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載自天下雜誌675期/文:辜樹仁
你不見得踏足過,聽到它的名字,卻很有畫面。戰地觀光與高粱,幾乎定義了金門。全台最大飲料製造業,正是已醉人一甲子的金門酒廠。而今,擁有特殊地理位置的金門,有了新的夢想。
四季低溫潮濕的廢棄軍事坑道,成為絕佳的儲酒窖,高粱酒在會呼吸的陶甕中愈醇愈香。約150公分高的酒甕,可儲存1000公升高粱,價值高達580萬台幣。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5月中的金門已進入旅遊旺季,雖然天氣潮濕而悶熱,縣府所在的金城鎮夜晚,大街小巷仍然擠滿了尋找小吃與伴手禮的遊客。
適逢一年一度金門最大祭典——迎城隍,遶境隊伍和香客沿著小巷穿梭,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最近幾年,金門正在快速變貌,公寓大樓一棟棟拔地而起,民宿旅店一家家開,便利商店從鬧區開向市郊,專做陸客生意的醫美診所招牌愈來愈多,連全聯超市和家樂福大賣場都來了。
甚至出現了兩間大型免稅購物中心,和金門史上第一家五星度假飯店。金城鎮的汽車,已經多到停車位一位難求。
金門迎城隍(劉國泰攝)
金門,不再是記憶中到處是綠色軍服的戰地前線,或寧靜純樸的閩南傳統聚落,而是每天有高達80到100班往返台灣班機,和一天高達40幾班小三通渡輪的兩岸熱門旅遊點、轉運站。
國共對峙,讓金門成為與世隔絕的孤島40年。過去20年中,金門正努力地透過特殊的戰地遺跡和閩南傳統文化,邀請世界重回金門,找回自己,也找回和世界的連結。
而在這過程中,金門高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比本島更早登上世界舞台
其實,金門很早就登上了世界歷史的舞台,甚至比台灣本島還早。
最早可追溯到一千兩百多年前,唐朝在金門圈養戰馬。17世紀明朝末年,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的水師,和遠渡重洋來到中國沿海做貿易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在今天的料羅灣海域打了一仗。
1895年,在中國沿岸尋找艦隊基地的德國遠東艦隊,曾向清廷提議租借金門當儲煤站,派部隊上岸進行測繪。最後因為顧慮英法態度而作罷,改租借青島。否則,今天金門的特產,很可能是啤酒,而不是高粱酒。
但命運弄人,1949年在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的國軍,退守台澎金馬後,金門進入軍管時代,與世界的連結戛然而止,轉眼就是40年。
不過,也許是歷史要還給金門一個公道,就在那個戒備森嚴、與世隔絕的軍管年代,孕育了金門高粱酒,不但成為金門經濟的生命線,後來也是金門重返世界舞台的最大本錢。
關於金門高粱酒的由來,官方歷史是這麼說的:
1951年,金門防衛部司令官胡璉在一個偶然的場合,喝到當地人葉華成開設的私營釀酒廠的高粱酒,大為激賞。當時金防部剛成立,胡璉正在為籌措財源發愁,於是興起了興辦酒廠營利的念頭。在胡璉軟硬兼施之下,葉華成勉強答應籌辦酒廠。
1952年,胡璉正式發布命令,隔年金門酒廠落成啟用,就是今天位在金城鎮的舊廠區。
當初被迫主持酒廠的葉華成,可能萬萬沒有想到,60年後的金酒,竟成為營業額超過百億的全台最大飲料製造業、金門賴以發展的經濟命脈,說是金門的奇蹟應不為過。
1992年金門戰地政務解除,隔年開放台灣人到金門旅遊。雖然不再是孤島了,卻讓金門失去了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十萬駐軍部隊的消費,一時不知所措。
所幸沒多久,對神祕戰地前線充滿好奇心的台灣人,開始湧向金門。2001年開放小三通,將金門的觀光旅遊推向第二波高峰。
戰爭遺跡、保存完好的閩南傳統聚落,吸引愈來愈多旅客造訪金門,就算過去3年兩岸政治關係冰凍,也絲毫不受影響。
2018年,到金門旅遊,以及因小三通短暫停留的台灣與大陸遊客,總人次達到200萬,8年來增加了近七成,去年替金門帶來近兩百億台幣的觀光收入。
台灣免稅店龍頭昇恆昌和開發商台開,就是看上金門的觀光旅遊潛力,陸續開設了免稅購物中心和五星級度假飯店。
金門酒廠也是在開放之後,突然獲得了一個比金門大上百倍的新市場,營業額開始一飛衝天,從1990年代一年僅數10億元,到2006年就破百億,2013年達到高峰152億元。
金門高粱成為台灣市佔率高達八成的最暢銷白酒,金酒公司也一躍成為有1300名員工的台灣第一大飲料製造業。
高粱帶動全金門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金門高粱如此受到酒客喜愛?
