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映丞

買房是人生一輩子必須經歷的事,但是以現在台北、新北的房價,動輒每坪上百萬,有房仲業者預估,以一個月收入3.5萬的年輕人,可能要30年不吃不喝,才能在「東區」買一間廁所。

房價直直漲,只有薪水不漲,這是很多受薪階級最大的痛,然而房價不全然是自然增漲,大家都知道這其中有一部分是人為的刻意炒作,所以在無殼蝸牛運動32周年後的今天,房價仍然高不可攀,年輕人仍然望屋興嘆,更不敢結婚、更不敢生小孩。

其實房地政策是一個執政者照顧人民生活最基本的底線,「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但是在政府的政策鼓勵的各大建設公司,購地、囤地,墊高房價。使得想購屋的年輕人聞之喪膽,執政者如何解決年輕人居住正義,應是提升人民福利的基本要求。

由於房市被炒的熱潮一波波,在利率低、貨幣寬鬆政策、市場熱錢多……等因素下,推升這波房地產熱度;雖然目前疫情干擾、多少會影響房市,但有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國內疫情緩和後,將出現「報復性買盤」。對於房事的剛性需求是存在,但投資客也很多,他們趁虛而入將房價炒高,真正自住族群去買就接在高價。

政府一方面表態要打房,但另一方面政府應該把市場一些不正常的資金移除,將資金引導到真正實質有效益的投資,減少不必要且不符合效益的建設,避免過度投資及遊資氾濫,才會比較好。

對於年輕、低收入短期資金不足者,政府是否應考慮用「只租不賣」的社會宅,來因應龐大的需求。就臺北市來講,真正出租的比例與預估的租金相距甚大,使得社會住宅「只租不賣」的效果不彰。眼看年輕人想購屋的夢即將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