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8 月

濟台社區工作者共話基層治理 促兩岸民間交流

〔本報特約記者 呂妍報導〕以「紫薇伴荷風,鄰里一家親」為主題的「第十一屆濟南.基隆鄰里節」活動8月9日在山東濟南舉辦。來自台灣基隆市的20餘名區長、里長代表與濟南市社區工作者共話社區基層治理,暢敘鄰里親情,促進兩岸民間交流。台灣基隆市議員秦鉦表示,此次活動有助於負責台灣基層治理工作的區長、里長瞭解大陸不同的基層組織架構,取長補短,更好地為民眾服務。「希望雙方在交談中互相交流學習、分享經驗,也希望大陸社區的民眾到台灣走走看看,推動『兩岸一家親』觀念深入人心。」「自40多年前擔任里長後,我曾多次來到大陸,見證了大陸的發展變化,學到很多先進經驗。」台灣基隆市歷屆里長服務協進會理事長李瑞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和大陸社區工作者開展交流,他瞭解到「網格化」「地名文化」等一些先進的治理經驗,回到台灣後將組織鄉親們一起研討,將這些先進經驗應用到社區治理中。台灣信義區仁壽里里長張富凱表示,身為「85後」,他努力為社區治理貢獻新智慧、增添新活力,將社區治理的情況和社區組織的活動發到影片平台上,收穫了大量關注,成為當地的「網紅」。「大陸社區掃碼便可以瞭解人文歷史知識,我要把這個方式應用到社區治理中去,將我們信義區的歷史文化更好地推廣出去。」「開展『鄰里節』等文化交流活動,有效激發了民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濟南市曆下區舜井社區居委會主任張潤文在會上交流社區治理經驗時表示,近年來,該社區以社區結構開放化、交往空間貼合化、公共服務精准化、治理空間多元化為重點內容,因地制宜搭建平台,暢通參與管道,為商圈成員開展特色活動與專項服務,著力打造具有濟南特色、國際視野的新型商圈型社區。座談會後,參訪團一行與濟南市社區居民代表共同包水餃,體驗「貼秋膘」的習俗,並走進社區居民家中,進行「零距離」互動,同時到社區文化場所參觀,體驗剪紙、中醫藥製作等特色非遺文化,參觀老物件、地名文化主題印章等作品展示,參加書畫筆會交流活動等。據悉,自2013年「第一屆濟南.基隆鄰里節」舉辦以來,濟南與基隆兩市已輪流舉辦了十一屆活動,已成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擴大兩地基層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

【就事論世】俄烏戰爭久拖不決對兩個國家都是災難 和平共處才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最大願望