就像所有酒類飲品一樣,最重要的兩個關鍵是「原料」和「釀造方式」,孕育出金門高粱獨有的香氣和醇味。
釀酒師傅正在將蒸餾完的酒糟耙出蒸餾鍋,這些酒糟都會被再利用成為養牛飼料,孕育出金門特產「酒糟牛肉」。(劉國泰攝)
金門酒廠實業公司董事長李增財解釋,和其他白酒採用雜糧、添加香料不同,金門高粱使用的是單一種高粱的「純糧」,加入以古法製成的小麥麴粉,遵循古法的兩次「固態發酵」、蒸餾後釀造完成。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添加物。
「所以和其他白酒比起來,金門高粱特別醇,」李增財自豪地說,「較算喝醉了也不會頭痛。」
更重要的是,金酒不但「獨樂樂」,更帶著整個金門「眾樂樂」,是金門經濟發展最依賴的生命線。
金門縣政府一年編列約100到120億預算,金酒上繳的就佔了約40億到50億。去年,縣庫累計賸餘還有145億,羨煞了其他負債累累的縣市政府。這也是為什麼金門人可以享受全台灣最優渥的社會福利。
貢獻縣庫之外,金酒還帶動了一整個橫跨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的產業鏈,從上游供給釀酒原料的本地高粱農、生產酒瓶的金門陶瓷廠,到下游的運輸物流、盤商、零售商,還有最近幾年發展出來的「酒糟養牛」,創造了大約3000個就業機會、超過20億的產值。
「拿掉了金酒,金門經濟大概就沒剩什麼了,」金酒董事長李增財形容。
位在金沙鎮的山后聚落是金門保存最完整的傳統閩南聚落之一,呈現經過整體規劃而精緻的聚落型態,是移民日本神戶經商致富的金門人王國珍衣錦還鄉之作。(劉國泰攝)
金門看似已經重新找回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但金門縣長楊鎮浯卻認為,如果只依賴金酒和觀光,其實會有無法操之在己的市場景氣和兩岸政治風險。
楊鎮浯的未雨綢繆並非無的放矢。金酒在最近幾年就遭遇到成長停滯的困擾,在2012年至2013年達到150億銷售額的高峰後便下滑,到去年都一直停滯120億左右。這對高度依賴金酒的金門財政來說,無疑是個警訊。
李增財解釋,最大的長期隱憂是,金門高粱主力消費族群正逐漸老化,但大部份年輕人不愛喝高粱酒。「現在市場大環境對金酒不是很有利,」李增財說,「既然年輕人喜歡比較『潮』的酒,我們就要想辦法符合市場的需要。」
李增財所說的,是金酒計劃在今年底,史無前例地推出小瓶裝、酒精濃度較低的「果香高粱酒」,開拓年輕人的市場。
發展兩岸快捷物流中心
儘管有些金門人認為,受限金門有限的軟硬體資源,未來的縣長已經很難再有新突破,但剛上任半年,不到50歲、金門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縣長楊鎮浯,還是努力地想要替金門找到新出路。
他看到的其中一個機會是,金門一天有80到100個班次飛機往返台灣各地和金門,小三通客船一天高達40幾班,可以利用這個特殊的區位優勢,透過導入電商,發展兩岸快捷物流中心。
楊鎮浯透露,「中華郵政已經在金門買了一塊地,準備今年要興建一座快遞物流中心,代表台灣物流龍頭對金門的信心。」
從小在金門長大,出國留學深造後回鄉服務的楊鎮浯,見證了金門從與世隔絕的戰地前線,到一直期望中央關愛眼神的離島,再到兩岸開放,「對金門人來說,世界變大了,我們也比較敢作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