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群
前言
4年一次的九合一地方大選,在11月26日完成投票,旋即舉行開票作業,歷經4個多小時的開票,基本上開票結果大概抵定。民進黨大敗,僅取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及澎湖5個席次,反觀國民黨除拿下基隆及桃園兩個民進黨的長期執政區,其他新北市、台中市都已大幅領先的態勢擊敗民進黨外,連落敗的台南、屏東僅以些微的差距落敗。
選前民進黨挾著執政黨的優勢,並以強大的資源投入媒體、網路、側翼等,極盡全力攻擊對手。雖然開票結果出爐後,蔡英文即刻宣佈請辭民進黨黨主席一職,卻也擋不住民進黨內部及基層的撻伐,民進黨的支持民眾且氣不過,宣稱要重新改組民進黨。
其實民進黨之所以為人詬病,其源自六都的候選人的提名機制,以往民進黨皆以連任或民調最高者來提名或徵召,但本次卻由黨主席全權提名,造成黨內派系的分裂,許多人不滿,所以綠營基本盤乾脆選擇放棄投票使得民進黨連基本盤都崩盤。
學歷風波是民進黨敗選的導火線
源自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被爆論文涉高比例抄襲,國民黨展開反擊,點名總統府秘書長蘇嘉全、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內政部長徐國勇等人也涉學歷造假,引爆政壇風波。民進黨以高標準檢驗國民黨人的論文。
民進黨敗選的起因是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台大碩士論文遭認定抄襲後,上千位學者和研究生發起「大學授予政治人物學位應有公眾監督機制」連署,指出在職專班成了政客和大學間權勢交換的管道;也讓就讀在職專班的議員參選人直呼,「別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台北市議員王鴻薇拿出竹科報告和林智堅論文對照,證明林智堅從緒論、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文獻到結論全部都抄襲,林智堅不但沒有具體回應,還只用政治語言轉移抄襲事實。
人都會犯錯,重要的是態度,態度出來,民眾才會有另種態度產生。民進黨陣前換將,但希望林認錯,而認錯了是否被接受,就由桃園市民去判斷。
但我們觀察到掌控權力的人會因態度傲慢,將事實真相掩蓋,以繼續獲取政治權力。蔡英文的論文也受質疑,最後被列為機密,要等到30年後才解密,所以說「大狗攀牆,小狗牽羊,有樣看樣,無樣自己想」,因此,有些人為了想要而走捷徑,擷取政治利益,犯下錯誤。這也是本次大選民進黨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防疫不力決定了陳時中的敗選
台北市長人選,衛福部長陳時中,歸咎為「成也防疫,敗也防疫」;另外一方面,勝選國民黨提名的蔣萬安,就朝著這個弱點窮追猛打,終於擊潰陳時中。蔣萬安母雞帶小雞效應驚人,藍營市議員當選席次大增。
口罩、疫苗、快篩試劑供給不足,造成民眾大排長龍,抱怨連連,加上派系混雜,其中還有人想發國難財,這些醜態造成民眾不滿,嚴重衝擊民進黨的選情。還有更多因染疫而身故的家屬,遲遲等不到執政黨的道歉。再者疫苗採購的黑洞,不公開的合約與採購價格都是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傲慢態度感到不滿的。
民眾對於疫情的擔憂,是陳時中不能勝選地方首長的「坎」,防疫的成敗決定了選舉的結果,但是疫情還在往高峰走,新的變種病毒也正在伺機而動。如果民進黨不能審視現狀,仔細思考民心,先防疫後選舉,而九合一大選大敗,皆屬意料中的事。
政府在快篩試劑上準備不足;在日益依賴快篩試劑時,手中仍沒有足夠存量;當局正在處理醫療應付人力和裝備不足的問題。無疑表達出對防疫團隊的不滿,也重重賞了陳時中一巴掌。當然,更重要的是,民眾關心疫情及人命安危,遠勝於候選人的勝敗。陳時中以「防疫英雄」之姿投入選舉,但台北市民對防疫不滿的仇恨值屢屢被討論。多名親綠意見領袖近日紛紛在社群網站為陳時中抱不平,認為他近3年來如此辛苦,卻沒得到應有肯定。
陳時中未能拿下市長寶座,民進黨爭取北市執政再度失利。陳時中陣營內部評估,「防疫指揮官」的包袱過重,始終未能有效消除選民仇恨值,再加上其他原因,陳時中的參選路,可謂走錯一步全盤皆輸。
護航高端疫苗,種下敗選因數
依食藥署官網顯示,高端於今年6月7號才取得藥廠資格,核定品項包括高端新冠肺炎疫苗(臨時試驗用藥品)調劑、充填及包裝作業,以及從主細胞庫至疫苗原液的製造階段,並質疑高端新冠疫苗去年7月通過食藥署EUA審查,但疫苗生產和施打卻在高端正式取得藥廠資格和核准品項前,這合乎道理嗎?是否有違法?
