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8 月

撥雲見日只在一念之間

■中廣董事長 趙少康 這個月中,我接受香港鳳凰衛視《問答神州》節目主持人吳小莉小姐的專訪,內容在今天播出。國民黨近期的紛亂局勢,香港觀眾同樣關心,尤其郭台銘董事長的動向,至今還是處於曖昧狀態。我認為,賴清德支持度的天花板就是30%-35%,而侯友宜及柯文哲的支持度要低於20%也不容易,因此最後終究還是要設法促成藍白合,才有可能政黨輪替。只是現階段首要是國民黨要衝高侯友宜的支持度。台灣有60%的選民期待政黨輪替,只有一對一對決才可能扳倒民進黨達成目標,既然藍白都需要整合,國民黨更不可能有兩組人選。我回憶起2004年大選的「連宋合」。當年宋楚瑜主席曾找我幫忙,過了一陣子,我問他難道真的不能和連戰合作嗎?宋主席坦言,也不排除和國民黨合作,後來就真的談成了,所以在野整合不是不可能。既然主流民意希望下架民進黨,如果不能達成目標,真是辜負人民的期待,也葬送了台灣的前途,相信檯面上幾組候選人都很清楚,所以即使柯文哲支持度現在排第二,自己還是沒把握,才會喊出要組聯合政府。至於郭董、柯主席是不是非得當老大?我還是要以「連宋配」為例,宋主席當時的支持度和前一次大選(2000年)的得票數都超過連戰,但終究還是屈居副手,因為民調隨時會變,更重要的是要有組織與實力當後盾,我認為,朱立倫主席還是要擔起這個整合的任務。如今的郭董動作頻頻,全台走透透還訪美,一定是希望「以戰逼和」,讓侯市長先退,但侯友宜市長已經完成國民黨徵召程序,怎麼能退?又如果最後演變成「4腳督」,又該怎麼選?在野陣營只能共推一組人,跟民進黨才有得拚,國家前途才能撥雲見日。(轉載自趙少康臉書)

【說法】黃國昌應對「違建事件」的說法為何引發質疑

■ 映丞 近日,台灣政壇再度湧現爭議,前立委黃國昌的違建與佔有國有地事件引起了輿論的關注。有學者對其反應以及處理方式提出批評,認為他的行徑不僅顯示了逃避和製造陰謀論,也在某些方面令人想起高虹安,並質疑他是否真的以「聖人」自居。這起事件揭示出一個有趣的對比,即政治人物在困難時刻的應對方式。黃國昌一直以來被視為言行正直的代表,然而在面對這次違建和佔地爭議時,他的反應卻引發了質疑。學者指出,他的處理方式透露出一些特點:逃避:事件曝光後,他一度選擇不回應,被批評為逃避。這種行為讓人聯想到高虹安案,也引起了外界的疑慮。「我不知道」:在事件持續發酵後,他表示不知道這片土地是水源保護區,然而事後卻被揭露他曾在違建處接受過訪問,對此處理方式引起質疑。批評政府:他對政府的批評也成為焦點。他質疑政府多年來為何不通知他違法,然而地方政府卻指出,他是佔有國有地的一部分。製造陰謀論:他提出國產署的行動是因為某種陰謀,認為是政治打壓,然而事實是,國產署的行動是符合其日常作業,與其政治主張無關。批評他人:他批評政府、民進黨以及批評他的人都是「側翼」,顯示出對立的態度,並未處理問題本質。放話與宣稱無責任:他在遊行中答記者問時稱「該怎麼辦就怎麼辦」,而後又宣稱自己無責任,說此事發生在三十多年前,然而事實是他當時已經是成年人。這些反應和處理方式讓一向以正直自居的黃國昌受到質疑,被指責將錯誤歸咎於他人、製造陰謀論,以及對不利情況逃避等。學者強調,一個政治人物的人格在困頓時刻的表現更能凸顯出來,黃國昌的處理方式引起人們對其性格的重新思考。此外,學者也關注到,黃國昌在此事件中所展現出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是否會對他的政治形象和支持者造成影響。一些人認為,他過去的形象和聲譽可能會在這次爭議中受到損害,尤其是他一直以來強調的道德高地和為人民爭取正義的形象。這起事件也讓我們思考,政治人物應該如何處理自己的錯誤和爭議,以及如何確保自己的言行始終符合其所宣揚的價值觀。在社會對政治人物的要求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他們的處理方式和反應將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也將影響到他們的政治生涯和形象。在這個時代,政治人物需要更加謹慎和透明,以確保自己的行為和言論能夠經得起考驗,並且真正為人民服務。無論是高虹安的涉貪案還是黃國昌的違建事件,都提醒我們,政治人物的道德標準和行為模式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乎他們自身的形象,更關乎整個社會的信任和穩定。

