題,涉及到政治、經濟、安全和國家主權等多個層面。每位政治家在處理兩岸議題時都擁有自己的立場和策略。然而,具體情況需要更全面的民意調查和深入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侯友宜在民調中的下滑可能反映了公眾對他的支持度有所降低,這也提醒了政治家們在兩岸議題上需要更加謹慎和周全的處理。郭正亮在《下班瀚你聊》中表示,侯友宜就是還在用新北市選戰的打法來應對2024大選,在全面落後的情況下就是要積極找議題、造勢,別以為用新北政績能打全國大選,其他縣市的民眾一點感覺也沒有。就侯友宜而言,他的兩岸政策一直以維持現狀和促進交流合作為主軸。他主張以和平穩定的方式處理兩岸關係,強調台灣的經濟發展和民眾的福祉。他支持兩岸間的交流合作,包括推動經濟交流、文化交流和人民往來等,以增進台灣與大陸的互動。在兩岸政策上,侯友宜也強調重視台灣的民意和民主程序,主張透過台灣內部的討論和共識來處理兩岸議題,並且強調台灣的主權和民主價值。然而,兩岸關係是一個動態的議題,受到國際情勢和各方利益的影響。不同的政治家和政黨可能在兩岸政策上有不同的立場和主張,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情勢的變化,政策也可能會有所調整。侯友宜的兩岸政策立場可能會成為民進黨攻擊的對象之一,尤其是在選舉期間或政治辯論中。在台灣政治中,兩岸議題一直是具有爭議性和敏感性的議題,不同政黨和政治人物對於兩岸關係有不同的立場和主張。民進黨作為執政黨,通常傾向於強調台灣的主權和民主價值,並強調對於中國大陸的警戒。他們可能會利用侯友宜的兩岸政策立場來質疑其對於台灣主權和民主價值的堅守,或者指責其在兩岸議題上的模糊或不明確態度。在台灣選舉競爭中,攻擊對手的政策立場是常見的策略之一。民進黨可能會利用侯友宜的兩岸政策立場來試圖削弱他的支持度,尤其是在與民進黨候選人對壘的情況下。然而,政治攻擊和選舉策略往往具有主觀性和臨時性,並且受到選舉環境和候選人形象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無論如何,最終選民會根據候選人的整體表現和政策立場做出選擇,而不僅僅是基於攻擊宣傳。侯友宜的兩岸論述在過去有些許模糊不明確的情況。然而,他的兩岸政策觀點可能隨著時間和政治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調整和明確化。一般來說,對於台灣的政治人物來說,兩岸議題是非常複雜和敏感的。不同的立場和主張可能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政黨立場、選民需求、國際情勢和兩岸關係的發展等等。因此,對於侯友宜的兩岸論述,我們需要參考他過去的言行和政策表述,以及他在特定時刻對於兩岸議題的回應。同時,也要關注他對於台灣主權、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等其他重要議題的立場。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政治人物的立場和論述往往會根據時機和情勢的變化而調整。隨著2024大選的臨近,侯友宜有可能進一步明確和具體化他的兩岸論述,以符合選民的期待和政治情勢的需求。最後,我們也要認識到兩岸議題的複雜性和多變性,不同人對於兩岸關係有不同的看法和期望。在民主社會中,尊重不同意見的存在和多元性是重要的價值觀。因此,我們鼓勵進一步的對話和辯論,以促進理解和共識的形成。

【就事論世】美眾議院通過債務上限協議避免違約危機 但財政赤字和國家債務問題仍然面臨挑戰

■ 映丞 美國眾議院於當地時間5月31日晚間以314票對117票通過了債務上限協議,將美國國家債務上限暫停至2025年1月1日。這項協議得到了149名共和黨議員和165名民主黨議員的贊成票,但也有71位共和黨議員和46位民主黨議員投下了反對票。據悉,該協議現在將進入參議院進行投票,待參議院通過後,將交由拜登總統簽署成為法律。然而,目前尚無確切的參議院投票時間。美國財政部此前曾警告,如果國會無法就債務上限達成協議,美國將在6月5日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因此,拜登總統敦促參議院儘快通過該法案。債務上限協議的通過對美國的經濟可能產生重要影響。首先,它避免了債務違約的風險,維護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和投資者信心。其次,協議的通過穩定了金融市場,防止了不確定性和恐慌情緒的蔓延。此外,協議也確保了政府的正常運作和預算執行,維持了政府服務和資金支付的連續性。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債務上限協議只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並沒有解決美國長期面臨的財政挑戰。持續高額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仍然存在,可能對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和可持續性產生影響。債務上限協議的通過是為了應對當前的緊急情況,進一步的財政改革和長期可持續的財政計畫仍然是必要的。政府和國會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出可行的措施來解決財政挑戰,確保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雖然目前尚無法確認參院何時才會進行投票,不過有鑒於美國財政部此前曾警告,國會若無法對此達成協議,美國將在6月5日出現債務違約,屆時恐怕會重創美國經濟和全球市場,拜登也呼籲參院盡速投票通過此案。該案對美國的經濟影響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避免債務違約:通過暫停國家債務上限,可以防止美國陷入債務違約狀態。債務違約可能導致美國信用評級下調,增加借款成本,降低投資者信心,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穩定金融市場:達成債務上限協定可以避免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和恐慌情緒。金融市場的穩定對於吸引投資、維持股市和債市的健康運作至關重要。政府支出和預算:債務上限的暫停意味著政府可以繼續借款,維持日常運作和履行財政承諾。這可以確保政府繼續提供基本服務、支付工資和養老金等,避免政府停擺和服務短缺。市場信心和投資者情緒:通過避免債務違約和金融市場動盪,該協議可能提振市場信心和投資者情緒。穩定的經濟環境通常有利於商業投資、創造就業和經濟增長。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債務上限協議只是暫時性的解決方案,並未解決美國長期面臨的財政挑戰。持續高額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仍然存在,可能對美國經濟長期發展和可持續性產生影響。此次,美國眾議院以壓倒性票數通過債務上限協議,將債務違約危機暫時避免。這項協議將美國國家債務上限暫停至2025年1月1日,獲得了共和黨和民主黨議員的支持,但也有一部分議員投下反對票。協議隨後將提交參議院投票,待通過後由拜登總統簽署成為法律。通過債務上限協議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避免了債務違約,維護了美國的信用評級和投資者信心。其次,協議的通過穩定了金融市場,防止了不確定性和恐慌情緒的蔓延。此外,協議還確保了政府的正常運作和預算執行,維持了政府服務和資金支付的連續性。然而,債務上限協議只是臨時性的解決方案,未能解決美國長期面臨的財政挑戰。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問題仍然存在,對美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和可持續性可能產生影響。政府和國會需要進一步努力,制定出可行的財政改革措施,確保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債務上限協議的通過是為了應對當前的緊急情況,確保美國能夠繼續履行財政承諾,避免債務違約帶來的負面影響。政府和國會還需繼續努力,制定出長期的財政計畫和改革措施,解決財政挑戰,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