台灣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所製造出來的疫苗卻達不到世界各國的標準。以台灣年輕人最喜歡去的日本來說,就不承認高端疫苗的效果,打了去不了日本,這是年輕人最在意的。目前承認高端疫苗共10個國家,包括印尼、帛琉、紐西蘭、貝裡斯、索馬利蘭、泰國、愛沙尼亞、巴拉圭、馬來西亞及聖克裡斯多福。
一位年輕人直言,「打了還不能出去玩,就……就很白癡呀」。同行同學則表示,「他(陳時中)現在就是要去選舉嘛,他當然什麼事情都不用負責呀,要選舉的人最大,這是台灣的政治文化。政治人物都很會道歉呀,而且他道歉的態度,可以比我們更誠懇,因為他們是專業訓練過的」。一位先生甚至認為,「當初整個政府護航高端,真的太離譜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下架民進黨VS討厭民進黨
台北市長決戰前最後黃金周,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均把握時間,舉行遊行、集會造勢活動,且不約而同劍指國民黨,相較之下,沒有舉辦大型活動的蔣萬安與他的妻子石舫亘分進合擊到市場、夜市掃街顯得低調許多。
民眾黨一名沒要選舉的立委都親身經歷學術白色恐怖,聲稱被國家機器打壓,社會一定存在更多不公不義,誓言站出來討公道,強調討厭民進黨已是社會共識,年底更應團結「下架民進黨」,否則未來可能都是民進黨說了算,她也直指台北陳時中、新竹林耕仁已出局,黃珊珊和高虹安操作棄保,將成勝選關鍵。
據觀察選舉走到尾聲已不是藍綠對決,根本沒有是非公理,卻遇到的是學術白色恐怖,感嘆執政黨都敢動用國家機器對付現任立委,社會裡一定存在更多不公不義事情,如果不站出來,為了清白討公道和下架民進黨,這也是眾多選民的心中看法。如果未來都是民進黨說了算,民進黨說你有罪就有罪、說你違法就違法。
民進黨已經不是可以談論事實和公平正義的政黨,希望政治打壓到政敵,強調討厭民進黨已經是社會共識,呼籲選舉一定要下架民進黨,還給台灣正常健康的選舉環境,民眾對民進黨失望、轉向對國民黨的支持,下架民進黨與討厭民進黨儼然成為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共同目標。許多民進黨的基本盤也都深深體會到這一點,乾脆放棄投票,這也是本次投票率為何這麼低的主因。
不讓政黨「一碗端」才能體現民主的真諦
回顧過往幾次大選,國民黨、民進黨互相競爭,都能觀察到「鐘擺效應」,也就是在某次選舉勝出後,下次對手便奪回故土,果然本次的大選又再一次讓我們看到此效應。
這次的縣市長選戰激烈,除了藍綠兩大政黨以外,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宜蘭縣有台灣民眾黨派出的戰將參戰,基隆市、苗栗縣、屏東縣則有時代力量候選人的身影。
回顧過往幾次大選,國民黨、民進黨互相競爭,也各有勝負。無論是美國或者台灣,都能觀察到「鐘擺效應」,也就是任何一個陣營都無法維持勝局,在某次選舉勝出後,下次對手便奪回故土,以台灣來說,就是出現藍天和綠地翻轉的情形。這次的縣市長選舉,再次出現鐘擺效應。
2020年大選,蔡英文奪下歷史性的817萬票,帶領民進黨再度掌握行政權與立法權,2018年的九合一選舉,韓流不只席捲傳統的民進黨票倉高雄市,更外溢到多個縣市,民進黨在南台灣只剩下嘉義縣、台南市、屏東縣。
2016年,蔡英文面對歷經「換柱風波」的朱立倫,在大選中囊括過半的689萬票,輕鬆擊敗對手,且帶動民進黨聲勢,國會單獨過半;2014年,民進黨選戰結果較國民黨來得豐厚許多,在基隆、桃園、新竹等7個縣市做到政黨輪替,此次選舉也讓評論家預期,2016後國民黨將會輸掉大選。2012年,馬英九以689萬票擊敗蔡英文,連任成功,國民黨也在國會過半,避免朝小野大的局面。
台灣人近年愛翻盤,五次中四次都有翻轉效應,從這最近5次的選舉來看,除了2016年基本上延續了2014年以來的政治局勢,讓民進黨在兩場選舉中皆奪下勝利以外,2012年到2014年、2016年到2018年、2018到2020年,每次大選的結果,都有確實的翻轉。
具體以縣市來說,有哪些地方是鐵板一塊,未曾鬆動;又有哪些地方的民眾如邱吉爾所言:「對政治領袖無情,是偉大民族的象徵。」時常出現消長呢?