■ 理應 隨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不斷升溫,一位主要的俄羅斯政治家近日發表了令人震驚的承認。彼得.托爾斯泰,俄羅斯議會下議院副主席,在國營電視台露面時表示,如果普丁政府在烏克蘭的戰爭失敗,該國將面臨毀滅性的結局,將「不復存在」。這樣的表態不僅凸顯了戰爭的殘酷性,也凸顯了俄羅斯政府對於烏克蘭問題的極端態度。對於這樣的承認,世界各國不禁感到擔憂,因為俄羅斯是全球重要的大國之一,其對烏克蘭的威脅不僅對當地居民造成極大的困擾,也對全球經濟和安全產生著重大影響。然而,我們不應忽視普丁政府在此時所表達的對和平談判的開放態度。普丁表示,非洲和中國的倡議可以作為實現和平的基礎,顯示出他對於解決問題通過和平方式的意願。然而,他同時強調,只有在烏克蘭軍隊停止進攻時,俄羅斯才會考慮停火。這種對和平談判的態度似乎是帶有條件的,使人擔憂是否能夠真正實現和平解決。對於全球社會而言,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時刻。烏克蘭的穩定與和平,對於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都至關重要。作為國際社會,我們必須一起努力,促進和平談判的進展,防止戰爭的擴大。烏克蘭問題不僅涉及烏克蘭本身,也牽動著整個國際社會的利益。除了俄羅斯政府的表態外,我們也應關注烏克蘭國內的動態。在國內,團結是實現和平的關鍵。當前,烏克蘭需要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外來威脅,並尋求和平解決的途徑。政治家、社會領袖和民眾都應該共同努力,推動烏克蘭的發展和穩定。回顧歷史,戰爭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戰爭只會帶來死傷和痛苦,無論對於戰爭的參與者還是無辜的平民。特別是在現代社會,武器的殘暴性和戰爭的規模都遠遠超過過去,使得戰爭帶來的後果更加嚴重和不可挽回。血腥的戰場不應再是我們的選擇,而和平談判和外交手段才是解決爭端的最佳途徑。全球社會應共同努力,鼓勵和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和平對話。雖然目前雙方之間存在著許多矛盾和分歧,但只有通過坐下來談判,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為了談判成功,各方都應該展現最大的誠意,放下成見和敵對情緒,共同尋求雙贏的解決方案。此外,國際社會也應加大施壓,要求俄羅斯政府遵守國際法和公平正義,尊重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應該承擔起負責任的角色,積極參與國際社會的合作,共同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同時,烏克蘭自身也需要進行改革和發展,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和競爭力。經濟的繁榮和社會的穩定是實現和平的基礎,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國家才能更加堅強地面對外部的挑戰。最後,我們不能忽視全球社會的共識和團結對於解決烏克蘭問題的重要性。當今世界是緊密聯繫的,各國之間的利益緊密相連。烏克蘭的穩定和和平不僅關乎當地居民,也關係到全球的安全和繁榮。只有在全球各國共同合作下,才能找到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總之,烏克蘭戰爭的不確定性和後果令人擔憂。我們不能讓戰爭侵蝕和摧毀國家和人民的未來。唯有通過和平談判和合作,我們才能實現共同的目標,建立穩定、和諧和繁榮的世界,使戰爭的陰影永遠遠離我們。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和平成為我們的共同追求和最終的勝利。

黃柏翔:鼓勵更多年輕人在大陸的舞台上施展才華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mda-pha1i8drz4iy9qj5-1.mp4我叫黃柏翔,臺灣高雄人,我目前是在一家金融機構工作,我也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博士後,也在像南開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還有臺灣的元智大學,擔任過教學跟研究的工作。我06年來的時候,我就看到了一個機會,那時候大陸剛好金融在開放,因為我本身是念金融的,所以那時候就非常留意大陸的市場。我也常常跟我學弟妹說,大陸雖然可以提供很多發展的機會,但是往往也面臨到很大的一些挑戰。我在臺灣的時候,我做了很多功課,包含我在網上看的非常多的,不管是高校,不管是企業的招聘,我通過網上投簡歷的方式,然後我覺得大陸企業其實也很尊重臺灣的人才。大陸有非常多的政策,包含像居住證、像社保。我來這個企業之後,我不只有五險一金,像我本身還有商業保險,也有企業年金,是有六險兩金的保障。但是你要獲得這些保障之前,自己是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其實就像我講的,大陸是很尊重人才的,給予人才很多的相關的一些政策,主要看你是不是能夠找到符合自己的方向。現在的學弟妹第一個應該是很幸福,第二個其實也要很感謝大陸提供給大家這麼多的機會。這一次他們參與的鄉村振興的工作,我覺得第一個你更能了解或深入大陸的文化,包含這些鄉村,另外一個我們也可以把臺灣的一些優勢的情況可以放在這。譬如說我過去在調研的時候,我參與了一些在大陸方面的課題的調研,那時候我們調研的目標主題是田園綜合體,跟鄉村振興是一樣的。我那時候也走訪了像北京、福建、浙江幾個(省)相關的一些鄉村,希望把臺灣的一些優勢的產業能帶過來。簡單來講像臺灣的一些農會的機制,包含臺灣的文創,很多的鄉村產業如何能夠加入文創,能夠讓農民有更多的管道去做銷售,所以我覺得像我的學弟妹們,他們在這個時間會有更好的機會,去享受大陸發展的機會。如果你要在大陸長期的發展紮根,兩岸交流只是我們的準備動作。但是我覺得準備動作其實有幾個特點,第一個就是所謂的同等待遇,我來大陸入職的時候,我是經過考試的,他不會因為我的臺灣人的身份給予任何的差別待遇。心安之處即是家,我希望我在臺灣的學弟妹們能夠保持戰略定力,勇敢的邁出這一步,來大陸走走看看,因為大陸總是能提供給我們施展才華的舞臺。

