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8 月

2023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本報特約記者 孫瑜報導〕近日,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公佈2023年獲獎名單。因發現抗病小體並闡明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免疫學講席教授柴繼傑、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儉民獲得「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超導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趙忠賢,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仙輝因對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發現和對轉變溫度的系統性提升所作的開創性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Facebook AI研究院研究科學家何愷明、曠視原首席科學家孫劍(已故)、蔚來自動駕駛研發首席專家任少卿、曠視研究院基礎科研負責人張祥雨因提出深度殘差學習,為人工智慧作出了基礎性貢獻,獲得「數學與電腦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地區作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該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電腦科學獎」三個獎項,每年一屆,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增效,提速!磨憨口岸迎來發展新機遇

〔本報特約記者 王紹紹報導〕蔥郁的原始森林,特色的民族寨子,繁榮的邊民互市貿易,往來的出入境旅客……在雲南磨憨,到處都能感受到邊貿口岸繁榮發展的生機活力。磨憨是離老撾最近的邊境城市,也是中國通往老撾唯一的國家級陸地口岸,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中中老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2022年,磨憨鎮正式託管昆明市,雙方全面發力、提速提效,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今年7月26日,中老鐵路國際列車新的運行圖實施,昆明到萬象D887/8次國際旅客列車執行時間壓縮1個小時以上。據瞭解,2023年到2025年,雲南每年安排18億元人民幣支援磨憨國際口岸建設,目前重點推進119個專案的落地。在地緣與政策的雙向優勢下,磨憨這個邊陲小鎮,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2023年大陸早稻產量同比增長0.8% 單產小幅增長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相關部門8月23日發佈資料顯示,2023年大陸早稻播種面積穩中略減,單產小幅增長,早稻產量略增。根據10省(區)早稻抽樣調查結果推算,2023年大陸早稻總產量2833.7萬噸(566.7億斤),比2022年增加21.5萬噸(4.3億斤),增長0.8%。2023年大陸早稻播種面積4733.1千公頃(7099.7萬畝),比上年減少21.9千公頃(32.9萬畝),下降0.5%。2023年大陸早稻單產5987.0公斤/公頃(399.1公斤/畝),比上年增加72.7公斤/公頃(4.8公斤/畝),增長1.2%。在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全球極端天氣多發的形勢下,大陸夏糧豐收、早稻增產,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良好基礎。

大陸首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專案全面投產

〔本報特約記者 杜燕飛報導〕近日,中國大陸首個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專案——潘河區塊薄煤層氣開發專案全面建成投產,大陸薄煤層氣大規模開發取得新進展,為薄煤層氣的高效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基礎。據介紹,潘河區塊薄煤層氣開發專案位於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累計建井212口,單井最高日產達11000立方米,平均日產量超2500立方米。自2020年底試采至今,潘河區塊薄煤層氣累計產量達到1.8億立方米,日產量占比已攀升至該區塊總產量的1/2,實現了由儲量向產量的高效轉化。煤層氣是指與煤炭伴生、以吸附狀態儲存於煤層內的非常規天然氣,俗稱「瓦斯」。開發利用煤層氣,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煤礦瓦斯治理問題,保障採煤安全,而且可以提供清潔能源,助力環境保護。

「高原行」:華文媒體探尋甘肅的多元風貌與美好未來

〔本報綜合報導〕海內外華文媒體「高原行」采風活動於8月22日踏足甘肅省,探訪了蘭州市、政和縣、夏河縣、尕秀鎮、合作市等地。此次活動焦點包括文化、生態、民生、宗教、民族等多個方面,吸引了來自新華社、中新社、人民政協網、《亞洲時報》、《台灣新報》、《歐洲時報》、《西非統一商報》等20多家海內外華文媒體的近30名代表參與。華媒代表們在參觀考察的過程中感慨良多。甘肅省在古代絲綢之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連接東西方貿易和文化,其地理位置一直以來都至關重要。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下,甘肅在黨和政府的帶領下繼續發揮關鍵作用,必將成為多民族融合繁榮的典範。 深入藏區實地考察時,記者們注意到藏區百姓的生活環境愈發幸福。城市和鄉村的大街小巷散發出多民族友好共融的氛圍,乾淨整潔的街道和有序的秩序使人印象深刻。即使在最遙遠的藏區,道路和通訊都井然有序,豐富的物資使得藏區居民生活有了巨大的變化。記者們走訪了甘南地區夏河縣的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特別對51歲的格桑扎西家庭進行了深入訪談。他的故事令人感動,他在印度出生,30年前回國,見證了藏區人民的巨大變化,由於黨和政府的關愛,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他的兒子則表示,現在的生活與城市的幾乎無異,他樂於留在家鄉,為家鄉的建設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華媒代表們走訪了夏河縣藏族聚集地--城東新村的馬蓮灘村。這個村莊的居民在政府的幫助下將拆遷賠償的房屋進行了大規模的裝修,開始經營民宿業務,取得了可觀的收入。村莊地理位置優越,靠近拉撲楞寺這一著名的佛門聖地,遊客絡繹不絕,這也為村民提供了創業的機會。政府的幫助使得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讓村莊的變化無人不稱讚。在尕秀鎮的尕秀村,華媒代表們進一步深入牧區,他們發現牧民們的生活並非傳統想像中的樸素。與過去住在蒙古包,缺乏水電的生活方式相比,現在的他們住在配有實木門和精美花紋、風格獨特的房屋裡,展現出豐富的生活內涵。他們不僅享受著富足的生活,還在閒暇時創辦了農家院、咖啡館和火鍋店。政府的幫助讓他們擁有了溫暖舒適的生活環境,而全民醫保和教育補貼也為村民提供了後盾。 「高原行」采風活動自2011年由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啟動,至今已經走遍西藏、四川、雲南、青海等涉藏地區,以多語言、多渠道報導讓世界深入了解中國西部,尤其是藏族聚集地區,為這片土地提供了一扇重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