由於2018年國民黨的「韓流效應」勝選所留下多數執政縣市的局面,造成2022年九合一勝選的優勢,果然發酵,大贏13個縣市,尤其是六都贏了四都,再再顯示出台灣人民對於政黨的監督機制的越漸成熟。絕不讓政黨「一碗端」,才能體現民主的真諦,也不再任由一黨獨大局面。
國民黨贏在蔡英文的「抗中保台」牌失靈
台灣26日舉行九合一選舉,是2020年蔡英文連任以來,首次舉行的全台大選。今年8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台海局勢緊張,國際媒體均對這次選舉表示關注。而選舉結果國民黨大獲全勝,尤其是贏得台北市長的控制權,外媒指這讓蔡英文遭遇挫折,也顯示她在地方選舉打「抗中保台」牌失靈。
目前在台北從事研究的澳洲國立大學政治學者宋文笛(Sung Wen-ti)分析稱,「抗中保台」牌已出現邊際效應遞減。他說,「民進黨已經運用抗中保台牌贏得2014至2016兩場太陽花(運動之後的)選舉,以及2020總統大選,在缺乏更多重大外部事件刺激的情形下,這張牌再而衰三而竭。」
宋文笛指出,今年發生不少「國家級」安全事件,例如裴洛西訪台導致中國舉行大規模軍演,以及俄烏戰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矢言要在兩岸關係上取得進展等。他認為,這些事件本應有利於民進黨,但民進黨未能把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轉化為選舉支持。
這次選舉「中國威脅」並不是主要爭論點,選民都著眼在對候選人的好惡及經濟問題。而民進黨過去似乎是得勢過大「得意忘形」,選民希望以一種懲罰的形式,投票給國民黨。
本次九合一選舉,台北市長選戰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事關台灣政黨版圖氣勢消長,乃至被視為下屆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代表國民黨參選台北市長的蔣萬安為「蔣家後代」。更以「抗中牌」對壘「蔣家牌」,來形容這次的選戰。
這次地方選舉,市民未必將兩岸因素視為投票依據,尤其台北市的選民結構,一向以軍公教背景或「外省」家庭居多,這些選民多半在情感上與國民黨較近,在大陸經商定居的家庭者眾多,輔以民眾對於防疫政策的批評,讓原本被看好拿下台灣首都的前防疫總指揮官陳時中,在選戰中意外打得辛苦。
至於此次選舉結果,將如何影響2024年的大選?按照台灣政治傳統,敗選一方的黨主席會被問責辭職,如今民進黨選舉失利,蔡英文辭去黨主席,恐將影響綠營領導人提名過程的有效整合。
第三勢力的抬頭不能被低估
民進黨陳建仁助選時強調,要大家把政黨票投給民進黨,「不要投給小黨」,此話一出引起小黨反彈,時代力量認為政治不只有操作,如果只是技術性操作的話,那麼就低估選民了,過去兩黨在國會聽從黨意背離民意,讓小黨當選的席次較多,才能反應多元的聲音。
親民黨發言人李鴻鈞:「兩大黨的話黨意是走在前面而不是民意走在前面,小黨沒有政黨的包袱有民意的一個責任在。」
第三勢力崛起瓜分民進黨政黨票,大仁哥登高一呼要求綠營支持者選票回流,外界認為可能是衝著時代力量而來。時代力量秘書長陳惠敏認為,技術操作談投票太低估台灣人民主素養。
在「技術操作在談票該怎麼投的這件事情,其實在台灣的選舉中也是常見的。但似乎是低估了台灣人民直接民主的素養。」
今年縣市長選舉當中,台北市和新竹市的選情最為詭譎,兩地都是三足鼎立,剛好國民黨候選人又是一強一弱,於是「棄新竹保台北」之說甚囂塵上。然而這種舊時代,視選民為投票部隊的政治思維,只是為了滿足個人私利,即使只在一個選區,現代公民社會根本不可能操作成功,更何況是情勢更複雜的跨選區操作,想要成功無異癡人說夢。
