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台灣 面向大陸 放眼世界
3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根據綱要,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將實施探月工程四期、星際探測等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專案。
近日,國家航天局透露,「十四五」及後續一段時期,我國將開展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及月球科研站等工程任務或論證工作。
嫦娥六/七/八號瞄準新目標
我國探月工程使用的嫦娥系列探測器及其發射使用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工程其他分系統也有航太科技集團所屬相關單位參與研製。2020年,嫦娥五號任務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為我國探月工程三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四號、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等多項任務。其中,嫦娥四號任務已實施,於2019年實現了人類航天器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與巡視探測。
綜合國家航天局此前發佈的消息,嫦娥六號也是一次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其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將被進一步優化論證;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嫦娥六號、七號、八號等任務的開展將有助於論證初步建設月球科研站的基本能力、驗證核心技術。
月球科研站將長期運行
3月9日,經中俄兩國政府批准,中國國家航天局與俄羅斯國家航太集團公司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推動國際月球科研站廣泛合作,面向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和國際夥伴開放,加強科學研究交流,推進全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太空。
國際月球科研站是在月球表面或月球軌道上建設可進行月球自身探索和利用、月基觀測、基礎科學實驗和技術驗證等多學科多目標科研活動,長期自主運行的綜合性科學實驗基地。
在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專案的框架內,中俄兩國利用在空間科學、研發和使用空間設備和空間技術方面積累的經驗,將共同制定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路線圖,並在建造國際月球科研站項目的規劃、論證、設計、研製、實施和運營等方面開展緊密協作,包括向國際宇航界開展專案推介。
我國將研製重型運載火箭
此外,為了適應未來探索的新要求,提升進入空間能力,我國還將研製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和重複使用航太運輸系統,這同樣被列入「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
據此前國家航天局有關負責人和中國航太科技集團院士專家介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我國重型運載火箭有望在2028年前後實現首飛,其芯級直徑將達到10米級,低軌運載能力將達到百噸級,將執行火星採樣返回等國家重大航太任務。
此外,預計2025年前後,改進型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將採用兩個助推器與芯一級不分離的集束回收方式實現回收與重複使用。預計今年,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將完成垂直起降關鍵技術的演示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