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應

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22日表示,台灣不會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的名單,由於我國一直積極爭取加入名單中,消息一出引起國內關注。在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與當代語言學系擔任系主任的葉耀元教授23日指出,我國這次未能納入印太經濟架構的關鍵原因是名稱問題,美國和台灣都不太確定要用什麼名稱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儘管美國參議院與眾議院都支持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但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22日明確指出,不會將台灣列為「印太經濟架構」(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簡稱IPEF)的首輪參與國家。

消息一出,我國外交部隨即表示遺憾,強調台美雙方的經貿團隊仍在積極討論,國內在野黨也出現批評聲音,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質問,談好的對台軍購延宕或喊卡,挺台參與WHA僅止於聲明,現在印太經濟架構又被排除在外,「這是蔡政府所謂台美關係史上最佳?」

此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名稱問題。台灣過去能與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或是可以申請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是因為台灣可以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的身分在WTO的框架下簽訂WTO-plus的自由貿易協定。

由於印太經濟架構不是傳統建構在WTO之下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所以其實台灣到底要用什麼名字來被納入印太經濟架構,仍然是一個大哉問」。美國在印太經濟架構內部,都是以「國與國」的立場來與其他可能的參與國進行協商與溝通,但美國跟台灣彼此之間目前沒有邦交的存在。

如果美國直接讓我國用「台灣」的名義,參加美國的印太經濟架構,「基本上就是要打破自己的一中政策,並且跟中國鬧翻了」;用「中華民國」的名義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由於1979年台美斷交後,美國不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本質上不可能;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來加入印太經濟架構,由於這個名稱是為了參與WTO才刻意創造的,在跟WTO無關的場合使用這個名字,某種程度就是矮化自己。

美方雖然沒有明說為什麼沒有把台灣納入首輪的參與國家,但其實根本原因就是在現行國際法的框架之下,美國還沒有辦法找到一個適合的名稱來邀請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