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特聘教授 盧希鵬
電子商務有三代的創業家,第一代創業家就是在1994年起,在互聯網上原生的創業家。第二代創業家就是網路泡沫化後,仍然生存的網路品牌。第三代創業家將是所有的傳統產業都要上網做電商的時代。目前是第三代電子商務創業家陸續上場的時代,但是也面臨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就是流量不夠了。
在工業時代,規模經濟是在生產端的,企業要大量生產,才能夠降低成本,過去數十年,量產技術愈來愈成熟,甚至有供過於求的現象。在數位經濟時代,規模經濟發生在需求端,一個數位化的產品或服務,量產是不會有經濟效益的,但是市場上一個人使用,或是100萬人使用,就會產生不同經濟效益。但是需求端的規模經濟是有天花板的,因為我們的市場流量是有限的。
在市場流量有限的情況下,除了規模經濟,更要有以客戶為中心的範疇經濟(scope economy),就是在既有的服務中增加了一個範疇,因為可以分攤固定成本而產生的經濟效益。像是在便利超商中增加了賣咖啡的業務,因為可以共用店租與人事成本而產生的經濟效益。
所以經過近30年的演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式,已經跟過去不一樣了。第三代電子商務創業家除了放在有流量的平台中介商上販賣之外,也開始學習經營自己的官網與流量,這種新的經營模式,也稱作D2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
去中介商的願景喊了將近30年 ,終於即將要成為電子商務模式的主流之一,也就是品牌商直接接觸消費者,不再有中間商賺差價。因為少掉了中間商的流量,一個賺取穩定現金流的訂閱經濟,也將是另外一個趨勢。
舉例來說,許多電腦都是透過經銷商販售的,所以品牌商根本不曉得誰在使用他的電腦。但是如果是D2C的模式,不僅能夠提供更快速的售後服務,並且還可以累積使用者的資料,產生了一個新的電商模式,也就是訂閱經濟。
再譬如,過去迪士尼的電影是透過HBO傳達到家庭中的,雖然HBO的流量(收視率)很高,迪士尼仍然不知道是誰在看他的電影。於是當有了Disney+的訂閱經濟之後,除了能提供更直接的服務之外,更掌握到誰在收看我的電視節目。有了收視數據,就能夠提供更直接的服務,並且生產出更精準好看的新影集。簡單的說,訂閱經濟就是能直接掌握流量的經濟,因為唯有如此,才能夠敏捷的讓組織有彈性(adaptive)與快速地回應變化(responsive)。
有人常問我,電子商務發展未來十年會有什麼變化?我覺得這個問題問錯了。我們該要問的是:未來十年有哪些電子商務的底層邏輯是不會改變的,我們的資源應該要投入在那不會改變的部分,這樣創新資源才能夠積累與疊代,而不是隨著變化而起舞。
第三代電子商務創業家若要經營自己的流量,簡單的說,就是要滿足三項底層邏輯。
一、讓客戶知道你。過去都是客戶搜尋商品,未來將是商品尋找客戶;二、讓客戶喜歡你。過去都是分析並滿足客戶的需求,未來將是我們與客戶共同創造客戶的需求;三、讓客戶向你忠誠交易。過去我們追求喜好性忠誠,未來我們還要維護客戶的習慣性忠誠。
這三個步驟有兩項關鍵:就是社群經營,以及數據演算所產生的精準服務。
(轉載自盧希鵬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