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8 月

金慧萱:當初排除萬難來大陸交換是最對的決定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videoplayback.mp4我是金慧萱,我來自臺灣高雄。我來大陸的經歷,是在2019年分別來過北京跟上海。整體來講,都比臺灣更加繁華跟發達,感覺像是臺灣的一個升級版,特別在數位化上面,微信支付然後還有一些能夠用手機完成一切操作,這個其實在臺灣是很少見的。另外在人文風情上面,其實很多的胡同、古跡還有一些跟志願者交流的談話上面,其實都會有很多不同的啟發跟收穫。在2021年的時候,我在天津南開擔任交換學生。當時的申請還是比較艱難的,有上百位同學同時來申請,然後最後錄取面試大概是1/10的機會,但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同學都放棄了,所以其實最後能夠成功來到大陸來交換學習的只有1%,大概就是兩個人,所以這一塊還是比較難得的。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能可貴的經驗,回過頭來看,可能像是一個逆行者的行為。如果不把握這次機會,可能之後就沒辦法收穫到這麼多後面的一些經歷。當時排除萬難也要來,其實在來交流之前,我就準備著手做實習的這樣一個動作。意向比較清晰,是想要找互聯網的一個產業,當時也是互聯網最頂峰的時候。工作體驗非常地好,因為其實能夠在這麼大的平臺有這樣的機會,我覺得是對於我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講,是一個很難能可貴的機會。特別是在大陸這麼大的一個市場,能夠用不同的視野看到不同的、更豐富的一個市場的情況,我覺得對我來說是很激動很新鮮的。現在回過來看,肯定不會後悔這件事情的決定,因為後面這兩年,其實很多在北京生活上面即便遇到很多的困難,也有很多人的幫助,陪伴我一起渡過這些難關,所以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覺得都是可以解決的,都會有很多善良的人幫助。其實我覺得,心安之處並不是說真正有實體的家,而是說有這些人在身邊,讓我可以更好地留在北京,讓臺灣的朋友們可以更安心地留在這裡。如果可以的話,我很希望把父母接來北京這邊生活工作,然後長期留在這邊。心安之處即是家,有愛北京是我家。

林佑君:致力於融合兩岸文化,將臺灣教育方法引入貧困山區

■京彩台灣 http://www.newstw.org/wp-content/uploads/2023/08/videoplayback-1-1.mp4大家好,我叫林佑君,來自臺灣臺北。在中央民族大學4年的本科生涯裡面,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民大有很多的少數民族同學,我也有接觸到像新疆維吾爾族和哈薩克族,還有藏族的一些朋友們。我也加入了校樂團,是民樂分團,在裡面也有彈古箏,認識了一些新的樂器,像比如說維吾爾族的弹拨尔這樣的少數民族樂器,也讓我感覺到很新奇。在我大二期間,我在學校裡面有參加一些體育舞蹈的活動,我也能夠體會到兩岸之間拉丁舞不同的風格,像比如說在大陸這邊,拉丁舞有一種舞種叫做牛仔舞,而到臺灣那邊很多人都稱它為捷舞,所以這個地方也是感覺很新奇。在70周年國慶的時候,我們學校也是組織大家一起去參與活動,我有借了一個白族少數民族的服裝,它這個是純手工製作的,上面也有蠟染的圖案,我就覺得非常精美,也由此給了我一個契機,對少數民族的服飾上面的一些紋樣產生了興趣。我讀的專業是學科教學英語的方向,我從小的話也是在貴州那邊長大,所以給了我一個契機,想要關注像貴州的黔東南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的教育是怎麼樣的,我也想要借此通過引入臺灣的一些教育方法、教育的方式,去促進貧困山區的一些教育,也讓我有了想要去少數民族地區做支教的一個意願。在北京的海淀有一個臺灣青年驛站叫做「灣灣Family」,我也會參加由驛站組織的一些活動,也很有幸能夠通過「灣灣Family」這個渠道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冬奧城市志願者。在此期間我也有跟很多大陸的城市志願者們進行交流,對志願的活動產生了興趣。在那裡我們有通過立海報、製作簽名版之類的一些小活動。我們也有結合兩岸的一些活動,比如說一起來說閩南話去祝福冬奧,或者是在元宵節的時候結花燈。也設計了一些比如說融合了兩岸元素的明信片或者是書簽,分發給朋友們,讓大家都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能夠對冬奧進行了解,也對兩岸的文化進行了解。心安之處即是家,希望更多的臺灣朋友們能夠來到大陸多走走多看看,找到自己的心安之處。

