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方華

唐詩人王建有首《雨過山村》:「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那天去鄉下,未進農家院,便已嗅到一縷綿濃的芳香——是熟悉的梔子花的香味。果然,院中正有一棵梔子蓬勃開放,滿枝頭的白花炫目耀人。

朋友見我久在梔子前盤亙,便摘了十幾朵潔白的花兒送我。滿心歡喜地帶回家,養在水中,滿屋飄散著梔子的香氣,令人神清氣爽。

在鄉下,有兩種花,人們喜歡佩戴在身上。一種是木蘭,一種即是梔子。因為這兩種花的香氣十分濃郁。很久以來,我一直認為木蘭花的香氣有點嬌貴的成分,而梔子的香味才是平民的味道。

初夏,梔子花開的季節,若你正行走在南方的鄉村山野,村陌巷舍間,可時常遇見那些佩戴梔子的女子。上年齡的,喜歡將梔子別在對襟褂的前胸,小媳婦大姑娘歡喜將梔子斜插鬢角烏髮,而小女孩則愛將梔子紮在麻花辮梢。

小時候在鄉下,未見過哪戶人家養花草。是覺得矯情,還是在解決溫飽之外難以顧及逸致閒情?但大多數人家還是喜歡在房前院後養一兩株梔子。

過去,農家屋前都有一個壘砌的土台,用來曬醬晾菜。記得我家的梔子就栽在土台邊,鬱蔥茁壯的一棵。春末夏初,梔子花開,母親每日摘下一些,或是夾在床頭的蚊帳上,或是放置案頭,三間簡陋的農舍便盈滿香氣。

妹妹的辮梢上,往往是含苞欲放的兩朵。一跑動起來,兩條辮子擺動跳躍,仿佛兩隻小蝴蝶在腦後飛舞。母親也喜歡將一兩朵碩大的梔子別在發間或胸口,她忙忙碌碌地走

過我們的身邊時,總是拂過那縷特別的香味。這縷香味是梔子又有別於梔子,幾十年來一直存儲在我的記憶裡。

現在想來,為什麼這麼喜歡梔子的香味?怕是這香氣對於我來說,就是鄉情的味道,親情的味道,母親的味道吧。

杜甫的《梔子》詩雲:「梔子比眾木,人間誠未多。于身色有用,與道氣相和。紅取風霜實,青看雨露柯。無情移得汝,貴在映江波。」對於我來說,是沒有什麼花朵能替代梔子在我童年裡的記憶了。

鄉間普通的梔子,其實也有過顯貴的歲月。因為梔子可以提取黃色的顏料,在古代,皇家衣著的富貴黃,就是用它浸染。只是後來有了替代,才回到民間。所以杜甫詩中言「于身色有用」。

豈止是香有味、色有用,梔子花還可入肴。幼時,就吃過母親用梔子花炒韭菜、涼拌梔子花、梔子蛋花湯。只是現在已回味不出當初的味道,就像離我愈來愈遠的故鄉的模樣。

十幾年前,流行一首歌曲《梔子花開》,雖然歌是唱給即將分手離開校園的同學們,但其中的歌詞一直令我難以忘懷:「梔子花開,如此可愛,揮揮手告別歡樂和無奈。光陰好像流水飛快,日日夜夜將我們的青春灌溉。梔子花開呀開,像晶瑩的浪花盛開在我的心海;梔子花開呀開,是淡淡的青春純純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