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民黨23日在板橋體育館舉行全代會,正式提名新北市長侯友宜為2024參選人。然而,最引人矚目的卻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的舉動。初選失利後,他近期動作頻頻,更在全代會當天發文表示,「我就是要扮演帶來希望也帶來改變的角色」,引發外界關注是否將獨立參選。對此,文化大學廣告學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鈕則勳在臉書分析,郭台銘發的文幾乎已經是準參選宣言,基本上想達到「一箭四鵰」的目的,不過最終恐保送賴清德當選。

郭台銘的發文中蘊含幾個策略考量,首先,他幾乎明確表態成為「準參選宣言」,號召支持者歸隊。其次,他持續進行議題造勢,創造懸念,聚焦媒體版面,以保持政治能量。第三,郭台銘想向國民黨表明立場,與其分庭抗禮,使其宣言與國民黨提名侯友宜相關聯,這樣無論媒體如何報導,都會連帶提及他的聲明。

郭台銘的另一策略是持續增加籌碼,與國民黨及柯文哲進行博弈。他希望在國民黨與柯文哲未能獨力獲勝之際,有待價而沽的談判籌碼。然而,若郭台銘確定參選後,非綠陣營將更加複雜,協調一組人參選的困難性將增加。郭、柯、侯、國民黨彼此缺乏互信,協調將難上加難,而且時間不在非綠陣營的掌握中,對賴清德恐怕有利。

若無法協調一組人參選,非綠陣營在選舉最後階段面臨更大的挑戰。策略性投票,也就是所謂的棄保,將變得極為困難,無法達到精確棄保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最終可能只會保送賴清德當選。

郭台銘的舉動,顯示他對於參選有強烈的意願。然而,面對著複雜的政治局勢和內部競爭,他要達成「一箭四鵰」的目標並不容易。同時,他的參選可能對非綠陣營產生影響,令協調更加困難,最終或讓賴清德受益。

政治發展經常變幻莫測,對於郭台銘的動向,我們還需持續關注。然而,不論最終結果如何,2024年的選舉將是一場重要的政治博弈,關乎台灣的未來走向,各政治人物都應謹慎思考,為台灣的民主做出成熟負責的選擇。

郭台銘參選,對國民黨將帶來多方面的影響,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響:

1、內部派系分歧加劇:郭台銘作為新興勢力,他的參選可能會對國民黨內部派系產生動搖和分裂。部分黨內支持者可能會轉向支持郭台銘,而另一部分則可能堅持支持原有的候選人,這將導致黨內派系間的衝突和對立。

2、競爭激烈:郭台銘作為知名企業家和政治素人,他的參選將帶來更加激烈的競爭,這可能對國民黨內部的選舉氛圍和策略產生影響。國民黨將不得不應對更多候選人之間的角力,這可能對其組織能力和選戰策略帶來挑戰。

3、選民支持分流:郭台銘的參選可能會對國民黨的選民支持產生分流效應。部分選民可能會轉而支持郭台銘,尤其是一些對於傳統政治體系不滿的選民。這將使得國民黨在選舉中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

4、黨勢受損:如果郭台銘的參選獲得一定程度的支持,可能會對國民黨的整體形象和勢力產生不利影響。一些選民可能會認為國民黨內部的分裂和派系爭鬥是不穩定因素,進而對該黨產生懷疑。

5、政策焦點改變:郭台銘可能會帶來新的政策主張和焦點,這將使得國民黨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政策方針來應對對手的挑戰。這可能對國民黨的政策平臺和政治主張產生影響。

6、郭台銘參選對國民黨將帶來不少挑戰和變化。國民黨領導層需要善於應對內部的分歧和競爭,同時也要重視選民的聲音,調整自己的政策和策略,以確保能在2024年的選舉中保持競爭力。

如果郭台銘與柯文哲合作,將對整個選情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樣的聯盟將改變政治版圖,帶來以下可能的影響:

郭台銘和柯文哲的聯盟將形成新的政治勢力,結合了不同的選民群體和支持基礎。郭台銘的商界背景和政治素人身份,以及柯文哲在臺北市的市長任期,將吸引不同背景的選民支持。這將改變傳統的藍綠對立局面,可能讓聯盟成為重要的競爭勢力。

若郭台銘和柯文哲合作,他們可能吸引更多對傳統政治體系不滿的選民,尤其是中間選民和無黨籍選民。這將擴大非綠陣營的選民基礎,增加非綠陣營在選舉中的競爭力。

郭台銘和柯文哲的合作可能打破傳統政治格局,形成新的政治局面。他們的共同目標和政策主張,以及對現有政治體系的批評,可能吸引更多選民支持,讓選情更加複雜和不確定。

郭台銘和柯文哲的聯盟將對其他候選人產生影響。特別是在非綠陣營,其他候選人可能面臨選民分流的情況,這將讓他們的競選策略和選民吸引更具挑戰性。

郭台銘和柯文哲的合作可能帶來新的政策焦點和政治主張。他們的合作將凸顯兩位候選人在特定議題上的共識,可能引起更多選民的共鳴,並改變選民對於政治議題的關注重點。

若郭台銘與柯文哲合作,將對整個選情帶來深遠影響。這樣的聯盟可能打破現有的政治格局,擴大非綠陣營的選民基礎,並改變政治焦點。然而,政治發展經常變幻,仍需密切觀察未來的政治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