何珮瑄:文藝女青年,留下的汗水都會開出美麗的花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videoplayback-1-2.mp4我叫何珮瑄,來自臺灣臺北,目前已經在北京工作6年,我目前任職于強生上海醫療器械公司的戰略客戶部擔任市場人員,主要工作就是要結合目前大陸政府的政策方針,以及國內外優秀的醫院管理經驗,然後把它融合成適合我們醫院的這種醫院管理的解決方案,傳遞科學的醫保的管理理念,或者是科學醫療器械管理理念。在我工作的交流中以及包含平常跟同事打交道的過程中發現,其實大陸的同胞對我們臺灣同胞是非常友善的,如果你沒有刻意去篩選資訊,只是原本對大陸一些認知,是會有一些錯誤的認知。所以如果沒有親身來到北京或來到大陸的話,有些時候我們在臺灣收到的資訊還是會有一些誤差的。我個人也比較喜歡在週末的時候在北京的胡同裡面逛,包含北京有很多的博物館、植物園、國家動物園,還有去品嘗在胡同裡面不一樣的北京的道地的小吃,很道地的這種外國的餐廳,有中東菜,也都是會跟家人來進行分享的。我平常下班之後會去人藝看話劇,北京作為首都有很多這種國際性的音樂劇,或者一些特殊的文藝表演以及相關的展覽,是會到北京來做巡演,還有設展的,所以其實平常我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參加這些藝文活動。台辦每年都有舉辦相關的實習,然後所以有很多學弟妹其實還是對陌生地方的生活跟工作是有所嚮往。年輕人他們會來到北京,因為兩岸的生活習慣還有生活方式,其實還是有存在一些差異,有些東西的稱呼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在大陸插排我們叫插線板,很多時候有些這種小物品的名稱不一樣,會導致你講話的時候,別人不知道你在說什麼,需要使用圖片來進行輔助,所以有一些比較常用的這些詞,我們也會在學弟妹來北京要發展之前,還是會對他們要講,跟他們會科普一些在北京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項。自己還是很看好大陸的醫療行業,所以之後肯定還是會在醫療行業裡面持續發展,希望可以在北京生根立足。心安之處即是家,希望每一個懷著理想來北京的年輕人,流下的汗水都會開出美麗的花。

閩台藝術家共聚泉州「藝同源繪兩岸」書畫展

〔本報特約記者 李慧穎報導〕9日,閩台兩地十多位藝術家攜百餘件書畫藝術作品亮相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展為期五天的「藝同源繪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展,以墨會友、以畫傳情。據介紹,本次展覽共展出百餘件閩台藝術家書畫作品,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兩岸藝術交流。參展藝術家還現場揮毫潑墨,共同創作一幅國畫花卉作品,並贈予泉州閩台緣博物館作為館藏。參加此次交流展的台灣「蝦畫」名家孫暉說:「這次我們與大陸的朋友深入地分享了創作心得和感悟,機會非常難得,盼望這樣的活動更多一些,讓兩岸人民常來常往,攜手讓根脈相連的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高雄書法學會常務理事、台灣采風書畫藝術館館長張明琴表示,這次台灣藝術家帶來了人物、花鳥等不同主題的多件作品,與大陸朋友一起討論切磋。「大陸藝術家的『大山大水大寫意』藝術創作風格在台灣比較少見,這次來到大陸獲益良多,大家能夠在藝術上互相借鑒、共同提升,非常有意義。」本次活動由泉州市豐澤區委台港澳辦公室指導,福建福台通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等主辦,活動期間還將舉辦兩岸藝術家書畫作品義賣、網路直播「雲觀展」和藝術研討會等活動,探討和推動中華傳統藝術傳承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