【社論】民調顯示42%美國人反對部署美軍防衛台灣 台灣人別再做美國夢了

根據易普索最新的民調,美國民眾對於中國大陸的威脅感到不安,並支持美國政府採取強硬的態度。這份民調反映了美中關係的緊張,以及台灣在美國戰略利益中的重要性。民調顯示,有66%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必須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提升作準備,其中共和黨人士的支持度高達81%,民主黨人士的支持度也有58%。這表示美國社會對於中國的擴張主義和霸權主義有共識,並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堅定地捍衛自由和民主的價值。在台灣問題上,美國民眾也表達了明確的立場。有半數的受訪者支援向台灣提供軍事裝備,以嚇阻中國大陸可能的攻擊。如果中共真的武力攻台,有38%的受訪者支持部署美軍防衛台灣,而反對的比例為42%。這個數字可能會隨著情勢的發展而改變,但目前顯示了美國民眾對於台灣安全的關注和同情。除了軍事方面,美國民眾也支持對中國大陸商品提高關稅,以回應中國對美國經濟和政治的挑戰。有66%的受訪者說,他們更可能支持一個主張加徵額外進口關稅的總統候選人。這個數字反映了美國民眾對於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和知識產權侵害的不滿,以及對於中國政府試圖干預明年美國大選的憂慮。這份易普索的民調是一個重要的訊號,它告訴我們,美國民眾對於中國大陸的威脅有清醒的認識,並支持美國政府採取果斷和強勢的措施。這也意味著,台灣在美國戰略利益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並且能夠得到美國民眾的支持和友誼。易普索所發布的最新民調,再度揭示了美國民眾對中國的憂慮,以及在台灣問題上的看法。面對中共對台灣可能的攻擊,有半數的美國民眾支援向台灣提供軍事援助,以抵禦可能的威脅。然而,值得關注的是,有42%的受訪者反對部署美軍防衛台灣,這樣的數字折射出了台灣問題的複雜性與爭議性。民調結果也突顯了美中關係的緊張以及對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影響力感到的擔憂。在政治層面上,多達65%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正試圖影響明年美國大選,這反映出對中國在美國政治運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警惕。此外,有66%的受訪者認為,明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支持對中國加徵進口關稅的候選人更有可能獲得支持。這樣的數據凸顯了對中國貿易政策的關切,以及對於維護美國經濟利益的強烈需求。然而,在台灣問題上,民意的分歧也是不可忽視的。42%的受訪者反對部署美軍防衛台灣,這或許反映了一部分美國人對於遠離國內的軍事行動持保留態度,或者是對於區域安全局勢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此外,有20%的受訪者對是否支持部署美軍防衛台灣的問題回答不知道,顯示了在這個議題上的困惑與猶豫。這份民調也值得我們反思台灣的外交現實。台灣作為一個堅守民主價值的國家,應當努力鞏固國際支持,但同時也應保持清醒,不將所有希望寄託在外部力量。民調結果再次提醒我們,台灣的安全與發展需要自己的努力,不能僅仰賴外界的援助與保護。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問題並非只是地區安全的議題,也牽涉到國際政治的複雜網絡。面對這樣的情勢,台灣應當以冷靜的態度對待,積極發展自身實力,並尋求多方合作,以維護國家的利益與尊嚴。「台灣人別再做美國夢了」,這句話或許提醒我們,台灣不應只依賴外部的承諾,而應更加注重內部的努力與凝聚。只有穩健地應對各種挑戰,台灣才能在國際舞台上保持堅強的地位,為自身的未來創造更多可能性。