台灣周邊海域抽砂行為嚴重影響海洋生態

■記者游宏琦報導 海洋委員會「海域受抽影響抽砂影響研討會」於5月31日下午接續針對抽砂對海洋環境影響及法律層面進行第二、三場次討論,出席專家學者與有關機關嚴重關切問題之危害,並與在場參加者交換有關解決對策等意見。第二場次之重點在「生態環境面」,由中央研究院鄭明修研究員提出專題報告,強調位於澎湖七美西南方約30浬的台灣淺灘,其海底珊瑚礁生態現在面臨最大的危機就是違法抽取海砂,並向對岸呼籲;希望中國能約束違法抽砂行為等四項建議。台灣大學袁孝維教授接續表示:「中國抽砂船於馬祖海域的作業干擾常造成鳥類驚飛,燕鷗棄蛋情形屢見不鮮,已對國際自然保育聯盟評估「極危」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保育工作造成影響,疾呼對岸應積極遏止抽砂,才能有效防止情形再惡化。」針對上述學者所提意見,內政部、農委會漁業署、海委會國家海洋研究院及海洋保育署也分別提出111年至今在馬祖海域的調查成果,顯示抽砂行為對於該海域之海底地形、底棲及浮游生物、燕鷗保育等確實造成嚴重的衝擊,其中,國家海洋研究院院長陳建宏更建議,抽砂對生態的影響應持續揭露給國際社會,以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 鄭明修研究員說明抽砂活動對於台灣攤之影響。(海洋委員會提供) 另第三場次則討論「法律」及實際執法層面,日本早稻田大學,瀨田真准教授以國際海洋法視角提出「北京政府沒有參與嗎?」、「抽砂行為僅係為了私人商業利業?」等問題供現場參與者思考,並指出國內外多位學者認為抽砂行為涉及灰色地帶「手段」及「策略」之評論,並推論中國潛存擴張管轄的圖謀;馬來亞大學Su Wai Mon高級講師亦認為,不論是在國家或國際層次,在開發自然資源的同時,要有限度,國家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生物多樣性公約(BBNJ)的規範下,任何國家於開發行為的同時,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以避免對生物多樣性產生危害。中華電信張錫煌協理接續說明,2014年建設的海纜,過去6年都沒有任何障礙,直到抽砂船作業後,每年都有發生海纜斷裂情況,影響離島居民通訊權益,並付出巨額修復費用;台灣國際法學院洪偉勝秘書長表示,單純抽砂是環境問題,但損壞海纜則為國安議題,由於確保基礎建設及找出替代方案深受國際社會重視,建議我國可汲取歐美國家有關經驗。長期關注違法抽砂議題的監察委員田秋堇也在綜合座談表示,經過政府修正《土石採取法及》及《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大陸礁層法》提高罰則與海巡署加強查緝後,連江縣政府已認為當地海域違法抽砂情形有相當改善,惟抽砂船扣押後之拍賣非常困難,船舶去化也曠日廢時,建議行政機關可研議更好的處置對策。主持研討會綜合座談的海洋大學饒院長瑞正提出整體總結,本日研討會從三個面向探討抽砂議題,面向完整、成果豐碩,期望政府相關機關根據今天與會專家的建議,採取更為適當的法律建構及落實執行方案,並持續推動我國海域受抽砂影響之研究調查;111年於馬祖海域調查迄今,已有豐富證據顯示抽砂對我海域之損害,期望經此專案調查成果可以作為民事賠償責任之證據。 國家海洋研究院,進行海底地形調查台灣周邊海域抽砂行為。(海洋研究院提供) 本次會議在海洋委員會與海洋大學共同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充分討論及現場參加者積極提出意見後,是國內首次以抽砂對海域影響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從多重面向商討解決對策,並共同疾呼中國必須積極遏止抽砂活動,才能實踐國際社會應有之責任及確保海洋生態多元與資源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