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本報綜合報導〕政府近來積極出手打房,但根據財政部最新統計,非自住的囤房族連五年持續增加,截至今年6月底全台約有52.6萬人持有非自住房屋,專家坦言,投資客懂得聰明避稅,囤房稅不足以讓大戶拋售房屋,打壓房價效果有限。
囤房稅自2015年開始上路,現行《房屋稅條例》規定,住家用房屋有分「自住」與「非自住」,其中自住限3戶,稅率1.2%;第4戶起則視為非自住,稅率介於1.5%至3.6%。
據財政部統計,在今年52萬多名囤房族中,持有1戶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者,共計42.26萬人、占80.37%,比去年39.94萬增逾2萬人;持有2戶者今年共6.65萬人,年增千人左右。至於持有3戶以上者,共3.67萬人,年減640人,其中10戶以上的大戶共1659人,比去年少44人。
綜觀數據,囤房族比去年增加近2.4萬人,年增達4.7%,連五年增加的原因,是因持有1戶與2戶非自住住家用房屋人數上升了;反觀持有10戶以上囤房大戶,比去年還少44人,年減2.7%,但數字好看,打房效果卻很有限。
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囤房稅只是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囤房大戶不會為了幾萬元的囤房稅做數百萬拋售;看買賣移轉的成交量沒有明顯增加,幾乎可以推論,大戶可能以降低手上的持有量,比如找人頭登記或戶口遷進入辦理自用等方式避稅,打房政策實際成效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