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份: 2023 年 11 月

大陸共建成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572個

[本報特約記者高敬袁敏報道]10月28日,大陸相關部門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濟南年會上,發布了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北京市朝陽區、湖北省宜都市等104地,被命名為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等53地,獲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據悉,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濟南年會10月28日至29日召開,其間共舉辦10場平行分論壇,圍繞區域生態安全與綠色發展、流域協同保護、「無廢城市」建設等議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為生態文明建設建言獻策。目前,大陸共建成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57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40個。

北京香山論壇,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本報綜合報道]第十屆北京香山論壇10月29日至31日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本屆論壇參會代表數量和層級創歷史新高,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國際和區域組織的參與度大幅提升。北京香山論壇創辦於2006年,是由中國軍事科學學會主辦的「國際安全合作與亞太地區安全」論壇,始終秉持平等、開放、包容、互鑑的精神,已發展成為全球重要安全對話平台之一。

張桂梅的學生考上了軍校,還勇奪「三冠王」!

本報特約編輯 方一 還記得西藏軍區某旅女兵丁王英嗎?她是全國「七一勳章”獲得者張桂梅的學生、雲南通達傈僳族鄉近20年來第一位女兵、西藏軍區新兵旅女兵組紀錄打破者。如今,她又有了新身份——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2023級新學員。丁王英家住通達鄉白姑河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穿上軍裝,戴上軍帽,踏入軍營是丁王英從小的夢想。進入華坪女高讀書後,通過張桂梅老師的教導,她進一步懂得了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奉獻,更加堅定了參軍入伍的決心。2021年9月,正在雲南農業大學讀書的丁王英報名應徵入伍,主動選擇赴邊遠艱苦地區摔打錘煉,通過層層選拔考核最終如願前往西藏服役。穿上軍裝、踏入軍營,將青春交給部隊。初入軍營丁王英認真刻苦,訓練場上揮汗如雨不斷超越自己。回到宿舍還利用器材「開小灶」,手扒床簷練引體向上倒撐身體練臂力,跟著教學視頻練核心力量。在西藏軍區新兵旅舉行的「雪域雛鷹·2021巔峰」創破紀錄活動,女子全副武裝手榴彈立姿投遠比武場上丁王英以「31.34米」的成績打破新兵旅女兵組紀錄。雪域高原上丁王英在練兵一線淬煉成長,在執勤途中飽覽祖國壯美山河,更加深刻理解了「大好河山、寸土不讓」的錚錚誓言而萌生了考取軍校、長期服役的想法。功夫不負有心人,丁王英最終成功考取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在學校「精武·2023」軍事基礎競賽中面對多項陌生的競賽課目,丁王英沉著冷靜、超常發揮,一舉摘得3000米跑、單兵戰術基礎動作、刺殺基礎3個課目桂冠,成為師生口中的「三冠王」。對於丁王英而言,如願考上軍校只是軍旅人生的新起點,未來的路還很長。沒有一朵花一開始就綻放,丁王英說:「我要在院校這個平台上繼續提升自己、鍛煉自己、磨礪自己,以我之浪花,築國之巨浪」。放眼望去,如今張老師的學生們均已長大,在各行各業散發著光芒桃李天下各飄香。正如網友們說的那句話:「先生以一己之力托舉起一隻只雛鷹起飛」。向張老師致敬

台灣黃埔團體到四川參訪 共話親情共促統一

〔本報特約記者 黃川報導〕日前,台灣黃埔團體到四川參訪。 這次交流活動由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發起並邀請,旨在弘揚「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促進川台兩地民眾的交流交往,增進兩岸人民共識。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參訪團認真聆聽關於黃埔軍人、抗戰軍民浴血奮戰的英勇事蹟,深情緬懷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爭取民族獨立付出生命和鮮血的革命先輩。在成都市郫都區黃埔聯誼之家、姚霽月美術館,兩岸藝術家潑墨揮毫,以書法、繪畫等中華傳統文化深入交流,互贈書畫作品。 台灣參訪團代表現場書寫“我愛中華”,表達兩岸同胞同為中華兒女的赤子之情;郫都區黃埔後代書寫“兩岸黃埔 百年一脈”,贈送參訪團一行。在川期間,參訪團還赴都江堰水利工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杜甫草堂、武侯祠、樂山大佛等地,深切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自然風光的絢麗多彩、人文歷史的同根同 脈。嘉賓表示,這次來川考察是新冠疫情後首赴大陸,參訪交流活動十分成功,深刻感受到了近年來祖國巨大變化和偉大成就,一路所見所聞,不論基礎設施建設,還是人文歷史和自然 風光,都給參訪團每位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對身為中華兒女感到驕傲和自豪。 參訪團成員一致表示,「台獨」是死路一條,大家都希望早日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並願意為之而共同努力奮鬥。參訪過程中,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與台灣黃埔團體就共辦人文交流等項目達成許多共識。

兩岸以球會友 第七屆「台協盃」慢速壘球賽重慶開賽

〔本報特約記者 梁欽卿報導〕投球、揮棒、奔跑…運動場上,加油助威聲不斷。 第七屆「台協盃」慢速壘球邀請賽28日在重慶開賽,來自天津、蘇州、成都、廈門等地的6支球隊120餘名台胞,在為期兩天的角逐中切磋球技、以 球會友。慢速壘球由棒壘球運動衍生而來,由於簡化了棒壘球規則,擊球難度更低,成為推廣棒壘球的絕佳選擇。 在台灣,慢速壘球運動十分火熱,伴隨著「登陸」台商持續增加,這項運動在大陸也逐漸興起。從第二屆「台協盃」開始,來自台北的張凱賀每屆都來參加。 從小學開始接觸壘球運動的他表示,他雖不是專業運動員,但在大陸工作十多年一直推廣壘球。 在江蘇崑山,張凱賀成立了一個壘球相關的協會,600多名成員裡台灣人佔八成。 於他而言,這次來重慶是故地重遊,隊員中也有沒來過重慶的台灣人,想趁著比賽空檔去景點走一走,感受下標準的「重慶味兒」。「這個活動以壘球為媒介,是兩岸民眾溝通交流的好機會。」來自台中的潘俊吉在重慶生活多年,他告訴記者,一上賽場就有熱血的感覺,希望「小球賽」能推動兩岸「 大團結”,打開台胞了解大陸、走進大陸的新視窗。作為本屆比賽為數不多的女選手,來自台南的黃琬玲此前是一名快速壘球職業運動員。 2016年,她退休後來到廈門工作,認識了許多和她一樣熱愛壘球的台灣人。 「這是我第二次來重慶,見到了很多許久未見的朋友,也認識了很多新朋友。」黃琬玲說,這些年她常在大陸參加壘球比賽,希望帶動更多兩岸愛好者參與這項 運動。據了解,「台協盃」慢速壘球邀請賽今年是第七屆,該賽事立足重慶,開闢海峽兩岸民間體育社團交流合作的新路子,以壘球比賽為新窗口,發揮渝台兩地交流的優勢 和特色,推動兩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