農委會升格農業部 經濟部將新設5個署

〔本報綜合報導〕組織改造是立法院的重大議題,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交通部組織法及經濟部組織法等案,農委會將升格為農業部;交通部下設觀光署、中央氣象署、公路局、高速公路局、鐵道局、民用航空局、航港局等7個三級行政機關,以及運輸研究所1個三級研究機構;經濟部則將新設5個署,包括商業發展署、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和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立法院會日前三讀通過農業部組織法,農委會將升格為農業部,並明定其掌理農業政策與法規規劃等10大事項,並設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農業科技園區管理中心等8個次級機關。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規劃,三讀條文明定,交通部掌理的10大事項,包括鐵路、大眾捷運與公路建設的政策、工程籌劃、監督及管理;公共運輸與公路監理的政策、籌劃、監督及管理;觀光發展規劃、宣傳推廣、資源開發建設及經營輔導管理的督導;海空運輸的政策與建設規劃及法規研擬等。交通部掌理事項也包括,智慧運輸科技創新、數據應用等;郵務、儲金匯兌與壽險業務的籌劃、監督及管理;交通安全的政策規劃、協調、監督及管理;氣象監測及預報業務督導、交通領域的氣候變遷調適及溫室氣體減量政策的推動等。三讀條文明定,交通部的7個次級機關,分別是觀光署、中央氣象署、公路局、高速公路局、鐵道局、民用航空局、航港局。至於經濟部組織法讀條文明定,經濟部依職掌設10個次級機關,包括:商業發展署、產業發展署、國際貿易署、能源署、中小及新創企業署、水利署、智慧財產局、產業園區管理局、標準檢驗局、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本次經濟部組改將成立的「產業園區管理局」,負責原本「工業局」、「產業園區管理局」業務;「礦務局」與「地調所」整併為「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水利署」續留經濟部,益於有效整合民生與產業用水。

世界冠軍!清華大學夏雨雨,做到了!

■本報特約編輯 劉立冬 從進入最後一圈開始,現場解說的語氣和觀眾的心情一樣,變得越來越激動。8月1日晚,在成都大運會女子10000米的較量中,中國姑娘夏雨雨在最後一圈超越對手,奪得本屆大運會中國代表團徑賽專案第2枚金牌,另外兩名中國選手馬秀珍、牛麗華分別獲得第四、第十一名10000米比賽,意味著運動員需要在田徑場上持續奔跑25圈,這對耐力和意志力都是極大的挑戰。發令槍響,比賽開始,夏雨雨與兩名土耳其選手很快組成第一集團,逐漸與其他參賽運動員拉開距離,但直到賽程過半,兩名土耳其運動員一直交替領跑,夏雨雨在其身後緊緊跟隨。比賽還剩兩圈時,一名土耳其選手體力不支,始終靜待機會的夏雨雨順勢完成超越,名次上升到第二位,在全場觀眾的加油助威中,夏雨雨在進入最後一圈時一舉超越另一名土耳其運動員,完成反超後夏雨雨隨即邁開大步加速奔跑,持續擴大領先優勢,最終第一個撞線,成功摘得該項目金牌。 「只有跑過長距離的才明白,最後變換奔跑節奏,突然提升步幅步速的反超有多難,為你點贊!」賽場上的夏雨雨在第25圈上演「極限反超」,收穫了網友的熱情點贊。 賽場之外,夏雨雨是清華大學2021級社科學院碩士研究生,也是清華中長跑隊的成員,去年,她曾以2小時28分57秒的成績拿下「北馬」冠軍。走在清華校園中,夏雨雨對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我首先是一名學生,然後才是一個運動員」。 她和中長跑隊的所有人一樣,努力做到訓練、學習,社會工作「多手抓」,從週一到週五,各種日程排得滿滿當當,事實證明這個從中學開始嶄露頭角,一路從畢節山村跑進清華大學,再跑上國際賽場的貴州姑娘,把課業與訓練兼顧得很好。奪冠後,夏雨雨在個人微博寫下這樣一段話:「終於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世界冠軍,踏上頒獎台的那一刻眼淚繃不住了,等這一天已經很久了……我們又一次將女子10000米冠軍留在了中國,我們做到了!」

大學生實習「揚帆計畫」成長營漳州開啟 吸引台生參加

〔本報特約記者 廖珍妹報導〕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大學生實習「揚帆計畫」成長營4日在漳州市城市展示館開啟。來自海峽兩岸的70餘位大學生將通過遊學、研學、座談會等方式,感受漳州發展成果。「此次實習是我寶貴的經歷,未來希望和大家分享漳州濃厚的歷史底蘊和多彩的文化瑰寶。」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20級博士研究生、台灣青年陳怡蓁作為營員代表發言時說。在大陸求學、生活即將邁入第8年的陳怡蓁來自台灣澎湖,她表示,因渴望瞭解閩台深厚淵源選擇來到與台灣一海之隔的漳州實習,深感閩南地區和台灣地區擁有許多共同的生活習慣、語言文化、民間信俗等。此次成長營吸引21位台灣學生參加。即將上台灣靜宜大學研究生二年級的張紜菲來自台中,今年已第二次踏足漳州。目前在漳州市長泰區實習鄉建鄉創,運用所學的觀光旅遊專業,助力當地民宿、村落規劃建設等。「當地農莊規劃既貼近大自然,又保留原有的古風古韻,值得點贊。」張紜菲認為,大陸傳統民居的規劃建設正在起步中,大有可為,「希望運用所學助力當地傳統建築在保持原有風貌同時換發嶄新活力」。來自台灣高雄的張子軒和張紜菲是同校同學。作為「首來族」的他表示,走走看看感覺良好,增長知識、磨練自己,和大陸青年學生的交流融洽又開心。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閩南文化重要發祥地和台商投資密集區。漳州市政協副主席陳躍鴻在致歡迎詞時表示,希望營員們在領略漳州山水田園美景同時多瞭解漳州規劃等,把所學本領投入實踐。此次活動由漳州市委人才辦、共青團漳州市委主辦。當天儀式還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等校8名同學頒發2023年漳州市大學生實習「揚帆計畫」引才聯絡員聘書。主辦方介紹,在為期3天的成長營活動中,營員們將參觀工業企業、台資企業,走進華安土樓、官佘,參觀長泰文廟、龍人古琴文化村等,瞭解漳州經濟、社會、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