台灣選舉史上最著名的棄保陰謀論出現在1994年首次台北市長直選,當時國民黨提名黃大洲,民進黨推出陳水扁,新黨則由趙少康出馬競逐。選戰進入最後階段,陳趙二人民調領先,難分軒輊,最後陳水扁得到61萬5千餘票當選,得票率43.67%,與第二名趙少康30.17%有不小的差距。
於是,新黨與趙少康開始指控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下令國民黨操作「棄黃保陳」,一時之間各種陰謀論甚囂塵上,但始終無法拿出有力證據。這是台灣選舉史上首度有人公開指控政黨有規模操作棄保,但最終仍無法證實。後來幾次單一席次選舉中,都有各種棄保傳聞,但已經沒有政治人物敢公開呼籲,幾乎都是選民自發性將選票集中給當選機率高的候選人。
事隔二十八年之後,當年自稱是棄保受害者的當事人趙少康,竟然公開呼籲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台北市集中選票投給蔣萬安,新竹市則護送高虹安上壘。支撐他這項論述的最主要證據則是中廣與蓋洛普公司合作的兩份民調。台北市蔣萬安領先陳時中不到7%,新竹市高虹安與沈慧虹平手,兩地正好都是票源重疊的二人分居一、三名,這是操作棄保的先決條件。
這項提議看似公平,國民黨與民眾黨各放棄一人,支持對方一人當選,讓民進黨雙雙落敗,看似互蒙其利,但實則不然。其實,這是一個理想性極高,但可行性幾近零的計劃,甚至現在就可以宣佈這種情況絕對不可能發生。
現代選民的資訊來源管道多元,早已不是當年國民黨一手掌控媒體的年代,要想讓一個選區的選民聽指揮棄保已經幾近緣木求魚,更何況是跨選區。兩個選區的候選人個人條件不同、選民結構不同、城市發展不同,要如何讓選民像投票部隊一樣,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票票入匭。
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而政黨政治的精髓則是責任政治。試問,蔣萬安、高虹安雙雙當選,以後做得好榮耀要歸於哪個政黨,做得不好又要追究哪個政黨的責任。這種將選民玩弄於股掌之間,視選民於無物的心態正是舊時代遺毒,沒想到時至2022年,當年的「政治金童」還活在歷史中。
然而現實是毫不忌諱,三番兩次提出這個主張,心中當然自有盤算。而今蔣高二人都當選,戰鬥藍領袖趙少康立即成為黨內第一號人物,用新竹市這個彈丸之地,讓高虹安背後老闆郭台銘欠他一個人情。助蔣家後代重掌首都,深藍當然唯趙馬首是瞻。這麼一來,國民黨2024誰與爭鋒,進可直取大位,退可成為king maker,這個算盤打得非常精明。
如今趙少康得償所願,那麼總統大選朱立倫只有一旁玩沙的份,可是他又不敢直攖其鋒,公開譴責,只是放任這種論調恣意流傳,讓國民黨基層軍心渙散。
政治人物都精於算計,不過,選票最終還是掌握在選民手中。沒有一個政治人物能玩弄所有人,也無法擺佈多數選民。台灣幾乎每次選舉都會有出人意表的結果,而今年又再次出現令人跌破眼鏡的驚奇。
驕兵必敗,亙古明訓
民進黨大敗36年來最糟的一次選舉,指標的基隆市、台北市、桃園市都輸,悲慘情況,就如同2018年韓流「天寒地凍」一樣,而原本「前景看好」的選舉,就在國政資源、防疫紅利「全部梭哈」的情況下卻兵敗如山倒,身為民進黨的支持者,心中很不是滋味。
說實在的,民進黨這次選舉的敗因,可以歸責為四個字:「驕兵必敗」。因為,就在選舉前半年,民進黨就頻繁爆出選舉的奧步、疫情的爭議、抹黑對手、黑金的政治,各種「低能」、「失能」、「無能」均交織在一起,讓民進黨選情「易燃易爆炸」,而台北、桃園雙輸,民怨的爆炸,可說是如同「轟天雷」,一次「爆炸」到了極點。