郭台銘主張組主流民意大聯盟 只有團結合作才能下架民進黨

■ 理應 隨著台灣即將邁入新的政治選舉週期,各方力量正逐漸展現出合作的可能性,以期打破長期以來的政治僵局,創造更為繁榮、和平的未來。在這個關鍵時刻,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提出了「主流民意大聯盟」的理念,呼籲台灣民眾黨和國民黨候選人柯文哲、侯友宜共同合作,以聯合的力量為台灣的美好明天而努力。郭台銘的呼聲並不是簡單的政治聯盟,而是在主流民意的大框架下展開的一場合作探討。他認為,分散的選票和力量無法滿足台灣人民的期望,也難以推翻現行執政黨的統治。因此,唯有將各方力量彙聚在一起,集中在同一個「籃子」裡,才有足夠的實力來推動改變,從而實現台灣的整體利益。這一呼聲在背後有著明確的民意支持。民調顯示,約65%的台灣人希望民進黨下台,這已成為台灣的主流民意,反映出民眾對於現行政府的不滿與期待。為了實現這一願望,各方必須放下分歧,凝聚共識,以台灣的整體利益為優先,展開務實合作。在郭台銘的演講中,他以寓言中的三隻小豬來闡釋合作的重要性。正如豬大哥因為不團結而被分散攻破,台灣社會如果無法團結起來,也將面臨被分裂、被削弱的命運。在現實中,台灣需要面對各種挑戰,包括黨派分歧、兩岸關係、經濟發展等,這些挑戰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得以解決。此外,郭台銘還強調了對於民主、法治和兩岸和平的重視。他指出,現行執政黨的傲慢獨裁已經損害了台灣的民主法治,而國家的發展需要民主制度的保障。與此同時,兩岸和平也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只有在穩定的兩岸關係下,台灣才能實現更為繁榮的經濟和社會。在此次活動中,郭台銘的呼聲得到了其他政治人物的支援。張榮味、蔡正元等人都表示,這種主流民意大聯盟是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和郭台銘三方共同合作的結果。他們認為,只有通過團結和協作,才能為台灣帶來美好的未來。然而,合作並非易事。政治上的分歧和個人的利益往往會阻礙合作的步伐。因此,在推動主流民意大聯盟的過程中,各方必須摒棄個人私利,以台灣整體利益為出發點,以合作為核心價值,共同為台灣的繁榮和發展而努力。總之,郭台銘提出的主流民意大聯盟呼應了台灣人民的期望,也為未來政治合作鋪平了道路。在一個政治多元的社會中,合作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要素,也是實現國家繁榮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台灣才能夠克服各種挑戰,創造出更為美好的明天。這是一次值得期待的政治探索,也是台灣走向繁榮的新征程。

前瞻長照砸85億實現率僅21% 衛福部:開辦率近8成

〔本報綜合報導〕民進黨政府前瞻建設遭質疑分配不均、債留子孫以及做假帳,國民黨立法院黨團16日再點名前瞻長照預算執行失能,「六年執行率僅21%」,對此,衛福部表示,看起來「很多資料是引用較舊資料」,說明至今年6月底,共核定748案,開辦率近8成,長照滿意度達93.7%,且減輕長照家庭照顧者負荷滿意度更達97.6%。審計部指出,政府投入85億元前瞻預算整建長照據點,但截至去年底,預算實現率僅21.94%,該計畫也被國發會連續五年評鑑為高風險(紅燈)預警中。國民黨團總召曾銘宗認為,凸顯政府事前評估沒有規劃,前瞻基礎建設想到哪做到哪。曾銘宗說,過去幾年來,前瞻長照預算不但執行率差,甚至已經執行的部分,有114處日照中心驗收完成,但是至今還沒進駐使用,令人憂心會不會變成蚊子館。國民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李德維說,前瞻長照預算編列一籮筐,好大喜功,但是總實現率不佳;當時編列計畫時,中央應該先跟地方了解需求,而非一廂情願,以為預算編下去,立法院審議通過了,它就會自己執行,但事實上不是這樣。根據審計部報告,衛福部以前瞻第一至三期預算核定補助整建長照據點案件共752件,截至去年底,已完工653件,約占86.84%,完工率雖然逾8成,但已完工驗收卻未開辦的長照據點多達136件,占第一至三期計畫核定補助案件總數18%;完工驗收卻還沒開辦服務的補助案件,從特別預算結束年度起到去年底止,有些已經超過二到四年不等,核定補助金額15億餘元,投入經費未能產生效益。針對已完成驗收卻未能開辦的長照據點,監察院發現,台南市、嘉義縣等縣市當年提出的計畫件數多,把前瞻基礎建設特別預算作為建物修繕財源,但沒有確實盤點當地量能,加上部分當地社區基層組織,可能不清楚接受補助後需提供巷弄長照站的服務,以至於完成驗收後遲未開辦服務,徒增公帑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