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映丞

台灣人民真正需要的正義在哪裡,政府真的明白嗎?行政院成立促轉會3年,耗費情資、炒作歷史力求「轉型正義」,但21世紀平民百姓的「居住正義」與2000多萬機車族的「用路正義」卻不得伸張,難道現在該實行的正義,也要等到事過境遷後再來檢討嗎?

民國57年,台灣修正《貨物稅條例》,將機車從價課徵20%,並在民國79年修正稅率為17%,一直沿用至今。但時移俗易,過去因車輛屬奢侈品的課稅基礎,隨著機車普及成為民生必需品,開始缺乏明確「正當性」。針對外界質疑,財政部拋出「機車是移動汙染源」釋疑,沒想到卻反而更遭打臉。

財政部所謂對「移動汙染源」課稅,意指藉由對移動汙染源的稅捐負擔,降低其汙染程度,或是將外部成本轉嫁給汙染源本身。然而,機車族難道沒有因移動汙染源而繳納過稅費嗎?早在民國84年,就已有針對移動污染源空污費採取隨油徵收,現在仍用同樣理由,同一個項目徵兩次稅,難道不是變相剝了機車族兩次皮嗎?

「窮人愈窮,富人愈富」是否就如財政部柿子挑軟的吃?民進黨立委高嘉瑜近日質詢財政部長蘇建榮,問到「機車為何課徵貨物稅?」蘇建榮支吾講不出明確理由,竟欲開始談起50年前貨物稅制定歷史,讓高嘉瑜忍不住怒嗆,面對囤房者有錢人,財政部不敢課囤房稅,而對於機車族弱勢族群卻要課徵貨物稅,因為機車一出廠就要課稅最容易課徵,「一頭牛剝兩層皮,完全是吃人夠夠!」

財政部提出五大理由拒推囤房稅,其中「對於資金雄厚的屋主,增加持有稅也無法促使其釋出房屋」讓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感到相當誇張,「不能因為這樣就不處理啊?我都看不下去。」

機車族上路沒路權,倒是繳稅繳很全。難道一旦同意機車貨物稅退場,可能連帶造成所有課稅項目都必需檢討、可能導致稅源消失,財政部才始終對於貨物稅修法討論左閃右躲,這絕不是政府應有的態度!