其中,最大的罪魁禍首,問題就在於「失能的指揮官」、「無力的火車頭」,那就是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及其背後的「英系團隊」。選戰伊始,在疫情挑戰正嚴峻、人民人心惶惶之時,陳時中擅自「中離」防疫指揮官崗位,被批為「落跑部長」、「踏著屍體前進」,台北市長柯文哲直接痛批「去死吧」、「最堵藍他擋BNT疫苗」。而更要命的是,陳時中選戰毫無「外溢」幫助,甚至可說是「自身難保」,唯一擅長的是「免治馬桶」、「街舞舔耳」等荒謬行為,莫怪乎此次選戰,毫無動能,要說是民進黨「被自己淹沒」,毫不意外。
除此之外,此次選舉結果,更是對於民進黨、對於蔡英文全面的不信任投票。自選戰開始,蔡英文率領政黨機器,強勢佈局,為了派系利益,沒收民主機制的選舉。被黨內民眾批評「民主已死」,此次選戰派出來的候選人,有些爭議連連,有些可說是「欠缺動能」,背後原因,就是毫無民主的淘汰機制,沒有民主政治的「良善競爭」,讓候選人缺乏競爭力,無庸置疑。
結語
九合一大選結果已落幕,民進黨自創黨以來最大的失敗,丟了濁水溪以北的江山,由於是地方選舉性質,民進黨訴求的抗中保台,似未引起廣泛的、積極的共鳴,特別是在超穩定結構選區。
經過熱烈的競選過程,九合一地方選舉塵埃落定。蔡英文宣佈辭去民進黨主席,但慰留口頭請辭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朱立倫保證,國民黨未來一定會提名對的人,如此二○二四大選才有機會勝選。柯文哲則表示,民眾黨第一次參與地方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地方經營仍需要時間。民主,已經成為家常便飯,這次的投票率不算高,顯示不少人並不重視這次選舉,因為它不涉及中央政府的政權輪替。
整體分析這次選舉結果,應該說是執政黨受到挫折,在野聯盟(藍、白、無黨)佔了上風。回顧最近幾次地方選舉,二○一四由於太陽花學運效應,民進黨獲得四席直轄市長、九席縣市長,友軍柯文哲贏得首都。二○一八在韓流夜襲之下,民進黨版圖縮水,直轄市長剩兩席,縣市長剩四席。韓國瑜被罷免後,陳其邁贏得補選。這次,民進黨在直轄市,丟掉桃園市,又回到兩席;基隆市、新竹市,也不克薪火相傳。去年底四大公投,桃園市都是同意票(國民黨背書)多於不同意票,警訊已見端倪。小英欽點的接棒人林智堅,一開始就遭遇論文門逆風,倉促之間換上鄭運鵬。於今看來,此一折騰拖累了桃竹選情。這麼要命的戰略錯誤,誰應該負起最大責任,這是民進黨要檢討的問題。
因為是地方選舉性質,民進黨訴求的抗中保台,似未引起廣泛的、積極的共鳴,特別是在超穩定結構選區。這個現象,不知國際如何解讀。反觀在野陣營,以抹黑防疫、抹殺國際讚譽的防疫成就。而林姿妙、高虹安涉貪疑雲,則被反咬成政治追殺。誠然,選舉本來就是各憑本事,什麼招數都用得出來。令人不解的是,在野的民進黨,政治攻擊火力十足,一旦執政卻變成他們在野時攻擊對象那麼軟弱無力,過半席次的立委沒什麼辯護能力,無法像過去那樣說服選民孰是孰非。
民進黨新的地方版圖,比二○一八還要低迷,零星亮點是陳光復光復澎湖,鄭朝方拿下新竹縣治竹北市長。一項今年六月的政黨支持度調查顯示,民進黨三十一.一%,國民黨十四%,民眾黨七.八%,這種形勢對民進黨本應有利。細加思考,選舉結果的落差,可能是國民黨的地方組織、動員依舊比較有力,而民進黨至今仍疏於經營地方,習於訴諸高層次的政治理念。然而,地方選舉比較接近生活日常,抽象的政治理念難起動員作用。另外在野黨的選舉策略,現在比過去更凌厲,仇恨值動員、棄保提名同志,還在打正規戰的民進黨,似乎有點措手不及。
不得不說,這次選舉,在野黨打得比執政黨還認真。綠營蔡英文第二任期已過半,接班問題可能滋生內部矛盾,有損槍口一致對外的戰力。而在野的藍白陣營,著眼於兩年後的大選,卻有一個下架民進黨的戰略交集:民進黨敗選最大化,符合個別跟共同的利益。朱立倫,必須防止藍營出現新共主。柯文哲,為了大選入場券,必須保留藍白的合作空間。這次選舉,朱、柯各有所得。只是,二○一八到二○二○的逆轉已印證,這場地方選舉跟二○二四的大選未必有必然關係。更何況,林姿妙、高虹安各自的涉貪疑雲,未來仍有司法過程,「當選過關」還有變數。
台灣民主之路,方向已經確定,但前進速度還有不同看法。這次投票,十八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本可令民主向下紮根。尤其是,快速老齡化的台灣,通過十八歲公民權,堪稱一種世代正義。公民權向下延伸,可以促進有利於年輕世代就業、所得、生育的政策環境,避免我們的國家過度往社會福利傾斜,從而增加年輕世代的扶養負擔。但事實證明,公開宣稱支持十八歲公民權者,對其支持者進行反動員宣傳,致使四十一萬年輕世代還要繼續再等。而年輕世代的聲音,無法平衡日益老齡化的社會,世代矛盾是否會衍生更多問題,值得憂慮。在民眾的心中最後還是被封殺出局。
民主防疫典範,印太民主領頭羊,可信賴的供應鏈,對於這次選舉結果,相信這些台灣成就的人,對這樣的選舉結果要警惕,卻不能也不必懷憂喪志。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蔣萬安擊敗黃珊珊,就是否定政績吊車尾的柯文哲;國民黨的勝利,可能激化該黨基本教義派、本土實力派的矛盾。於是,二○二四還是個未知數。台灣防疫成功的故事,得不到置身安全自由者的肯定,具體讓國際社會見識到,台灣民主活力之不可預測。而沒有去投票的人,假使發現結果不如自己理所當然的想像,兩年後應該會更珍惜手中的一票吧。
選民才是真正的贏家,終結了沒有輸贏的政治,除了真正有績效的高雄新北,綠黨其實輸得不算失敗,藍黨這次也只是小贏,代表做不好隨時被換掉,數字會說話現象已透露人民正在說出媒體無法操控的語言。
通過本次選舉,讓我們看到了覺醒的民意:
1.疫情無罪,天意不能違背
如果選舉是在2020年台灣日日清零,時鐘隨邊滴答都能超越萬有安安;天意不能違背,台灣經歷三級開始,我們才能從海水退去看見政治人物誰沒有穿褲子,誰的胸懷是什麼。疫苗卡在短時間解盲,世界疫苗都有慷慨人幫助,人們怎麼會忘記當時出不了門,所有營業所與單位的悲慘,拿不到的補助無濟於事,但當時我們仍相信執政會有新策略,直到選前邊境才能剛好開放,此刻我們都正在重建那場災難後的生活,我們沒有怨,我們只是有盼望和期待。
2.美國的支援善巧愚弄了台灣
台灣人民正在升起一種被愚弄後的省思,美中的利益問題在在凸顯美國已不耐煩了宰製權力的轉移,孤立的台灣,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都無法正視真正的台灣,美國用台灣選舉年行友善分化,讓中國,再讓台灣人升起仇中,這故事線操弄久了,已不再影響正在醒覺接收世界訊息的我們。
至於中國是什麼樣的民族態度,世界也只有台灣最清楚。父輩們1949年至今,好壞都參與了建設,脈絡裡不可能移除的存在,正隨著父輩們的離開,重整並嶄新。
3.媒體可以操作,但台灣人已經懂得思考與發現
不再是一面倒的謾罵,對錯在台灣這塊土地變得寬容對待,將心比心是台灣最美的風景,以汙衊妖魔化新聞強力攻打努力參選的人,結果完全不影響選民,當選了;也換來媒體操作下自食檢討的結果。台灣人這次真的贏了,贏在自己那神聖的一票不被操弄影響的那一票。
但是當選者未必勝利,唯有正在努力的事和胸懷著什麼而行使,那是每個選民,不需要被愚弄,有心有眼有自主意識,都能明辨與明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